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倡导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该教师讲得少,学生练得多,而且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课堂上要“少讲多练”,而且要在练习设计上做文章。要求我们的数学练习必须是精炼的、有效的。有效的数学练习应该改变学生单纯做数学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有效的数学练习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练习设计的层次、思维含量。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设计;小学数学
有效练习的设计是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练习设计的安排上存在着只注重练习的“量”,基本忽略了练习的“质”,在练习设计上只重视基本概念和定理的掌握,忽视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造成练习数量过多、出题过繁、答案唯一的现象,而使学生常常在被动的状态下做低效甚至无效的练习。下面就练习的有效设计谈一点想法。
一、练习设计要有依据
(一)注重衔接点设计练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感受生活的过程,数学练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能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动,使他们真正感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学习路程、速度、时间后,就可根据数量关系式找找生活中的三者关系,设计适合的练习。
(二)把握练习难易度
在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既要相信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位学生去实践、去探究,也要适时点拨,为学生提供完成练习的平台,例如学生在完成计算商品总价时,由于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尚未学过小数乘法,鼓励学生把“元”化作“角”,从而解决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计算问题。
(三)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
有效的练习,既可有学生独立完成,也可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鼓勵每个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去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想法
二、练习要重层次明要求
(一)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并牢固掌握已学知识而设计的,这种练习要抓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通过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主要安排一些知识性较强的题目,例如:口算、计算题、概念判断、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等。
(二)实践练习
实践练习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练习,通过学生在自己的探索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习体积公式后,出示:你知道一个苹果的体积究竟有多大?你能不能只用一个烧杯进行测量吗?
(三)操作练习
操作练习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这种练习形式充分培养了学生“做”数学的能力。例如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后,动手测量家中水桶,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计算体积。
(四)拓展练习
拓展探究练习是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容纳进来而设计的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练习。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全面、深入的了解。例如学习了小数简便运算后安排了这样的习题0.75×0.25+0.075×7.5进行简算,这里的知识点既巩固小数点移动规律引起积的变化,同时还涉及到了简算。
三、练习要实施肯花时间
(一)练习要有针对性
练习设计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水平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方法,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上的几分钟。例如教学完面积这一单元后,我便布置了一项找找身边的周长、面积问题。孩子们发现的问题还真是五花八门,学生从教室到校园,再到小区、又到家庭,共收集相关的周长、面积问题共45个,知识涉及面之广是任何一节数学所不能相比的。这样既利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合作交流也是练习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操作、反馈、探索来解决问题。例如中、高年级有了四则运算和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后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计算节水情况,可以是一个星期的,也可以是一个月的,甚至可以是一年的。
四、及时评价。激发动力
(一)抓住时机,即时评价
练习中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当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否定性评价,采用延时评价,应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思考,使学生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鼓励为主,正面评价
有效练习重点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参与和体验,在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强调学生知识掌握的数量多少,在于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态度,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因此其评价原则应坚持正面评价、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每一步的想象、实践和创造。
(三)全面开花,综合评价
有效练习的评价内容主要从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措施也比较多样,可以从学习档案、学习成果、学习日记、学习体验来体现。在探究性练习评价中,学生没有“做得不好”只有“做得好”,和“怎样做得更好”。
有效的数学练习,不仅使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寻找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考虑问题的严密性得到了加强;而且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会到完成探究性练习的艰辛和快乐,培养了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意志;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练习设计要“发展创新”为重点,调整学生认知结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使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客体”,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由此产生了内在的推动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设计;小学数学
有效练习的设计是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练习设计的安排上存在着只注重练习的“量”,基本忽略了练习的“质”,在练习设计上只重视基本概念和定理的掌握,忽视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造成练习数量过多、出题过繁、答案唯一的现象,而使学生常常在被动的状态下做低效甚至无效的练习。下面就练习的有效设计谈一点想法。
一、练习设计要有依据
(一)注重衔接点设计练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感受生活的过程,数学练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能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动,使他们真正感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学习路程、速度、时间后,就可根据数量关系式找找生活中的三者关系,设计适合的练习。
(二)把握练习难易度
在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既要相信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位学生去实践、去探究,也要适时点拨,为学生提供完成练习的平台,例如学生在完成计算商品总价时,由于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尚未学过小数乘法,鼓励学生把“元”化作“角”,从而解决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计算问题。
(三)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
有效的练习,既可有学生独立完成,也可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鼓勵每个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去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想法
二、练习要重层次明要求
(一)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并牢固掌握已学知识而设计的,这种练习要抓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通过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主要安排一些知识性较强的题目,例如:口算、计算题、概念判断、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等。
(二)实践练习
实践练习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练习,通过学生在自己的探索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习体积公式后,出示:你知道一个苹果的体积究竟有多大?你能不能只用一个烧杯进行测量吗?
(三)操作练习
操作练习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这种练习形式充分培养了学生“做”数学的能力。例如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后,动手测量家中水桶,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计算体积。
(四)拓展练习
拓展探究练习是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容纳进来而设计的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练习。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全面、深入的了解。例如学习了小数简便运算后安排了这样的习题0.75×0.25+0.075×7.5进行简算,这里的知识点既巩固小数点移动规律引起积的变化,同时还涉及到了简算。
三、练习要实施肯花时间
(一)练习要有针对性
练习设计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水平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方法,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上的几分钟。例如教学完面积这一单元后,我便布置了一项找找身边的周长、面积问题。孩子们发现的问题还真是五花八门,学生从教室到校园,再到小区、又到家庭,共收集相关的周长、面积问题共45个,知识涉及面之广是任何一节数学所不能相比的。这样既利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合作交流也是练习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操作、反馈、探索来解决问题。例如中、高年级有了四则运算和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后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计算节水情况,可以是一个星期的,也可以是一个月的,甚至可以是一年的。
四、及时评价。激发动力
(一)抓住时机,即时评价
练习中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当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否定性评价,采用延时评价,应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思考,使学生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鼓励为主,正面评价
有效练习重点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参与和体验,在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强调学生知识掌握的数量多少,在于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态度,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因此其评价原则应坚持正面评价、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每一步的想象、实践和创造。
(三)全面开花,综合评价
有效练习的评价内容主要从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措施也比较多样,可以从学习档案、学习成果、学习日记、学习体验来体现。在探究性练习评价中,学生没有“做得不好”只有“做得好”,和“怎样做得更好”。
有效的数学练习,不仅使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寻找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考虑问题的严密性得到了加强;而且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会到完成探究性练习的艰辛和快乐,培养了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意志;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练习设计要“发展创新”为重点,调整学生认知结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使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客体”,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由此产生了内在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