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李斯践行法家思想的一生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q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法家学派堪称中国古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瑰宝奇葩,而秦朝无疑是法家思想的实践之地,也是法家思想人物大展身手之地。自从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完成了法家的系统理论后,全面执行法家思想路线的就是李斯。曹昇所著《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一书,以另类的写史笔调详尽地为读者再现了李斯一生的仕途之路,以心证史般地还原了李斯在秦朝践行法家思想的奋斗史。
  关键词李斯 法家思想 韩非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007-03
  
  曹昇的《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先以文章形式在天涯上陆续发表,连载一年多来,一直雄居天涯煮酒论史人气第一,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历史写作明星人物,读者称其为“曹三公子”。对于千古第一丞相李斯的研究,自司马迁以降,历代史学大家都止步于李斯的神秘与复杂。而结集成书后的《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一书,曹昇以六十万字恢弘巨著,复活了这位传奇人物,让李斯、秦始皇、吕不韦、韩非子这一个个乱世枭雄扑面而来,重演两千多年前风云际会的历史盛卷。书中对李斯的刻画及其精神世界的重建,更是入骨三分,力透纸背。
  一、《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的内容梗介
  本书作者以心证史,仿佛亲历,详尽地为读者再现了李斯一生的仕途之路。李斯(约前280年一前208年),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李七楼)人,字通古,出身于“闾巷布衣”之家。①年轻时做过上蔡郡里管文书的小吏,见吏舍厕所中的老鼠在吃脏东西,屡受人、犬的惊扰。又发现仓库里的老鼠安然自得偷吃粮食,却不受人、犬的惊扰。于是,他感叹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②怀着改变自己处境、飞黄腾达的迫切心情,李斯辞去小吏,奔赴齐、楚,“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③他对当时各国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比较之后,决定西去秦国,谋求仕进之路。最终竟从贫贱的布衣,跃为秦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并影响了中国未来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诚如作者所言:布衣李斯,年过三十,前途渺茫,西行入秦,差点死掉。后逢偶然之机,跻身秦相吕不韦三千门客;又冒杀头之险,赢得秦王信任。其后数年,斯受命于王,小心翼翼,隐忍待发,幕后助秦王间六国、削重臣、夺军权、震宗室,将少年赢政一步步推向权力之颠……面对超级强悍的秦始皇,周旋于吕不韦、嫪毐这样权倾天下的竞争对手,李斯韬光养晦,蓄积势力,于不知不觉中崛起为大秦决定性人物!
  这其中李斯经历了怎样的奋斗历程,它又是如何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本书试图采用镜像法则,站在李斯的角度,以正史记载为基准,正史不到之处,则辅以合理的推断和揣摩,接续空白,贯穿前后,使得李斯的一生丰满而完整。李斯的一生,从战国末年延续至秦末。这一时代,上接春秋,下开汉唐,为中国历史之关键转折。书中作者仿佛把李斯当作一名优秀导游,通过描述李斯仕途的一生,作者也带着读者游历了这一辉煌的时代。因为其时的重要人物,如嬴政、吕不韦、韩非、蒙括、赵高等等,或和李斯厉害纠缠,或和李斯恩怨不休;其时的重大事件,如吕不韦专政、嫪毐谋反、嬴政收权、谏逐客书、统一战争、废除封建、焚书、坑儒、二世之立等等,李斯或亲身经历,或一手促成。通过对这些历史画面的描述,让读者受到启发,有所收获,在相当程度上了解了那个传奇的时代。
  本书的写法,和通常的历史小说不同,作者无意将历史简化为一桩桩斑驳往事的罗列,而是为读者呈现鲜活的历史人物。让读者不仅感受到李斯,也包括嬴政、吕不韦、韩非、蒙括等人的压力、愤怒、绝望;也体验到他们的愉悦、幸福、狂喜。正因为他们那颗曾经火热跳动的心,才跳跃出那个光辉灿烂的伟大时代。 一个坚决实施法家思想,并将法家的治国方略运用于治国实践的时代
  二、感悟李斯践行法家思想的一生
  作者写作的目标便是临摹李斯等历史人物的思绪 ,重温他们的心迹,让读者“以心证史”,仿佛亲历,而不是只站在遥远的地方冷眼旁观。笔者感触最多的不是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不是那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而是李斯终其仕途的一生都在全面执行法家思想路线,不懈地追求实践法家依法治国理想的精神。
  法家作为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因此被称为法家。在政治上法家主张君主应该用法、术、势结合起来治理国家。法家人物对法、术、势各有侧重,商君任法,申子用术,慎到重势,韩非兼采三家学说之长,加以融会贯通。他认为法和术都必须以势作为前提,“法”结合“术”与“势”的运用,三者相互结合,不可偏废;主张从生产实际出发改良生产的工具和方法,以增强国力;要求集权国家的最高政府或首脑,以武力统一纷争不已的诸侯,以安定社会;形成了“法、术、势”完整的法治理论。韩非认为法包括“赏”、“罚”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④所谓“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⑤也就是说,术是隐蔽的,是君主藏于心中而不能公布的,君主利用种种手段考察大臣是否能忠于君主,能力是否和官职相称等等。所谓“势”,是指权势即政权,“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⑥势是君主手中的权势,是统治人民、控制群臣的最有力的工具。应该看到,韩非的法家思想是对当时社会现状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他的“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体系,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斯和韩非在荀卿门下同窗数载,两人亦师亦友,显然他对韩非的“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体系是有深刻领悟的,但是他比韩非走得更远,倾其在秦仕途的一生,为着全面执行法家思想路线而呕心沥血,和嬴政一起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开启了法家真正意义上的“以法治国”时代。在秦国以及秦统一六国后的政治生涯中,李斯从郎官、长史、客卿、廷尉,直至垂相。他参与了秦王政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活动。因此,秦王朝的创建与失政,都与他息息相关。总揽本书所叙述的相关史实,从李斯入秦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7月始皇病逝,这37年中,在以下几个重大问题上,李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第一,谏辅秦王政,作出了“天下一统”的决策。在秦王政踌躇满志之时,李斯给他上了一篇《论统一书》,论述了由秦国来实现“天下一统”的主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使秦王政坚定了抓住这个“万世之一时”的良机,实现天下一统的决心。为实现天下一统的政治目标李斯做好了两件事情。一是用阴谋之计离间六国君臣。“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际,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⑦这就是有名的“挖心”战术,利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制造敌对国家的内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作为长史的李斯很成功地执行了这个计谋,自此之后秦对山东六国的统一战争势如破竹,仅用十年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就攻灭六国,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历史使命,实现了人们渴望已久的统一大业。