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阅读训练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加强朗读训练,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依据课文内容,灵活多样地采用各种恰当的朗读方式。
  一、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体会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这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过程。朗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讲读书方法,而不亲自示范朗讀让学生听一听,那么学生很难掌握朗读技巧。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与教师的示范朗读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教师示范朗读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的。
  朗读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生动地再现课文的思想内容,营造情感氛围,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受到熏陶。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会,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学生比较朗读,鉴别感悟。
  学生对“比较朗读”常有较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时如能恰当运用“比较朗读”的方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首先,可针对课文中的某些重点句子,用用去掉修饰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翠鸟》一文中描写翠鸟捕鱼一段,其中有一句“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在理解词句中,我把句中短语“像箭一样”去掉,再让学生与原句进行比较,学生很快理解了“像箭一样”写出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与迅速,体会到作者语句的形象生动与语言的精炼,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总有一些句型特别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如果改变这些句子的句型进行比较朗读,就能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语句特点,从而领悟作者的情感。如在课文《再见了,亲人》中有一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是一个反问句,在朗读中我让学生把它改成陈述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在与原句进行比较的朗读中,学生能体会到这两种句型表达效果的不同,体会到第一句语气表达更强烈。
  三、创设情境朗读,激趣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种手段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首先,借助插图朗读。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与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的插图,如果适时地用插图配合朗读,就能对学生进行看、说结合的训练,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在学习《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时,在朗读之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客家民居的外形特点,想象一下内部的结构。然后再让学生认真地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也收到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分角色进行情境朗读。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童话、寓言故事,如《从现在开始》、《南辕北辙》等。学生在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角色朗读,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再次,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些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学生自编自演,积极性会相当高。在朗读表演中学生不但能很好地把握语气、语调、表情,而且能心领神会地读出对角色的理解,提高感悟能力。
  相信只要抓好朗读训练,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学生的感悟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先布置几个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实施教学目标。它对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的确是一种革命,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创新教育的要求,上述教学又明显露出许多局限性。学生思考的问题都是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方式和内心需求。它似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学生的思维方向,限制着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阻碍着学生思维、
【摘要】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本身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动机,有利于引发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段话是江泽民同志提出来的,由此看来,创造力是人的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
【摘要】 彝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以及语言不能够正常交流的限制,导致严重的阻碍写作,致使彝族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够提高。本篇主要通过自己多年的彝族地区的作文教学,浅谈对彝族学生的写作培养,结合彝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汉民族的语言教学的特点,探讨提高彝族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 彝族学生 作文 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