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下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ps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搞好实验教学,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时代精英是课改的根本目的。但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推行实验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在实施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实验教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离开了实验,化学将失去它的魅力。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实施实验教学更是重中之重。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 [1]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它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高中课改下实验教学在我省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了,在平时日常地教学中,很多老师遇到了很多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我总结了一下,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问题如下:
  一、周课时太紧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行课改以来,很多学校在高一可以说是各科齐上阵,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这样一来化学的正常的教学课时就被压缩。就我校而说,周课时为三节(有的学校仅为两节),完成书本内容的教学已很吃紧,实验教学将大打折扣。为了解决此矛盾,许多学校采取增加课时、双休日补课、寒暑假补课等延长正常教学时间的办法来解决。但这些也只能说是权宜之计,没办法而为之。
  二、 客观条件的问题。
  开展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正规的化学实验室、足够的化学仪器和化学药品。如学校经济条件好、领导重视,开展起来势必容易。而众所周知,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实力有限,学额大的高中大都还在农村。好多没有合格的化学实验室,也没有专职的化学实验员,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更不要说新教材中所大力倡导的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探究,最终得出结论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最后就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效果可想而知。这和课改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三、高考体制的问题。
  现在的大学选拔制度还是传统的一考定终身(虽然少数高校已实现自主招生,但名额有限,还尚处于探索阶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考试只是在试卷上做文章,只要能考到分,就能圆大学梦。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挫伤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重视实验操作。在加上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有升学的压力,实验教学容易被忽视,为了提高升学率很多化学老师在对待化学实验时,都是以练为主,通过做题,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验题的能力,束缚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这种做法是严重违背新课改的精神的,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上是我对在新课程下实施化学实验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所做的归纳总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要立足教改,脚踏实地寻求好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针对周课时吃紧的问题,很多老师选择重视常规教学,压缩实验教学的时间或者是许多学校采取增加课时,双休时补课、寒暑假补课等延长教学时间的办法来解决。为了解决该问题,笔者觉得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所拥有的时间是相同的而且是有限的,不可能通过无限延长学习时间的办法来解决矛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提高实验教学的收益。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实验。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要达到上述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更本的策略。
  二、打破客观条件限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化学教师是要有一颗赤诚之心,竭尽全力搞好实验课教学,硬件条件较好的学校,搞好实验教学自不便说。但在办学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作为人民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化学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虽然农村的办学条件有限,实验设备简陋,但是教师可以有意识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用品或废品代替或自制实验用品,并且能“一物多用”。这既能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素质,激发学生对化学仪器以及实验代用品的使用兴趣,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能树立节约和环保意识。比如洗气瓶可以收集、储存、测量气体的体积、净化气体,还可以用作启普发生器和气液反应器。再比如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中铝、铁、铜等,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
  三、建立多种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智育,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心理、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2]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所以说,有了新的教学要求,我们的教育评价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再搞所谓的“两张皮(素质教育一张皮,应试教育一张皮)”、“形式主义”等。要想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那就要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应该在高考中加入关于动手能力的实践性考察,只有这样,实验教学才能彻底的加以贯彻,否则都只是纸上谈兵罢了。目前,有些高校实行的自主招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应该在机会成熟时加以大力推广。当然,我们也可借鉴国外成熟的考试评价机制,为我所用,这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出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时代精英,这才是我们国家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中,我们引进了一种称作为S-BCI模的新代数,其中S是一半群.然后我们讨论了这种S-BCI模的基本性质.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化,历史课程已由以往知识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转变教学的方式和教学手段。为学習历史营造一个生动有趣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的应用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它的“辅助”的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历史教学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很重要的.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从条件、结论、图形、解法等方面入手,运用类比、联想、归纳猜想等方法来进行.
文献检索和事实数据检索分别立题的多题法文献检索实习存在着不足,而自主拟题的一题实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检索能力和养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其具体实施过程表现在
抓斗卸船机小车运行方向动态大位移极易造成港口机械钢结构恶性事故的发生,介绍了宝钢原料码头1 200 t/h卸船机小车运行方向晃动增大后实施加固改造的成功案例。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包括多个层面和类别,诸如身体、心理、健康、社会层面,以及体育能力、智力与非智力品质、体育文化、体育审美、体育创新等类别.该内容系统既有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