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与美丽走进语文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_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语文教学呈现出了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但依然未能摆脱重知识灌输而轻语文素养提高的窠臼,以致教学出现了多样化形式下内容单调的现象。缺乏美丽的花园是乏味的,缺乏智慧的教育更是枯燥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智慧和美丽带进我们的语文教学。
  一、让语文的灵魂——情感,走进课堂
  我们深知:语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语文活动中应自始至终贯穿着情感的交流,读者与作者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在交流中提升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教师要尊重、关爱、信任每一个学生。马卡连柯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抑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即使是有病,我也不在我的学生面前表现出来。”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微笑带进课堂,善于发現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扬,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教师要坚持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无聊的看客,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前提下畅所欲言。教师要通过自己独特的魅力、亲和力来带动自己的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如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教师要用“心”去感悟作品、启迪学生。任何优美的作品,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够领悟到真谛。所以,要让学生真正的领悟作品内涵,就需要教师首先走进文本,教师自己把握了任务的情感变化,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层次的感受人物形象,感受文本主题。如读《金色花》教师应首先感受到孩子和母亲那种最自然最纯真的情感,并让学生走入其中。读《紫藤萝瀑布》面对茂盛的紫藤萝花,首先感染到教师,然后追忆到十多年前的萧条、零落的藤萝花。把情感的变化,传递给学生,学生也深感其中。这样学生的情感就能随着教师的情感自然的流淌,学生也会身临其境,真心感悟。
  二、让语文教学的圣火——兴趣,走进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必须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首先要使教学设计趣味化。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兴趣,都能得到提高。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学生的参与度很重要,要让学生的情绪高昂起来,思维活跃起来。无论何种方法,都贵在巧妙。其次,教学过程趣味化。例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故事情节上台表演,既要表演出人物对话语气,还要表演出人物的神情和动作。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物,把握文章主题。
  其次,要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就必须想尽千方百计来调动孩子的兴趣。毋庸置疑,每一篇文章都有独特魅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找到刺激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是情趣,还是理趣。上《陈太丘与友期》一课“远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时,让学生组织一场辩论赛,把教室变成舞台,正反两方学生通过针锋相对的辩论,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思想认识也产生了质的飞跃。
  再次,要努力架起语文与生活的桥梁,在共鸣时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堂为中心,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做好有效生活的链接。通过开展有效的语文活动,全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各种领域生活三位一体网络。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也为学生的特长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这样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做好有效的课堂延伸。满足学生获得知识的愿望,增强语文的知识性、趣味性;使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真正联系实际,才会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让语文教学的魅力——智慧。走进心灵
  有一个故事印象深刻,一位女生无意中扔了一个纸团,正好砸在了刚到门口的老师的头上,老师走进了教室,女孩低着头忐忑不安的等待着——老师却摊开纸团,面色一改,说:“来,我们—起来完成你没有做完的这道语文题吧。”这句话对等待着狂风暴雨的女孩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感动,老师这一智慧的举动,对学生一生有多大影响更是不言而喻。一张随手抛出的纸团,就这样在细心的老师手中变成了美丽的种子,让课堂开满智慧了之花。
  要让课堂充满智慧,关键在于要把语文课上“活”,而且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在深入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教学思路,不一单一的模式自始至终。“教无定式,学无定法”语文教法有上百种,教育机智有千千万。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变化空间,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变化的极大可能,初中语文教学的明灯也将会熠熠生辉,照亮课改之路。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在语文情感的推动下,在语文兴趣的培养下,在教育智慧的映照下,语文教学所特有的美丽遇到适合的土壤和环境,定会在瞬间生根、发芽。我们坚信:当新一轮朝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开放出最美丽的花朵,成为最绚丽的风景。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四大主要任务,其中写作又是语文教学难点。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常说不衰的一个话题。初中生虽说已有了六年语文学习基础,可是每每写起作文来抓耳挠腮者不在少数,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作文难,愁作文呢?究其原因是缺少观察生活的眼睛,缺少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的运用。此外,也和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有关。怎样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
摘 要: 在大数据时代,要就高校图书档案信息服务的现状以及高校图书档案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强化图书档案信息服务职能的对策,深化图书档案信息服务工作,提高图书档案信息服务能力。  关键词: 高校图书档案;信息服务;挑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5-0011-02  DOI:10.16657/j.cnki.i
摘 要: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是被动接受,而非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究学习,这种状态使得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在新課程标准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应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真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学习;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1-0088-02  DOI
《江海学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创办于1958年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今年适逢《江海学刊》创刊六十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时点,作为该刊的忠实读者和论文作者,
摘 要: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让学生学得有效、学得精彩呢?课堂上教师教得精彩,不如让学生学得精彩,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己的精彩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预习;合作;多读;多说;多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0-01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
一、课标卷作文命题特点  高考语文全国卷2015年作文命题有了局部的变化,命题者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务,即在材料之后对考生进行了导引性的指令,要求考生必须做什么。这就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譬如2015年全国I卷作文题要求就以上的事件的看法“给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全国卷作文要求考生在“这三人(大李、老王、小刘)”中,在“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文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我们的初中课本收录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名家名作。它们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含义深远而又耐人寻味。学好古诗文,便于传播古典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养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教学值得我们关注。  如何更好的展开古诗文教学,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立足课堂教学,与大家分享以下心得。  一、背景生平,把握主旨  很多学生在学习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尤其描写月下荷塘,手法多样,让人过目难忘。然而日前授课,在分析其描写荷叶、荷花的比喻之时,有学生窃窃私语:朱自清有点闷骚,这些比喻浮艳,令人瞠目结舌。一惊现在学生,快人快语,对老师,对名人无敬畏之心。二惊课堂之上,其大胆率意,畅所欲言。三惊自己教《荷塘月色》20多年,虽觉其某些描写似乎不妥,但未曾对此深入探究。于是对朱自清散文拜读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不仅可以诱发小学生对问题的意识,还可以检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拓展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提问不是简单的单独体现在教师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