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背景分析
苏科版物理教材在南京地区已使用多年,这套教材给教师们体会是实验较多,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农村初中,实验器材又相对匮乏,教师和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开发新的实验资源,服务于初中物理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2011版新课标中也提出:“应大力提倡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例如使用饮料瓶等日常用品进行物理实验,这样既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又补充实验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年的初三中考进入二轮复习时,学生往往很疲惫,笔者经常利用身边的白纸、粉笔、黑板擦等物品开展复习教学,学生从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能够利用身边的物品为抓手,加以其它的器材,开展实验专题的复习研讨.
2 案例描述
在一次中考力学综合复习中,有一位学生1提出,可以利用我们已经写完的中性笔水笔芯(以下简称水笔芯)来开展实验复习.
学生1:我和班上的几位同学在下课期间就曾利用两支笔芯,把上端部分剪掉,形成两支空管,将其口对口,垂直对好,一支插入水中,再向另一支管中吹气,就制成了简单的喷雾器,可以用“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其压强越小”来解释.还发现将一支管子插入水中,用手指堵住管子上端,同时把管子拿出水面,发现管中的水不会流出,说明大气对管中的水有向上的压强,松开手指,管中的水又会流出,由于上下的大气压相互抵消,水受到重力作用而流出.下一节物理课我可以在课堂上将这两个实验给大家演示.
师:看来同学们在平时很善于动手探究,留心利用身边废品,变废为宝,使其成为我们的物理实验资源.让我们为学生1的探索精神鼓掌,下节课我们就以用完的中性笔水笔芯这一废品为专题,开展中考实验专题复习,请大家课后认真准备,以便课上尽情展示.
在第二天的以废弃水笔芯为专题的实验复习课上,同学们的思维及动手能力令老师大吃一惊.
学生2:将两手同时挤压水笔芯两端,尖部手指更疼一些,说明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学生3:将空水笔芯前段剪去后,滴上蜡烛油,放入水中就制成了简易的密度计,可以快速比较出不同液体密度的大小,可以复习其中蕴含的浮力及二力平衡知识.
学生4:将空水笔芯反复在衣服上摩擦几下,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了起来,说明摩擦能够起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学生5:将空水笔芯前段剪去后,形成空管,用激光灯从管的一段射向另一端,在另一端悬挂一张白纸,可以观察到白纸上有光斑;再将管子弯曲,采用上述方法,白纸上没有光斑.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沿曲线传播.
学生6:将空水笔芯竖直贴在嘴边,向下吹而发声,说明声音是由内部空气振动产生的;将空水笔芯前段剪去后,形成空管,含在嘴里吹,并不断用剪刀剪短,声音越来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学生7: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桌面上的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测出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再将几根前段剪去后的空水笔芯并排放在木块下,测出的摩擦力大大减小.说明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同时,水笔芯尖部有滚珠,在纸上划几下,体会滚动摩擦力大小,再用小刀将滚珠去掉,再划几下,感觉很不好划,体会此时滑动摩擦力较大,并感知滑动与滚动摩擦的不同.
学生8:将一支较细的空水笔芯前段剪去后,形成空管,插入葡萄糖酸锌瓶子的橡皮塞中,瓶中注满红色水,就制成温度计的模型,将其放入热水中,管中的红色水将上升,说明实验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工作的.
学生9:将空水笔芯塑料部分和笔头金属部分分别接入电路,体验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
3 案例启示
3.1 学生也可以成为实验资源的开发者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废品开展实验,可以拓展物理教学资源,开辟广阔的物理实验教学途径,使农村初中原先实验器材匮乏的现状得以缓解,在提高学生自我节约意识,节约学校经费开支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乐于动手.教师应开阔教学视野,敢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创新,引导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开发的教学资源往往会使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更具有针对性,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使教学活动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3.2 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空前高涨
利用废弃的中性笔水笔芯,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热情.课前学生准备自己的展示实验时,能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课上通过让学生展示,既锻炼了学生实验操作和口头表述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研讨创造了机会.在展示及研讨课上,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完全没有以往学生在二轮复习时表现出的那种疲惫.
废弃的水笔芯等物品就在学生身边,学生与它们“朝夕相处”,倍感亲切,“好想试一下”探究的兴致油然而生.同时,这些废旧材料人为地赋予了新用途,充当实验器材置于教学之中,这种运用场合的新异,课堂结构的新颖,极大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认知动机.
3.3 一物多用、妙用,创造性培养落到实处
在学生展示中注意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为利用废品做物理实验虽然成本低、但智慧不低,一个简单的实验,往往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原理.学生参与实验给学生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和开发创新思维的机会.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利用废弃的水笔芯等物品,一物多用、妙用完成多种实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就是落实这一培养目标的很好途径.
3.4 在“做”中学,自主构建知识,学习不再乏味
利用废品做实验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为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实践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有利于学生自己操作,充分观察实验的全部现象和过程,反复品味其中隐含的物理本质和原理,从而获得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的这种“做中学”原则,将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重新确定教材和教学的关系,重新确定各种教学参与者的角色和地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从学习的客体变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教师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指导者、推动者和合作者.
3.5 尊重相信学生,民主的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核心应该是现代的平等观念.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学生才会告诉你他自己真实的看法、见解.当学生在展示中感受成功,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获得知识,感受被尊重的快乐,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甚至从学生那里学到东西.学生成长,教师也得到发展,教学相长.
