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学 数学生活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观摩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研究课《从问题到方程》,感受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独特优势:①课前借助微课学习,使学生对新授知识理解透彻;②尽情探讨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翻转课堂;微课学习;信息反馈;尽情探讨;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
案例描述    在“圆的周长”练习课上,当练习了一些常规的基础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绕地球赤道一周架设若干个3米高的电线杆并架上电线,那么所用的电线比直接铺在地球表面一圈用的电线长多少米?(假设地球赤道是个完美的圆)顿时,教室“炸开了锅”,有的说至少也得几万米吧!有的说地球的半径又不知道,根本无法计算……同学们议论纷纷。“难道真的无法知道结果吗?”我故作疑惑地说:“请同学们冷静下来认真思考。” 
[摘 要] 教师如果认为“题目简单”而不太重视课本习题,则易陷入“为做题而做题”的误区. 课本中会有一些“小题目”,教师借助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难点的突破点,还可以让自己更深入地挖掘题目本身的内在价值,让“小题目”产生“大发现”的美妙变化,有利于师生的解题思维提升.  [关键词] 波利亚“解题表”;内在价值;通性通法  问题缘起:一道课本习题  案
考试,是语文教学评价的方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其目的必然就是:促进师生这一“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引领有效教学的方向,让教师更好地教,让学生更好地学。  这是来自基层学校小学语文试卷中的一组关于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难点是引领学生感悟母爱,学会孝敬。文中,“我”两次抱了母亲。起先是随意一抱,发现母亲竟如此的轻,发现自己竟如此的不了解母亲……这一抱,抱出了万般感慨。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一抱,好好地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这一抱,抱出了动人的世间亲情。  文中像这样对照鲜明的地方还有很多处。于是教学时,我采用了抓对照,悟亲情的方式来突破难点。    一、
缘由:    一次课堂作文中,我指导学生给外地的亲人写了一封信。批阅习作时,我读到了一个平时在班上表现不怎么出众的同学的“跑题”信,这封信居然是写给圣诞老人的。显然不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完全可评“不及格”。将要落笔评定等第时,我想:这个学生连这么简单的题意都审不清,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还是找她来面谈吧。叫来了那个学生,我说:“题目是‘给你外地的亲人写封信’,你怎么……”学生说:“我的亲人都在本地。”
最近,我校被评为苏州市中小学创建书香校园先进单位,并获工业园区特色学校AA级称号。这标志着我校的读书活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历程溯源 我校读书活动始于2000年,是在“开放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为了提高教师素养提出来的。2000年寒假的第一天。校长就和骨干教师来到杭州教育书店,亲自为教师选书;然后通过大会小会的宣讲鼓动,使读书风气在校园里开始形成,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我校教师的读书热情持续
一、朗读比较,体会“喜爱之情”    师:这一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珍珠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珍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珍珠鸟很可爱、很漂亮。文章是这样写的: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生:我觉得它调皮、淘气,像个孩子。它居然俯下头来喝茶。还用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太可爱了!  生:我要补充,它一开始很
穿行于无锡市最繁华的街市,漫步于闹中取静的街道一隅,一所清幽雅致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学校会令人驻足。教学大楼错落有致、格调统一,下层广场别具匠心、干净实用,石榴树见证历史,诚信碑庄重醒目,校友廊催人奋进……这里,就是以优良的校风、骄人的办学成绩享誉锡城的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就在江苏省第一批特级教师顾美云带领下,率先把电教手段运用于教学。从此,电教之风在崇小的校园中吹开了
“80后”教师的特点及其培养初探    近年来,“80后”教师逐渐成了中小学青年教师的主力军,他们与其他教师相比,有着独特的一面:自我中心意识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因此,对“80后”教师的培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从教心理,培养他们的爱心与宽容心、从教的兴趣与志向、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二是培养他们健全的教育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