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让其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的同步提升。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不仅是教学需要,更是素养目标中的重要一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结合文本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充分激发其探究欲望,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迁移性问题——由此及彼,合理猜想
  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在不断的认知中批判、超越、创新,逐渐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接触文本时,能针对要点大胆质疑、合理猜想,在反复对比中得出属于自己的合理的结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注重迁移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比较延伸,在联想思考中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在讲解《雨巷》一课时,我围绕该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的特点设计教学,试图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其理解、感悟。首先,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寻找意象,尝试融入氛围。提出问题:诗人用雨巷、颓墙、丁香等意象营造了怎样一个意境?传达出了怎样的情绪?谈谈你的理解。以此鼓励学生分析、探究,结合文本感知体验。有的学生认为雨巷具有长、寂寥的特点,走在其中的人无不感觉到寂寞、惆怅,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围,反映出了内心的孤独、痛苦;有的则持反对意见,认为作者笔下的丁香美丽、芬芳,含苞待放的样子像极了青春美好的姑娘,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这些回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他们抓住了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联,尝试着迁移联想,进而体会诗人的彷徨、失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针对要点提出迁移问题,不仅能引导学生将生活认知与文本感悟融合在一起,灵活运用已有经验,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促进其分析、感悟,在合理的猜想中促进自身批判精神的产生,以此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二、个性化问题——打破常规,换位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要突出思维培养,贯彻“把科学探究式教学作为关键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性认知,尝试跳出常规圈子,换位思考,大胆表达自身见解。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创新问题设计,针对文本核心内容展开引导,充分启发学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实现个性化的思考。
  在讲《我与地坛》一课时,我在学生把握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围绕主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谈到“我”对母亲的愧疚,为何愧疚?说说你的想法。对于这个问題,学生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回到文本静心思考。片刻之后,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开始交流,第一位学生认为“我”在最张狂的年纪却成为残疾人,这是多大的打击呀?其内心的痛苦不是常人能体会的。他除了母亲没有可发泄的对象,命运的不公、病痛的折磨打败了他,也摧残了母亲。当他走出阴影时发现母亲早已衰老,在领会其无私母爱的同时心怀愧疚。第二位学生认为,“我”内心除了愧疚更多的还有遗憾,为人子不仅没有好好孝顺母亲,还因为个人遭遇给她带来很多痛苦,让她晚年不幸,所以内心倍感痛苦、遗憾,进而产生愧疚。学生结合文本,运用自身经验,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我在修正改善之余,给予其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大胆突破,在不断的挖掘中提升素养。
  借助个性化问题的设计,不仅打破了传统模式,避免了“满堂灌”的问题,还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让他们能基于文本理解大胆表达自身看法,在个性化解读中领会、感悟。
  三、归纳式问题——回顾总结,深化认知
  所谓“归纳式问题”,就是回顾总结所学内容,深入其中进一步体验,站在个性化的角度深化认知,抒发自身感受。通常,我会在教学尾声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融入文本情境,全面、深刻地挖掘文本,把握作者的思想内涵,以此达到共鸣,促进学生批判精神的发展。
  在讲《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课时,考虑到文本内涵深远,光靠讲解很难帮助学生理解到位,所以我就重视创作背景、重要字词的引导,之后借助归纳式问题鼓励学生鉴赏、分析:“你是怎么看待这首词的?”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归纳,很快就有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品读这首词时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体会到了其孤身一人的苦楚。有的学生认为,这首婉约词不仅传达出了作者历经家破人亡后孤身漂泊的凄凉之感,还以花寄情,以雨传意,让人感同身受。在感受、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回顾了文本,对内容有了全新的了解,还深入挖掘,对作品内涵有了更加深入、准确的把握。
  归纳式问题的设计能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认知,充分挖掘文本价值,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体验、感悟,以此促进批判思维的培养,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总之,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是深化教学、延伸课堂的途径,更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对此,我们要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结合内容精心安排,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合理假设,在不断的思辨中提升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224000)
其他文献
现阶段,生态环境污染情况严重,与此同时,全球气候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因电动汽车本身的污染不严重且具备低碳排放的相关特点,所以被更多消费者所认可。文章对电
高中学生在做小说阅读题时,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常出现偏差,有时甚至对主题的理解也离文意万里。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阅历浅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忽视了小说中隐含信息材料的充分使用。只要学生在阅读时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活动,从不同角度细心揣摩和思考隐含信息材料,一定会扫除阅读障碍,准确理解文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瞄准社会环境描写,挖掘“隐含信息”  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阅读小说自然要理
铁路是交通运输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高。铁路信号设备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行、提升运行效率、增强运输能力、加快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所以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使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水平,他们对建筑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们希望在自己的生活还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多一点生机,这就需要
如今,能源紧缺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今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一定要走节约资源之路。但是,我国建筑能却呈现出不断上升之趋势。因此,为了能够缓解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煤矿事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煤矿综采是煤矿整体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发现煤矿综采工作面基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