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中几个需注意的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y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因此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学生对体育课是否有兴趣等等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体育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因此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学生对体育课是否有兴趣等等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教学中师生感情是否融洽,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首先,要保证师生感情融洽,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
   教学中,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有一次,在教支撑跳跃山羊时,有位女生总是不敢起跳,急得直哭。她一哭,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这时我马上走过去安慰、鼓励她,进行耐心讲解,并专门给她做了几遍示范动作,帮她练习了几次,这位女同学果然有了进步,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她也开心地笑了。
   其次教师自己必须带着爱心去上课,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
   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比如,上课时天气较热,教师就要想到减少学生活动量;天气较冷时,教师就应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头疼脑热,教师就应让学生休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次,上课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学生直捂着眼睛,我马上命令学生向后转,背对风站,自己却走到学生面前顶风而立。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学生从教师的行动上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尊师之情。
   另外,还要注意教育方法
   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应冷静,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有一次在练习双手传接篮球时,有个女生边练习边吃零食。我瞪了她一眼,她毫无反应,我就走过去接过球同她一起练习。看着她那漫不经心的样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身上,她大发脾气,我当时真想过去训她一顿。可稍一沉思,觉得不妥,就让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然后把她叫到一边,告诉她刚才她没有接住球的原因,接着又和她一起练习。下课后,那位同学诚恳地说:“我错了,毛老师,您别生气,今后我一定好好练。”我也检查了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师生间感情也更融洽了。当然,宽容不是无限度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加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兴趣,就当前中学体育现状来讲,应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 ﹑认真组织教学,关注学生兴趣
   体育兴趣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或某一个项目)产生了兴趣,表现出了一种求知欲望,这对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应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一教材发生了兴趣,不管学习哪些内容,学生都有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体育课上要时时刻刻,千方百计的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而且在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会上,更要激发学生对它的兴趣,锻炼他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和不畏艰难的道德品质。
  二﹑激发体育需要,唤醒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体育兴趣与课型无关,那么兴趣是怎样产生的?我认为体育兴趣的产生来源于需要,包括直接和间接的需要。所谓直接的需要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而想学习或参与的体育活动的过程。学生如果有了这种需要,就会对某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而间接的体育需要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效果感到需要。这种间接的需要并不完全是说服教育下产生的,它的产生离不开学生平时的努力,学生有了这种需要,同样会产生体育兴趣。比如中长跑课,又单调又累,大多数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可是中长跑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以利于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从而情愿克服困难,进行中长跑锻炼,这样的体育需要就是一种常见的需要,因此说需要是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基础。更何况现在已经把体育成绩加入到中招成绩中了,学生更有了需要,就更有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了。
   在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仪表默化,美育熏陶
   教师的仪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它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
   如果老师注意了仪表美,衣着典雅,美观大方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同时学生对老师产生羡慕、敬重的情感,愿意接近老师,产生向老师学习的动机。这样便为体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同是一位老师身穿运动服给学生上体育课和穿着西服上体育课,学生的情绪大不一样,前者学生会全神贯注,意气风发;后者,学生神思恍惚,注意力不易集中,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
   二、故事引领,竞赛谍奇
   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教学要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
   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或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课外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地提高。
   三、叩拨心弦,唤醒潜能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的目的不再局限于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素养。初中音乐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唱歌曲、学习乐谱知识,还能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促进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对学生有积极影响。【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育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匈牙利教育家柯达伊提出,音乐是人的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摘要】作为老师,都希望成为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尤其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果师生间感情融洽、互相尊重,学生喜欢你,他就有可能喜欢上你的体育课。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体育技能水平,在学生中塑造好自己的良好形象,教学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是值得他们尊敬、信赖与亲近的人。【关键词】初中体育喜欢体育教学在大部分初中学生的脑海中,学生们对体育老师的印象
【摘要】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更好的开展初中美术教学呢?【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能力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已成为学校美术工作者的共识。只有不断拓展外延、丰富内涵。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赋予这一课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特、
【摘要】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我国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运用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是结合当前教学实际的关键,它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目标,以转变教学方式为动力,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文章借助于笔者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解与运用,研究分析其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有效运用。【关键
【摘要】小学音乐课必须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孩子们一个愉快的成长环境。因为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净化孩子们的心灵、陶冶小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的责任。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无限乐趣,尽可能地让孩子们享受音乐中的无限“美”,使他们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有效途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新课改的要求体育教学不但有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同时要利用课堂优势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力,这样的要求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意志等方法的运用如何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很好的发展。【关键词】体育课堂心理品质个性兴趣意志情感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注
该文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结合实践,重点研究了肝炎后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初步认为其基本病因多为慢性肝病湿热未净和饮食失节;病机是湿热内蕴,气滞痰凝,浊瘀互结,阻于
【摘要】小学音乐大纲中明确提出,音乐课教学中中应该"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学生"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为了使这一教学任务得以实现,音乐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想象"这一心理过程。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思维空间,在音乐的殿堂中任意的翱翔。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想象艺术形象想象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
【摘要】作为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在身体上得到健康发展,更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健康发展。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才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世人关注的大问题,提高人才的心理健康素质是现代教育的责任和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