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他们如同一部汽车,在弯曲的道路上行进,教师如同司机随时修正方向盘,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按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本文从高校教师“行”与 形”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辐射加以探讨。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行” “形”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机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处于模仿力极强时期的青年学生,他们接受教师通过言语讲授所传播的思想、知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获取各种信息和正负各方面的影响。他们明亮的眼睛、敏捷的目光就像灵敏度极高的摄像机,时时对着讲台上下、课前课后、教室内外的教师的身影,教师的举止神态,个人形象,对专业领域的独特见解,统统清晰地映在他们脑海的屏幕上,供他们模仿、学习。尽管有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的存在,尽管他们认为自己始终都在用言语行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但实际上他们都早已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丰富的体态语言、个人魄力、对专业知识的钻研精神等将众多信息传达、输送给了学生,影响着学生的智力与心灵的发展。
一、高校教师的“行”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借以传布信息的手段,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高校教师的“行”在这里是指教师的举止投足,行为动作,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称之为教师的体态语言。比如音乐教师在教学生唱歌时,教室没钢琴,他能够形象地摹拟弹奏,真好像有一架无形的钢琴在这双手的弹奏下流泻出美妙的弦律。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提问时,如果面带微笑,手掌轻抬,注视着被提问的学生,这样就会打开学生的心扉。如果教师挺身而立,表情严肃,用食指生硬指点学生,这一手势就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可以这样说,没有丰富的、协调的体态语言,就不可能有生动的、感人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口似悬河地讲个不停,形态表情却呆若木鸡,那么他的作用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知识的传声筒,这样的教师决不会成为让学生敬仰钦慕、血肉丰富、情趣盎然的真正的“导师”。没有丰富的、谐调的体态语言,就不可能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充满尊重的手势,犹如感情的催发剂,胜似千言万语。而没有任何表情的说教永远使学生“敬而远之”,永远无法打开学生的心门,也就永远无法进行真正的心灵上的沟通。很难想象缺少理解与沟通的师生关系能够共同配合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教师的体态语言随时随地都在向学生传递信息。在组织教学或进行思想教育时,有些行为动作是不可行的。
第一,斥责性食指点动。食指指向学生,上下点动,以表示教师较强烈的不满和批语、斥责。这样会使学生的心灵受伤,更何况我们现在提倡以制度管人,不以人管人。
第二,蔑视性伸出小指。攥扰除小指以外的其余四指,伸出小指,并配以蔑视性的表情。此动作传递的是轻视、轻蔑的信息,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第三,打哈欠。把嘴张到最大,深吸一口气,然后吐出。打哈欠会让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无精打采,同时这种疲惫、消极的情绪会传染给学生,张大的嘴面向学生,行为不雅观。
第四,修饰头发。修饰头发反映出教师对自己仪容的信心不足,或者对自己的仪容过于自恋。在教学活动中,这是一種消极的体态语言,它会让学生感到老师浮华、不稳重。
第五,用手玩弄粉笔或粉刷。这种玩弄大多时候是无意识的,这种行为一方面会捆绑教师的双手,使之无法做其它辅助言语行为的动作导致课堂不生动。另一方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偶尔发出声音,这种分散效果尤其突出。
第六,上课时挂QQ。现在教室大多为多媒体教室,教师也有手提电脑。即使教师在课堂上不去查阅QQ,也会让学生认为老师作风不严谨。如果学生从投影仪上看到QQ图标,他就会想到QQ相联系的事物,导致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
第七,课堂中接听手机。我们平常教育学生上课时要将手机关机或调为振动状态,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则,那你说的一切将不可信,有损教师的威性。
第八,课后在教室或走廊吸烟。一方面造成学生吸二手烟,不仅对自身的健康有影响,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另一方面失去了和学生沟通的机会。在公共场合吸烟本身有违公德。
二、高校教师的“形”
高校教师的“形”是指教师的形象。形象的核心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人格、学问、教育观念和教学技术。人格对于每一个公民都同等重要,更何况高校教师,否则会误人子弟。正所谓“国格,师格,人格,格格莫歪”。学问更不能少,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要如水龙头。对于高校教师在专业方面还要树典型。以前我们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而现在是双主体,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教,还包括学生学,是需要双方面努力完成的事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学如滔滔江水,采取灌输式教学,而不去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在实训教学环节中,我们讲授了方法,布置了项目,而不注重巡回指导,那么教学质量永远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技术应与时俱进,我们不仅要做好课前准备,课堂认真对待,课后总结提高,而且要学习身边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教学技术水平还包括多媒休设备的熟练应用、课件的精心设计等。上述四个要素的有机组合则体现了教师形象的本质,形成了不同的教师特征,体现为教师魅力。可以说,要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这四个要素是不可或缺的。毫无疑问,传道授业的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一个健全高尚的人格系统,也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但这两点对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也同样需要,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师独有的职业特征。而另外两个要素则真正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但是,往往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技术两个方面,高校教师则比较薄弱。
在以往的大学教育模式中,常常忽视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考查和聘用教师往往是“重学问而轻方法”,似乎只要有了学问就一定能当好一名称职的高校教师,而事实并非如此。如前所述,教师的工作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专门化职业,因此要求教师在熟谙教育教学理论的前提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熟练掌握和运用有关教学的方法和技术。只有这样,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现代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经从单纯的资料传递员发展到有以下作用的人员:教学的组织管理者,良师益友,资源提供者,教学过程设计者,以及教学评价的反思者。
总而言之,我们要从“行”与形”两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高校教师形象,才能与时俱进,在教书育人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当代高校教师。
参考文献:
[1]庄锦英,李振英.教师体态语言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李芒.现代高校教师的形象与教学技术.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论著选摘.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行” “形”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机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处于模仿力极强时期的青年学生,他们接受教师通过言语讲授所传播的思想、知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获取各种信息和正负各方面的影响。他们明亮的眼睛、敏捷的目光就像灵敏度极高的摄像机,时时对着讲台上下、课前课后、教室内外的教师的身影,教师的举止神态,个人形象,对专业领域的独特见解,统统清晰地映在他们脑海的屏幕上,供他们模仿、学习。尽管有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的存在,尽管他们认为自己始终都在用言语行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但实际上他们都早已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丰富的体态语言、个人魄力、对专业知识的钻研精神等将众多信息传达、输送给了学生,影响着学生的智力与心灵的发展。
一、高校教师的“行”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借以传布信息的手段,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高校教师的“行”在这里是指教师的举止投足,行为动作,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称之为教师的体态语言。比如音乐教师在教学生唱歌时,教室没钢琴,他能够形象地摹拟弹奏,真好像有一架无形的钢琴在这双手的弹奏下流泻出美妙的弦律。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提问时,如果面带微笑,手掌轻抬,注视着被提问的学生,这样就会打开学生的心扉。如果教师挺身而立,表情严肃,用食指生硬指点学生,这一手势就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可以这样说,没有丰富的、协调的体态语言,就不可能有生动的、感人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口似悬河地讲个不停,形态表情却呆若木鸡,那么他的作用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知识的传声筒,这样的教师决不会成为让学生敬仰钦慕、血肉丰富、情趣盎然的真正的“导师”。没有丰富的、谐调的体态语言,就不可能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充满尊重的手势,犹如感情的催发剂,胜似千言万语。而没有任何表情的说教永远使学生“敬而远之”,永远无法打开学生的心门,也就永远无法进行真正的心灵上的沟通。很难想象缺少理解与沟通的师生关系能够共同配合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教师的体态语言随时随地都在向学生传递信息。在组织教学或进行思想教育时,有些行为动作是不可行的。
第一,斥责性食指点动。食指指向学生,上下点动,以表示教师较强烈的不满和批语、斥责。这样会使学生的心灵受伤,更何况我们现在提倡以制度管人,不以人管人。
第二,蔑视性伸出小指。攥扰除小指以外的其余四指,伸出小指,并配以蔑视性的表情。此动作传递的是轻视、轻蔑的信息,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第三,打哈欠。把嘴张到最大,深吸一口气,然后吐出。打哈欠会让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无精打采,同时这种疲惫、消极的情绪会传染给学生,张大的嘴面向学生,行为不雅观。
第四,修饰头发。修饰头发反映出教师对自己仪容的信心不足,或者对自己的仪容过于自恋。在教学活动中,这是一種消极的体态语言,它会让学生感到老师浮华、不稳重。
第五,用手玩弄粉笔或粉刷。这种玩弄大多时候是无意识的,这种行为一方面会捆绑教师的双手,使之无法做其它辅助言语行为的动作导致课堂不生动。另一方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偶尔发出声音,这种分散效果尤其突出。
第六,上课时挂QQ。现在教室大多为多媒体教室,教师也有手提电脑。即使教师在课堂上不去查阅QQ,也会让学生认为老师作风不严谨。如果学生从投影仪上看到QQ图标,他就会想到QQ相联系的事物,导致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
第七,课堂中接听手机。我们平常教育学生上课时要将手机关机或调为振动状态,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则,那你说的一切将不可信,有损教师的威性。
第八,课后在教室或走廊吸烟。一方面造成学生吸二手烟,不仅对自身的健康有影响,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另一方面失去了和学生沟通的机会。在公共场合吸烟本身有违公德。
二、高校教师的“形”
高校教师的“形”是指教师的形象。形象的核心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人格、学问、教育观念和教学技术。人格对于每一个公民都同等重要,更何况高校教师,否则会误人子弟。正所谓“国格,师格,人格,格格莫歪”。学问更不能少,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要如水龙头。对于高校教师在专业方面还要树典型。以前我们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而现在是双主体,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教,还包括学生学,是需要双方面努力完成的事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学如滔滔江水,采取灌输式教学,而不去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在实训教学环节中,我们讲授了方法,布置了项目,而不注重巡回指导,那么教学质量永远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技术应与时俱进,我们不仅要做好课前准备,课堂认真对待,课后总结提高,而且要学习身边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教学技术水平还包括多媒休设备的熟练应用、课件的精心设计等。上述四个要素的有机组合则体现了教师形象的本质,形成了不同的教师特征,体现为教师魅力。可以说,要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这四个要素是不可或缺的。毫无疑问,传道授业的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一个健全高尚的人格系统,也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但这两点对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也同样需要,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师独有的职业特征。而另外两个要素则真正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但是,往往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技术两个方面,高校教师则比较薄弱。
在以往的大学教育模式中,常常忽视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考查和聘用教师往往是“重学问而轻方法”,似乎只要有了学问就一定能当好一名称职的高校教师,而事实并非如此。如前所述,教师的工作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专门化职业,因此要求教师在熟谙教育教学理论的前提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熟练掌握和运用有关教学的方法和技术。只有这样,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现代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经从单纯的资料传递员发展到有以下作用的人员:教学的组织管理者,良师益友,资源提供者,教学过程设计者,以及教学评价的反思者。
总而言之,我们要从“行”与形”两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高校教师形象,才能与时俱进,在教书育人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当代高校教师。
参考文献:
[1]庄锦英,李振英.教师体态语言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李芒.现代高校教师的形象与教学技术.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论著选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