苏科版物理教材在南京地区已使用多年,这套教材给教师们体会是实验较多,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农村初中,实验器材又相对匮乏,教师和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开发新的实验资源,服务于初中物理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2011版新课标中也提出:“应大力提倡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例如使用饮料瓶等日常用品进行物理实验,这样既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又补充实验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年的初三中考进入二轮复习时,学生往往很疲惫,笔者经常利用身边的白纸、粉笔、黑板擦等物品开展复习教学,学生从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能够利用身边的物品为抓手,加以其它的器材,开展实验专题的复习研讨.
2 案例描述
在一次中考力学综合复习中,有一位学生1提出,可以利用我们已经写完的中性笔水笔芯(以下简称水笔芯)来开展实验复习.
学生1:我和班上的几位同学在下课期间就曾利用两支笔芯,把上端部分剪掉,形成两支空管,将其口对口,垂直对好,一支插入水中,再向另一支管中吹气,就制成了简单的喷雾器,可以用“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其压强越小”来解释.还发现将一支管子插入水中,用手指堵住管子上端,同时把管子拿出水面,发现管中的水不会流出,说明大气对管中的水有向上的压强,松开手指,管中的水又会流出,由于上下的大气压相互抵消,水受到重力作用而流出.下一节物理课我可以在课堂上将这两个实验给大家演示.
师:看来同学们在平时很善于动手探究,留心利用身边废品,变废为宝,使其成为我们的物理实验资源.让我们为学生1的探索精神鼓掌,下节课我们就以用完的中性笔水笔芯这一废品为专题,开展中考实验专题复习,请大家课后认真准备,以便课上尽情展示.
在第二天的以废弃水笔芯为专题的实验复习课上,同学们的思维及动手能力令老师大吃一惊.
学生2:将两手同时挤压水笔芯两端,尖部手指更疼一些,说明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学生3:将空水笔芯前段剪去后,滴上蜡烛油,放入水中就制成了简易的密度计,可以快速比较出不同液体密度的大小,可以复习其中蕴含的浮力及二力平衡知识.
学生4:将空水笔芯反复在衣服上摩擦几下,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了起来,说明摩擦能够起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学生5:将空水笔芯前段剪去后,形成空管,用激光灯从管的一段射向另一端,在另一端悬挂一张白纸,可以观察到白纸上有光斑;再将管子弯曲,采用上述方法,白纸上没有光斑.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沿曲线传播.
学生6:将空水笔芯竖直贴在嘴边,向下吹而发声,说明声音是由内部空气振动产生的;将空水笔芯前段剪去后,形成空管,含在嘴里吹,并不断用剪刀剪短,声音越来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学生7: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桌面上的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测出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再将几根前段剪去后的空水笔芯并排放在木块下,测出的摩擦力大大减小.说明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同时,水笔芯尖部有滚珠,在纸上划几下,体会滚动摩擦力大小,再用小刀将滚珠去掉,再划几下,感觉很不好划,体会此时滑动摩擦力较大,并感知滑动与滚动摩擦的不同.
学生8:将一支较细的空水笔芯前段剪去后,形成空管,插入葡萄糖酸锌瓶子的橡皮塞中,瓶中注满红色水,就制成温度计的模型,将其放入热水中,管中的红色水将上升,说明实验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工作的.
学生9:将空水笔芯塑料部分和笔头金属部分分别接入电路,体验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
3 案例启示
3.1 学生也可以成为实验资源的开发者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废品开展实验,可以拓展物理教学资源,开辟广阔的物理实验教学途径,使农村初中原先实验器材匮乏的现状得以缓解,在提高学生自我节约意识,节约学校经费开支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乐于动手.教师应开阔教学视野,敢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创新,引导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开发的教学资源往往会使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更具有针对性,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使教学活动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3.2 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空前高涨
利用废弃的中性笔水笔芯,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热情.课前学生准备自己的展示实验时,能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课上通过让学生展示,既锻炼了学生实验操作和口头表述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研讨创造了机会.在展示及研讨课上,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完全没有以往学生在二轮复习时表现出的那种疲惫.
废弃的水笔芯等物品就在学生身边,学生与它们“朝夕相处”,倍感亲切,“好想试一下”探究的兴致油然而生.同时,这些废旧材料人为地赋予了新用途,充当实验器材置于教学之中,这种运用场合的新异,课堂结构的新颖,极大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认知动机.
3.3 一物多用、妙用,创造性培养落到实处
在学生展示中注意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为利用废品做物理实验虽然成本低、但智慧不低,一个简单的实验,往往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原理.学生参与实验给学生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和开发创新思维的机会.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利用废弃的水笔芯等物品,一物多用、妙用完成多种实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就是落实这一培养目标的很好途径.
3.4 在“做”中学,自主构建知识,学习不再乏味
利用废品做实验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为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实践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有利于学生自己操作,充分观察实验的全部现象和过程,反复品味其中隐含的物理本质和原理,从而获得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的这种“做中学”原则,将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重新确定教材和教学的关系,重新确定各种教学参与者的角色和地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从学习的客体变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教师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指导者、推动者和合作者.
3.5 尊重相信学生,民主的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核心应该是现代的平等观念.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学生才会告诉你他自己真实的看法、见解.当学生在展示中感受成功,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获得知识,感受被尊重的快乐,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甚至从学生那里学到东西.学生成长,教师也得到发展,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