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80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做好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并帮助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自我护理及照护是非常重要的。2009年1月~2012年5月对80例脑卒中患者在进行药物和配合按摩,通电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2012年5月收治脑卒中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干部10例,农民70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6例,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15例,小学28例,文盲31例。
  康复护理的方法:
  ⑴早期康复护理时机: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只要患者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時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
  ⑵肢体功能锻炼:①急性期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变形:肩关节上举位,肩下放枕以支持肩部,防止内收内旋畸形。仰卧位时,肩应稍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开,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以防下肢外旋。为避免伸肌痉挛,膝关节稍垫起使微屈并向内,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患者不宜长时间仰卧,定时更换体位应帮助患者学会患侧、健侧、平卧交替使用,患侧时间短,长时间易使患侧受损;平卧引起骶尾、足跟部褥疮,2小时更换1次。健侧卧位护理,应在患者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不能垂腕,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布卷或纸卷隔开;患腿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健肢自然放置。患侧卧位护理,患肩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腿在后,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使患肢处于功能位。定时翻身;②患肢按摩: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作用中等强度,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采用安抚性的按摩,使其放松;而对肌张力低者如上肢伸肌,则给予按摩和揉捏,按摩可配合循经点穴以增强疗效。③系统功能训练:包括急性期床上正确的肢体摆放、拍打按摩、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挤压等;之后,左右侧翻身、上下肢控制能力训练等;待病情稳定后,床上活动,如向患侧翻身、患者独立向健侧翻身、床上桥式运动、床上四点跪立位。床边坐位独自坐起指导,从坐位到站立的训练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等。
  ⑶训练恢复日常生活的基本技巧:做各种复杂步行,如高抬腿、越过障碍物行走、较长距离步行、坡上步行及上下楼梯投球、拨算珠、套圈、搭积木、梳头等,,指导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如厕、入浴、洗浴、刷牙、洗脸等,2次/日,30分/次。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进食指导、吞咽功能训练等。
  ⑷如有语言功能障碍者做语言训练:叫患者撅嘴、鼓腮、叩齿、抬舌。张嘴伸舌,回缩,舔唇,3次/日。发“pa、ta、ka”音。
  结果
  通过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讨论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和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在进行康复期功能锻炼时,要采取近期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先缓后快,循序渐进。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活动练习。其中主动运动可提高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而很受重视。在康复护理中,正确的体位护理能起到很大的功能。80例患者在住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在发病早期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经平均48d的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无1例发生褥疮,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步行恢复率87.5%(行走自如58例、需拐杖协助12例)。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结合功能障碍的不同时期,采取适当的体位护理,被动运动,主动运动,配合按摩、针刺等疗法,提高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面[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6-677.
其他文献
病历资料  患者,女,42岁,发现子宫肌瘤7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10月余入院。妇科检查:子宫体如3个月妊娠大小,質硬,活动度好,双附件未扪及异常。B超示:子宫前位,形态失常,大小26cm×25cm×17cm,表面不平,宫体充满不规则非均质团块,边界欠清,提示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
期刊
病历资料  患者,男,43岁。从事放射工作21年,3年前发现左手中指末节皮炎,瘙痒,后逐渐形成溃疡,深达骨质,肿胀,渗出,指端疼痛,麻木。X线征象:骨皮质密度减低、变薄、表面不光滑、骨质有不规则破坏伴附近骨质疏松,并可见不规则的斑片状透光区。近期溃疡加重,且形成窦道,有死骨流出,X线征象:在骨质疏松区内出现不规则的片状致密阴影,夹杂透光区,末节部分缺如。诊断: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处理:截指,截肢高
期刊
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自淋巴管发生的罕见的良性病变[1,2]。较为少见,且命名较多,有的称为淋巴管水囊肿或囊样水瘤,海绵状淋巴管瘤等。囊性淋巴水瘤是由淋巴管扩张形成,肿块多为不规则形态,大都呈半球形隆起的单囊型肿块,与皮肤不粘连,但与深部组织有粘连,活动度较小,生长缓慢,一般不引起疼痛,触之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浅黄色透明而易凝固的液体,含有胆固醇结晶,与淋巴液完全相同,囊性淋巴水瘤宜尽早手术切除。
期刊
关键词带状疱疹梨状肌综合征误诊  病历资料  患者,男,42岁,汉族,已婚,农民。主因右侧臀部及腿疼痛伴行走不便3天来院就诊。患者缘于3天前干活劳累、淋雨后出现右臀部、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疼痛,呈烧灼感。继而行走不便,无麻木感,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休息不能自发缓解。不伴有发热。既往体健。查体示: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活动自如,各棘突及椎旁无明显的压痛及叩击痛,右臀部有深压痛,并向同侧大腿后侧及小腿后
期刊
关键词硝苯地平高血压尿储留  病历资料  患者,男,62岁,主因头晕伴恶心,呕吐,右上肢麻木5小时,2010年11月14日到我科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两年,血压最高至180/110mmHg,口服“北京降压0号”治疗,入院时查体:BP 180/120mmHg,R 20次/分,P 60次/分,神清语利,口角不偏,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上肢痛温觉减退,左侧肢体及右下肢皮肤痛温觉正常,双侧巴氏
期刊
在临床工作及实践中,以胸痛、心悸、气促来诊的患者数量庞大,行常规心内科检查,忽略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等检查对心肌桥引起的胸痛的诊断价值,使心肌桥患者误诊,治疗效果不佳。以下为2例心肌桥患者误诊报告。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37岁,因反复阵发性胸痛、心悸1个月余入院。患者近1个月出现胸痛,呈阵发性心前区疼痛,疼痛时伴有心悸,乏力,每次发作数分钟~10余分钟,以咳嗽,呼吸及剧烈活动时加重。
期刊
残角子宫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残角子宫内,并生长发育,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由于残角子宫的肌层往往发育不全,残角子宫妊娠常在4~5个月时自然破裂。收治残角子宫妊娠误诊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女,24岁,农民,因停经20.+6周,剖宫产术后2年余,下腹胀痛伴阴道流血2天于2012年6月10日17:30步入病房。患者自诉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1月15日,停经1.+月自测尿
期刊
关键词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血浆置换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是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HUS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支持治疗、透析疗法和血浆置换是目前治疗HUS的主要方法,而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均存在争议[1]。收治HUS患兒1例,经积极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4例因脑室出血患者进行了单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护理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治愈16例,好转15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3例,死亡10例。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临床疗效,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护理预后  自发性脑室出血约占自发性颅内出血的20%~60%,脑室出血根据出血
期刊
关键词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后胆汁返流腹腔误诊  病历资料  患者,女,17岁,既往有“胃溃疡”病史2年,因突發上腹痛1天入院。患者于1天前餐后突发腹痛,初为上腹撕裂样疼痛,后渐蔓延及全腹,伴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查体:T 37.5℃,P 80次/分,R 18次/分,BP 115/70mmHg,表情痛苦,腹平坦,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腹穿抽出食物残渣。腹部X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