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斯坦,这位爱拉小提琴的美国人在他的自传里写道:‘我一生的事业得益于童年时期的音乐训练’,出乎意外的是,作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一度是一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笨孩子’,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校长和老师都一直断言:这孩子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到最后,连他自己都失望了,打算退学。但他的父亲并没有失望。老爱因斯坦开始教他拉小提琴,并一再告诉他:唯一能够为人治疗悲伤的良药,并非其他,而是音乐。果然,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棒极了,经常被邀请登台演出。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并最终成为少数站上科学高峰的煊赫人物。”
  这个“故事”作为最好的教育范本,被收在日本著名教育学家铃木镇一的《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里。在书中铃木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儿童学习、生活、玩耍等细致观察,对“天才与平庸”、“儿童心理与性格的培养”、“环境与才能的形成”、“学习兴趣与信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科学可行的方法。通过铃木先生的这本书我感受到:他深知音乐的魅力,认为日本的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应该接受音乐的熏陶。与此同时,他在对孩子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日本学校在教育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学校里除了关心孩子的学分外,根本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为此,他创立了“才能教育研究会”,并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在他的书中,他试图告诉家长和孩子们这样一个道理:学过音乐的孩子,是最聪慧、最敏感、最善解人意的孩子。比起那些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而言,这样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既注重基本教育理念,又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人读了很受启发。具体来说,此书在以下几方面对我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 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铃木先生说:“我始终坚持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只有当孩子产生‘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种念头之后,再让他开始学习;当孩子想学到更多的东西时就结束学习。只有这样,孩子就总能保持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他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才能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轻松好玩的游戏。
  但是放眼当前音乐教育实践,枯燥单调的技巧训练大片存在,教师和家长往往只是通过考级级数的高低和是否获奖,来判断孩子在音乐方面是否优秀。还有很多父母带着功利性目的为孩子投资,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某某家,根本不管孩子在这方面是否有兴趣。无疑,到最后这不仅导致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还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这种做法是偏激的,更是不可取的。铃木先生认为,教育者要促使受教育者对学习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能力的来源”,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孩子,不论你让他们做什么,只要他做得好,就表扬他,这件事渐渐地对他来说就会变得轻松起来。”慢慢地,孩子就会自觉地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育的中心思想就是让孩子们做喜欢的事,并从中得到快乐,同时变得更聪明、更灵活。因此,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兴趣,“让他们在训练中产生成功的自豪和喜悦”。父母和教师要少些功利性,多给孩子自由,让他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毕竟,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铃木先生强调,教育不是为了分数和名次,最关键的是快乐的生活和得到快乐生活的能力,这也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幽默的作用,因为它能让人们觉得轻松愉快,能使人产生机智的见解,如果教育者能够在教学上运用它,毫无疑问,学生就能够消除压力,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要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才能并非天生,随便哪个孩子,只要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都能成才。其实,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难以估量的、让人吃惊的巨大能力,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开发,去发掘他们身上的这种能力。换句话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并不断增加新内容,积极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育才算是最成功的。
  在铃木先生的书中谈到:日本学校在教育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学校里除了关心孩子的学分外,根本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其实,除了日本,在我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将知识教给孩子,却不注重他们实际能力的培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教育实践中,让孩子从教育中得到实际的、有用的能力,阻止孩子只“知道”而“不会”的局面再继续发展下去。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如果孩子知道什么叫“亲切”,但却在生活中不能做到“亲切待人”,这就不能说是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有很多知识,但是没有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这只是徒有虚名,不能说有真正的能力。具体到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是音乐的本质,要让他们通过音乐得到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因为,孩子们只有真正了解了音乐的本质,才能把音乐学好,单纯的技术训练是完全做不到这一点的。此外,孩子们只有真正感悟到音乐的灵魂,才能通过音乐去感悟生命的意义。惟其如此,音乐教育独特的功用才能发挥出来,才能使孩子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学会了某一首曲子。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不单要教他们作品,还要把大师们的生平故事和他们作品中所蕴含的涵义教给他们。要让孩子们明白,音乐并非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是人类精神的反应,它和我们一起存在。
  
  三、要唤起孩子的内心听觉,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人们普遍认为:学音乐的第一步就是学习乐谱,想想果真如此
  吗?难道在学音乐之前,就必须一定要先学会识谱吗?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对于音乐学习来说,乐谱固然重要,但也仅仅只是学习音乐的一种工具。学音乐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的内心感觉被唤起,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和谐能力。
