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肝纤维化临床病理特点,提出其肝纤维化评分方法并提示预后。
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4年7月尸检(患儿死于非肝胆疾病)4例,BA肝活检22例(称为Kasai组),BA肝移植组自体肝活检12例(称为移植组)进行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CK19(上皮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细胞角蛋白)染色观察患儿肝纤维化情况并收集其临床肝功能生化指标。双盲条件依据患儿肝病变特点将38例肝组织分为0-6共7级,测定门管区、P-P区(门管区-门管区)及增生胆管等病变面积做统计分析。结合患儿血生化检验值探究BA肝纤维化分级与临床肝功能关系。
结果①BA肝内门管区、P-P区、胆管反应、假小叶及炎细胞变化显著,纤维化进程可分为0-6级,0级各部分无纤维组织增生,1级门管区增宽至3倍大小,界板可见,间质炎细胞轻度浸润,P-P区轻度增生,2级纤维化继续加重,3级门管区增宽>4倍,界板模糊坏死,P-P区重度增宽,4级假小叶出现,肝纤维化进展至硬化期,门管区增宽无法界定、消失,至6级时纤维间隔弥漫,大量瘢痕形成。0-4级门管区及P-P区纤维组织增宽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反应逐渐加重;4-6级以假小叶和间质病变为主,假小叶数量逐渐增多,炎细胞、纤维细胞等活性下降,胆管反应逐渐消失;②Kasai组患儿肝标本大部分在1-3级,1例出现假小叶归为4级,移植组患儿为4-6级。0-4级BA患儿血生化ALT、AST、胆红素及其组分先升高后下降肝功能逐渐下降。
结论本分级标准较好体现BA患儿肝纤维化实际情况,3级以上预示已有肝硬化倾向,提示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