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ipen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导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应当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使学生在获得基础语言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合格、优秀的人。
  1. 丰富词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词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学生经常出现看不懂文章、听不懂对话、英文对话不流畅、跟不上教师讲课思路等问题,究根结底都是因为词汇量过于匮乏所导致的。所以,只有强大的词汇量来支撑,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词组的衔接和语句的运用,使他们在学习中轻松快乐,游刃有余。教师应该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通过整理归纳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联想词、前缀、后缀、词性变换等方式,对单词进行讲解或者在语境中提炼单词,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减少记忆时间,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长期计划,把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单词按时间划分,平均每天学习十到十五个单词,并让学生按照记忆遗忘曲线的规律来复习,达到增加词汇量的目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学,通过让他们自己学习单词的过程来丰富词汇量,提高英语水平,同时锻炼他们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地安排学习及确保学习计划的可行性和完成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綜合素质。
  2. 联想阅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阅读题型在英语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就充分证明了英语学习中对阅读的重视。阅读的理解以词汇为基础,以思维能力来实现,并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英语水平为目的。学生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来培养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对于学生在学习文章中遇到的疑惑,教师一定要耐心地讲解文章大意,甚至采用逐句逐词翻译并讲解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帮助到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我们可以教授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比如当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生词在所难免,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猜词。通过文章开头或结尾的中心句与段落的主体来把握文章的主旨与大意,并通过上下文结合起来猜测生词含义,达到学习词汇与流畅阅读的目的。阅读理解讲究一气呵成,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切记,学生在阅读时,不能一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去查字典,应该先从头到尾浏览一遍文章,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通过对重点词句、关键单词、段落主体的理解来把握细节方面;对不理解的单词做好标记,在全部读完之后再开始对之前卡壳的单词进行查阅,做好标注,记忆单词。这样方便整理和多次记忆。注重思维的转换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阅读通过培养学生的推测、总结等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和情景教学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丰富学生知识面,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口语交流,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对文字的敏感度和领悟能力被称之为语感。语言素质的核心因素讲究的是对语言文字整体的、直觉性的把握。在经常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效果下,能够充分培养出学生的语感,使其更加敏锐。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流,语言的交流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是关键。当前,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英语教育的通病是“哑巴英语”。学生认识了单词,读懂了文章,甚至听懂了对话,却仍然不会交流。这都是因为学生不敢说、不会说,平时也没有说的条件。所以,让学生开口说、流利地说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完整地利用课堂,让学生充分地把握好这个可以用英语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开口说。教师还可以采用纯英文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听力、语感,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来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英语口语能力。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随机定制主题,让学生借由这个主题来发散思维,进行谈论和对话。锻炼口语最好的方式就是交流。通过交流,既可以让学生提高英语的使用率,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与表达水平。让他们在丰富词汇量并学到更多知识的同时能与别人交流想法,达到语言真正的使用目的,在语言交流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英语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当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之中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采用不同于传统的硬搬模式套路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用多元化的方式,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心理素养,以及良好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语言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交际,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有创造性,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积极组织并鼓舞学生勇敢参与。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机会,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1. 借助英文歌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
现阶段,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实施,如何在高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是受当代教育者们高度重视的。对于现阶段高中生来说,英语这一科目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在这其中,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对于英语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通过总结以往英语教学经验,针对高中生的学业能力需求提出几点综合性意见。  英语是一门严谨的科目,它具有相关语句的规范性,语句语法的合理性,它更要求当代教育
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个性差异,采取分组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分组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将教师的课堂教学体系分成如下三个部分:分别是抓基础知识、重视能力培养和指导学习,与此同时也按照学生的实际学情区分成优、良、中三个课堂学习小组,从而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被动学习逐渐变为主动学习。分组教学一方面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辅导、解决每
国家关注和重视教育,提出了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新课改要求学校和教师在管理制度上和教学方法上有一个新的转变。在教学中渗透先进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工作中心。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高中英语教师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之上根据教育新格局不断创新教学思维,保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本文主要讲述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和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改进。  1. 英语学科核心
阅读在英语考试中的比重越来越重,中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阅读课的教学,其中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要格外用心去思考每个问题的设计。我们的英语阅读课模式分为三个阶段:读前阶段、读中阶段和读后阶段。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谈在阅读课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  1. 读前阶段的问题设计  在读前阶段,笔者主要以激活阅读背景知识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成效。本文结合外研版初中英语教学实例,从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变革、自主探究教学、和谐教学氛围营造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  创新性思维能力是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具体是指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人们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会将英语课堂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说、读、写。制定四大模块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效应对考试,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导致学生难以提起英语学习兴趣,难以发现英语课程的趣味性,对英语知识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自觉参与到英语课程活动中。但是,大部分人都了解英语的重要性,无论从日后的就业还是从长远的发展来讲,英语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
中学生并没有丰富的词汇量,也没有符合自己学习方式阅读方法,所以英语阅读对大部分中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必须从当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积极寻找合适的对策,才能够“对症下药”,让英语阅读教学课堂能够解决旧问题,重现光彩。  1.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叙述  1.1 学生英语阅读学习存有障碍  据调查了解,目前刚入学的中学生英语词汇量比较小,并且对生词的歧义容忍度很低,没有解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