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据报道,北京市数控技术领域从业人员约10万人,而高级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人员的缺口约3万人,部分企业10万元的年薪仍难聘请到数控高级技工。
随着现代制造业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控机床取代传统机床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数控技术必将成为支撑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顺应这种趋势,许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数控专业,有的还成为了本校的王牌专业。本期我们特编辑几篇数控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章,供相关专业老师交流借鉴。
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的发展对操作工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时期,这必然对掌握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的人才,特别是对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要想培养出合格的数控应用人才,实习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的成功与否是数控专业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数控实习录像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控实习录像来介绍实习课的作用,介绍数控技术的重要性、优越性。电教片中的内容都是结合实际录制的,可帮助学生了解生产实际情况,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中的数控生产车间,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2.采用比较法介绍不同数控机床的加工范围
通过实际的数控加工零件,采用比较法介绍不同数控机床的加工范围,用实例来说明数控应用范围之广。数控实习一般安排在普车实习之后,这时可以分别用普车和数控车对零件进行加工。通过比较发现,用数控车床加工工件不仅质量较高,而且省时、省力,非常符合职校学生的性格特点。经过比较不仅使学生对数控技术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且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生涩为生动。如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对切削加工进行模拟,使学生了解、掌握数控加工全部过程,不仅增强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实习教学的安全性,可谓一举多得。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是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数控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而从事数控专业的教师应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示范者。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授课质量的好坏。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首先要时刻不忘充实业务知识,时刻关注技术改革新动态,与时俱进,避免固步自封。其次要积极参与竞争交流,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学校可以借助“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等各种比赛来增强竞争意识,还可以借助这些活动交流技术心得、教学心得等心得体会,然后将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坚定其学习数控技术的信心。再次,学校要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再学习、再培训。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教学工作当中,再学习的时间、机会有限。这就需要学校统一安排,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教师再学习再培训。
三、完善实习教学环节
创造良好的实习教学氛围,注意精讲多练。实习教学有其鲜明的特殊性,即学生不仅要听懂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仔细观察实际操作的整个过程,弄清每一个操作步骤的技术要领及注意事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老师的讲解示范过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遵循实习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数控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程序编制及加工,并通过中级工的职业技能鉴定。教师应因材施教,积极发挥尖子生的“帮带”作用。在实习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理论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进行机床操作练习的同时,应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学习;对实习不够认真或不爱动手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和管理;对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老师的帮手,试着讲课,对差生个别讲解,协助教师完成巡回指导、检测工件等工作。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之间形成潜在的竞争态势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所有学生的操作水平都能上一个台阶。
同时,要充分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实习操作。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键较多,且大都含有链锁关系。对于不熟悉面板操作的同学来说,疏忽一个小小的步骤,就有可能无法进行后续操作,严重的还会产生报警,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打乱正常的实习安排。这时可以先安排观摩机床操作,在紧接着的仿真软件操作学习中采用与学校实际数控设备配套的仿真软件,使理论和实践有效地衔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总之,理论课要为实习课服务,实习课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数控实习课教学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突出技能培养,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实践方法,从而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随着现代制造业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控机床取代传统机床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数控技术必将成为支撑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顺应这种趋势,许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数控专业,有的还成为了本校的王牌专业。本期我们特编辑几篇数控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章,供相关专业老师交流借鉴。
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的发展对操作工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时期,这必然对掌握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的人才,特别是对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要想培养出合格的数控应用人才,实习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的成功与否是数控专业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数控实习录像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控实习录像来介绍实习课的作用,介绍数控技术的重要性、优越性。电教片中的内容都是结合实际录制的,可帮助学生了解生产实际情况,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中的数控生产车间,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2.采用比较法介绍不同数控机床的加工范围
通过实际的数控加工零件,采用比较法介绍不同数控机床的加工范围,用实例来说明数控应用范围之广。数控实习一般安排在普车实习之后,这时可以分别用普车和数控车对零件进行加工。通过比较发现,用数控车床加工工件不仅质量较高,而且省时、省力,非常符合职校学生的性格特点。经过比较不仅使学生对数控技术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且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生涩为生动。如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对切削加工进行模拟,使学生了解、掌握数控加工全部过程,不仅增强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实习教学的安全性,可谓一举多得。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是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数控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而从事数控专业的教师应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示范者。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授课质量的好坏。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首先要时刻不忘充实业务知识,时刻关注技术改革新动态,与时俱进,避免固步自封。其次要积极参与竞争交流,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学校可以借助“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等各种比赛来增强竞争意识,还可以借助这些活动交流技术心得、教学心得等心得体会,然后将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坚定其学习数控技术的信心。再次,学校要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再学习、再培训。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教学工作当中,再学习的时间、机会有限。这就需要学校统一安排,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教师再学习再培训。
三、完善实习教学环节
创造良好的实习教学氛围,注意精讲多练。实习教学有其鲜明的特殊性,即学生不仅要听懂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仔细观察实际操作的整个过程,弄清每一个操作步骤的技术要领及注意事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老师的讲解示范过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遵循实习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数控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程序编制及加工,并通过中级工的职业技能鉴定。教师应因材施教,积极发挥尖子生的“帮带”作用。在实习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理论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进行机床操作练习的同时,应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学习;对实习不够认真或不爱动手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和管理;对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老师的帮手,试着讲课,对差生个别讲解,协助教师完成巡回指导、检测工件等工作。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之间形成潜在的竞争态势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所有学生的操作水平都能上一个台阶。
同时,要充分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实习操作。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键较多,且大都含有链锁关系。对于不熟悉面板操作的同学来说,疏忽一个小小的步骤,就有可能无法进行后续操作,严重的还会产生报警,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打乱正常的实习安排。这时可以先安排观摩机床操作,在紧接着的仿真软件操作学习中采用与学校实际数控设备配套的仿真软件,使理论和实践有效地衔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总之,理论课要为实习课服务,实习课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数控实习课教学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突出技能培养,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实践方法,从而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