二是谏阻逐客,为秦王政收揽各国人才。正当李斯受重用之际,因“郑国渠”事件,秦王政下了“逐客令”,把所有各诸侯国去秦国做事的“客卿”一律驱逐出境。李斯是楚国人,也在被逐之列。于是,李斯便于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写下了有名的《谏逐客书》,向秦王政备述利害关系。“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以上所引仅是《谏逐客书》的一部分,他列举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利用客卿富国强兵,威名远震的史实,来说明逐客之非。最后李斯还特别指出:“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的《谏逐客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秦王政读了后,终于被李斯的忠谏所说服,而撤消了《逐客令》。这样既稳住了原先入秦的良才谋士,继续为秦献策,又可吸引新的外来人才为秦效劳。正是由于秦王广泛收揽人才,才得以建立统一天下的大业。
其他文献
摘要: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生活早已与互联网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动态、表达利益诉求、传播思想观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加强对网络舆论情况的监测研判和引导化解,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技术;网络舆论  作者简介:李洁,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研究生;
摘 要 “毒胶囊”事件的曝光,再次为我国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本文将以“毒胶囊”事件为切入点,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并试图阐述由“企业—政府职能部门—消费者”三方全程控制食品安全的法律监管体系,由此减少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希望本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进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 毒胶囊 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  作者简介:茅慧媛,上海大学法学院2011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2.1
摘要:“见危不救”是否应该入刑一直以来都是刑法学界广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小悦悦事件的发生,法学界对该问题的讨论更进入白热化阶段。本文从国内立法实践和国外立法现状来阐述“见危不救罪”入刑有相应立法经验可借鉴,从公共精神的缺失、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滑坡”、奖惩机制的不合理论证了“见危不救”入罪在新时期有其存在的土壤,进而论证了“见危不救”入罪的合理性。  关键词:见危不救罪;公共精神;社会转型;奖
摘要:司法独立,是一个博大而精深的论题,国内外学者对此有过许多的探讨与研究。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中心环节,其理念的培植与制度的构建意义重大。本文以彭宇案和许云鹤案为引,有针对性地论述司法独立的内涵、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之间的关系以及判决的社会效果等问题,试给抽象的司法独立勾勒出一个较为具体的轮廓。  关键词:司法独立;法律真实;媒体监督;社会效果  作者简介:施伟珍,浙江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开放式处遇”理论,以期促进刑罚非监禁化在我国的发展。以非监禁刑为中心的行刑模式对以监禁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的取代,不仅缘于“永远把人作为目的,而不能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这一法律的道德底线的要求,更是为了实现法律所肩负的增进人类自由的伟大历史使命。  关键词 开放式处遇 非监禁刑 刑罚  作者简介:张晓毅、曾莉侠,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飞速发展,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现象日益严重。通过研究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提出有效预防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对策与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参与新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职务犯罪预防;社会管理创新;新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张俊杰,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6-209-02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从江县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民族风情浓厚的自然村落——占里。占里距从江县城17公里,土地面积大约为15.95平方公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创造了建国来两项令世人惊叹的零记录:一是人口增长率为零;二是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转型时期的中国,尽管法制建设日益健全,维稳力度逐渐加强,犯罪率却仍然高居不下。世界的偏僻角落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明有关社会生活组织的中心问题。为此,笔者于2011年1
摘 要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刑法及刑事诉讼法中都有较为深入的贯彻,新出台的新《刑事诉讼法》将宽严相济的刑事的刑事政策在实体法与程序法层面进行了有机统一,较为突出地体现在刑事和解制度上。在新《刑事诉讼法》出台前,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存在已久,但因缺乏法律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存在各种缺陷,具体表现在适用范围不统一,赔偿标准不统一,从而导致其公正性受到质疑,产生了“花钱买刑”的不良影响,此次新《
摘要目前,学界关于患者医疗知情同意权的法律渊源及法律冲突和相关立法上的不足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涉及医疗行为某个方面的研究上,比如,手术同意、麻醉同意等具体操作。我们有必要对现行法律进行梳理,到底有哪些法律作了怎样的规定,其规定是否能真正实现患者知情同意权,这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患者 知情同意权 执业医师 医疗机构  作者简介:徐正东,医学学士、法学硕士,泸州医学院法学系医事法学教研室主任,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平台迅速崛起,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支付工具,更是电子商务交易环节中最终要的一环。但是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本文以支付宝为例,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平台 支付宝 沉淀资金 网络安全  作者简介:魏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