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产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产生学习的动力。但是,教师问什么,怎样问,是应特别重视的问题。课堂上问题的设置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准确把握课标所要求的尺度,明确所学知识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切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才能问有所思,问有所答,学生思维积极活跃,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 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否愿意学,是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首要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引发了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调动其一连串的心理活动,最终获得新知识为目标,创设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直接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一堂课能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前的导语是一块坚实的敲门砖。如:教学《变色龙》时,先播放“变色龙”,接着情境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一段有关变色龙的影视资料,了解了它的有关习性,在它身上有一种独特的特点,那就是能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就是这种变色的特点,使它能轻易地躲过天敌的捕杀。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小说就叫《变色龙》。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看一下文中的的“变色龙”和我们刚才欣赏到的变色龙有什么异同。在这趣味十足的问题情境的诱导下,学生便自主地探究问题,投入自主讨论的学习情境中。
  2. 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师的任务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首创性和探索性。”它应是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暗示下,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在教学和各种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多种思考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敢于在思考中求异,对他们任何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思维火花都细心爱护,热情赞扬,并及时加以指导。还要强化自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能弃旧求新,不断地发现和创造新的东西,才有活力和生机,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竭尽智慧和热情去进行教学新内容、新形式的探索和创造,独具匠心,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尽可能要求学生去参与。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课文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课本剧。教师分层次提问:①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②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重笔写他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③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却各不相同,它们不同在哪里?④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儿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层层递进地抛设问题,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以表演为形式的开放式问题情境中探索、思考,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 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直观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更容易地领会和接受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学表明“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声情并茂,协调学生多种感官的接受能力,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结合直观教具或直观画面,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首先要注意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设计出具有主导作用的启发性问题,增强问题的导向性、启发性。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总理生前事迹及他逝世时人民群众沉痛悼念他的照片。之后,老师沉缓深情地朗读课文。在学生感受深刻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教师发问:①诗人到哪些地方寻找总理?为什么到这些地方去寻找?②你脑海里出现了哪几幅图画?从哪些词语看到了周总理的崇高形象?③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在直观情感的熏陶下,学生对讨论的内容就较为深刻,本课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4. 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很快地打动学生,使他们争论、思考,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始。”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进步的桥梁,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惊奇见疑的时空,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教给学生质疑的能力。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设置带悬念导语:菲利普一家人,日夜盼望自己的亲人——于勒归来,可是当他们偶然相遇时,却悄然躲开了。这是为什么呢?揭题后,启发学生质疑:①于勒是怎样一个人?②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③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④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展开讨论,自读自悟,从而获得新知。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新异的问题情境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如果没有问题解决的活动,创新就失去了依托。没有问题情境作前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也就无从谈起。
  
  收稿日期:2011-11-16
  
其他文献
【摘要】 电教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电教化直观性的特点,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电教化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与创造力;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电教化;创造力潜能;扩散思维  How to make use of an electricity to turn teaching exaltation kid of creation ability  Ma Li-jun
期刊
【摘要】:随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到数学课堂,它的优势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想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出发。我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观;对策;思考     1. 明晰合作学习的概念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
期刊
英语教师应努力掌握学习心理学原理和语言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在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首先,掌握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在教学步骤上狠下功夫。语言的学习要先模仿,后通过大脑的思维去运用、去发展、去创新。为此,就初中英语学习而言,也要遵循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要根据实际条件尽可能创造外语环境,在情景中进行学习。二是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
期刊
【摘要】团队合作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奋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中大都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是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的拼搏。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 团队合作精神     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集体的智慧、合作的力量显得
期刊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应更新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根据中专学校特点选好语文与专业的契合点,将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做到两方面能力的相互推动,共同提高朗读能力,创造机会或条件。本文就如何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  【关键词】中职;语文;朗读 ;就业   在几年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很多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比如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
期刊
1. 注意课堂评语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课堂评语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有趣,如何热情洋溢,都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回答了问题,有些教师常常反复地用“好”、“都很好”、“不对”等评语进行简单的评价;或是当学生的回答没达到要求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这样的评判,不但使回答问题的学生一头雾水,不知道回答得好是好在何处,回答得错又是哪里不对,
期刊
对于高中英语学习较差者来说,英语就像一串断了线的珍珠,散的到处都是,不知从何入手。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从高中一年级起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不失为学英语的一条捷径。良好的语感就如同一根结实的线,能将单词——英语的璀璨明珠穿的有序、有致,就像几何图形是由点组成线、线组成面一样,自然而优美。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人们直觉地感受和领悟语言的一种能力,或者说是感知和生成语言的直觉成分,它的产生来自于
期刊
词汇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部分组成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时时要以学生为本,不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开展词汇学习,课堂上和课后还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操练活动和记忆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并运用这些词汇,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养成良好的词汇学习习惯。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时应做以下具体的努力:  1. 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1.1 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及
期刊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历史的学习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对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了解学生的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学
期刊
近年来,常有老师反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厌学,上课没有积极性,老师的情绪也因此受到影响。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也非常不利。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局面呢?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认为应该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探究新方法,从而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  1. 利用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目前世界或者说全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