  我们知道,在乐器演奏的学习中,接触到的技巧问题比绘画和别的艺术门类更多,因此,一定的技巧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音乐教师往往只关心对学生进行技巧训练,而不太重视对它们的音乐感觉加以培养。因此他们的教育,只是批量的生产单纯懂技巧的演奏者,并不是真正的音乐家。实际上,如果缺乏音乐素质作为根基,演奏的技巧是无法达到一定高度的。只有真正感受到音乐之魂的孩子,才能从音乐中感悟出生命的意义。只有这样进行的音乐教育,才能有效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不是简单教给孩子几首曲目。因此,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内心听觉。正如铃木先生所说:学习音乐的目的并不一定要成为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学习来培养人格,使人类具有真正美好的心灵和感觉。
  因此,音乐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力图通过音乐来塑造人,把孩子培养成为高尚的人。在铃木看来,实施才能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努力培养孩子的纯洁心灵。只有促进纯洁心灵的发展,才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最佳途径。他说,“我提倡的教育从来就不是所谓的天才教育,甚至从不认为真正存在着所谓的天才——一切天才都是来自于后天的教育。我信奉的理念是“培育不出优秀的人才是因为没有采用优秀的教育方法;培育出了平庸的人是因为被平庸的人所培育的必然结果。人们只关注我培育出了几个神童,却没有看到才能教育运动对幼儿才能开发所具有的强大动力。我提倡的并不是什么天才教育,而是早期教育和才能教育。其目的不在于培养伟人,而在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各尽所能使其取得相应的人生快乐,这就是写作本书的目的。”
  记得弗洛姆曾说可以用考察一粒种子成长的方法来考察一个人。他说一粒种子看起来是那么微小,那么平淡,以至于你得使用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但就在这样的种子内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如果你拿到一粒花种,把它抛到露天的地里,踢些尘土将它覆盖,它很可能在一两周内发出芽来,再过些时候,它也许会开出一朵花来。可是,假如你仔细地观察就会看到,它有一朵暗淡色的小花,还有细小而未发育出来的叶子,也许上面还有昆虫在蛀食着它。但是,如果你拿到同类的另一粒种子,将它种植在深度刚好适宜的土壤里,给它以适量的水分、阳光和营养,你会如期看到一株美丽的植物,其叶子葱绿苍翠,其花朵色彩娇艳,你会看到一株发展已接近它全部潜能的植物。所以说,一切事物的发展有因必有其果,孩子的培养也是如此。世界上有那么多孩子,他们需要住在音符飘舞的小木屋里,需要被音乐喊醒,需要“用音乐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因此,在铃木先生的这本《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中他始终坚持鼓励孩子,并建议让他们接受必要的音乐教育,使孩子“用音乐去理解世界”。同时他还强调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要重视孩子的才能教育,并认为音乐教育重在培养心灵感悟。
  我想:神童应该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马一辉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一、 翻唱概念的界定    从20世纪末开始流行歌坛就席卷着一股翻唱之风,以至各大媒体纷纷浓墨重彩地大呼小叫“这是一个怀旧的年代,从大腕歌星到网络歌手都没有躲过这股翻唱的风暴。2003年刘欢的《六十年代生人》、韩红的《红》以及郑钧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翻唱大碟的推出,把这股翻唱之风推向了高峰。尔后翻唱似乎消停了些,但仔细翻看一些新专辑,依然会发现这些专辑不是新旧参半就是就要夹杂一两首旧曲以充数
翻开中国、印度、阿拉伯或欧洲的音乐历史典籍,我们发现乐律学在其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从赫尔姆霍尔茨的《音感觉论》到王光祈的《东西乐制之研究》,近代西方和中国的音乐学也都肇始于所谓的音体系(Tonsystem)研究。可见这门以音乐构成的最基本单位——音程为探索对象的学科在古今中外的学术中都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当今绝大多数学习音乐的人却把律学视为畏途,认为它太抽象,数学运算太复杂、太困难了。殊不知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担任班主任一职,远远不是授业解惑那么简单,学生的道德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浪子回头金不换”,作为教师,我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自打我接任高三(2)班的班主任,龚旭义(化名)就和我“杠上了”,他时不时挑战我这个年轻教师的底线。有一次他在我的晚自习上使用手机,手机被我当众没收,在后来的小半年里我俩相安无事。我以为我就这样“收服”了他,然而这只不过是个开始。  学校规定,学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说的是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要因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就不去质疑老师的观点,而是要以客观、理性、严谨的态度去追求真理。陶行知先生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做人的根本。  记得我给2015届高中毕业班同学的赠言是这样写的:“愿同学们明德至善、博学笃行,成就最好自己,成为家国栋梁,真的有理想、真的有境界、真的有毅力、真
2005年7月9日,受中国音乐学院李西安与谢嘉幸两位教授之邀,旅美青年作曲家梁雷来到位于丝竹园的谢嘉幸家中就其近来的作品、创作观念、技法等方面与两位老师交换了意见。    不泥古今道法自然    谢:时间过得真快,上次你回国成功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已经是5年前的事情了。我们今天的谈话就从你近几年的作品谈起吧!  梁:好的。我这几年的创作以室内乐为主,另外还创作了管弦乐队和电子音乐作品。今天我带来了4
″Success Comes From Hard Work″: Notes on Prof. Li Xinchang    Li Xinchang, well-known baritone and vocal music professor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was born in Tianjing in February 1936. In
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1996〕5号),正式启动了包含有音乐教育的艺术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新的里程碑,是我国音乐教育史中的大事。随后,教育部又制定了《关于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教体艺厅〔1999〕7号)的通知精神。2002年7月,教育部发文《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2002年7月发),我国普通高校音乐
2006年10月27日晚,周龙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音乐厅前,我与苏夏先生及周龙巧遇,话间苏先生对周龙说,:“你的宣传工作远远不够,还应加强!”我有同感:“我事先一点都不知道,差点误过了!”周龙淡然一笑:“我一向比较低调”……话音刚落,《人民音乐》副主编于庆新过来,对我说:“请你给这次音乐会写一篇评论吧!”出于对周龙的了解,也出于对苏夏先生的回应,我应允了这一约稿。  我听周龙的交
通过多年的实践,襄阳市商务第二幼儿园形成了“享绿色环保之乐,品传统文化之韵”的办园特色,并围绕特色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也对办园特色创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环境创设研讨彰显办园特色  每年春季、秋季开学,幼儿园都会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怎样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都能彰显“环保之乐、传统之韵”的办园特色,这是幼儿园开展环境创设(以下简称“环创”)重点要研讨的
2016年秋季学期,广西实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5年免费教育,投入资助资金7.55亿元,受助学生76.35万人次。  广西精准施策,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新增对广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適龄在园幼儿免除保教费、对广西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等两项政策。加上已经实行的义务教育免学杂费、书本费,以及中职教育免学费等政策,广西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5年免费教育。  为保证建档立卡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