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K4基因C1155547T多态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411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WNK4基因第7外显子C1155547T变异是否与中国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及该变异与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556例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341名血压正常者的WNK4基因C1155547T位点多态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该基因变异和其他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作用;运用相加模型研究WNK4基因C1155547T变异与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病发病的影响.结果 C1155547T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C1155547T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T等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中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及C1155547T变异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C1155547T变异与性别之间交互作用的OR值为3.85(95%CI:1.23~12.04);与体重指数之间交互作用的OR值为5.91(95%CI:1.99~17.57);与空腹血糖之间交互作用的OR值为8.77(95%CI:1.04~73.93).结论 WNK4基因C1155547T多态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可能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该民族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子.WNK4基因C1155547T变异与性别、体重指数、空腹血糖之间对高血压病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确定一个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应用与EXT1、EXT2紧密连锁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然后对候选基因的编码区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进行PCR-测序法突变分析.结果该家系致病基因被定位在EXT2基因区,测序发现EXT2基因536G
患儿男,3个月,因生长发育迟缓就诊.患儿反应差,头不能抬起,囟门未闭合,单侧疝气,出生时有新生儿黄疸史.CT提示前纵裂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发育不良,双侧额、颞、顶叶斑片状低密度灶.脑电图提示:清醒期背景δ、θ活动增多.患儿系足月剖宫产,第4胎第2产,有1兄,8岁,智力及表型均正常.父母表型正常,非近亲婚配,母有2次自然流产史,否认有害物质接触史及家族遗传病史。
期刊
脆性X相关震颤和(或)共济失调综合征(fragile X-associated tremor/ataxia syndrome,FXTAS)是由FMR1基因的前突变(premutation,PM)所导致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意向性震颤和(或)共济失调,其发病机制与RNA毒性获得机制有关.本文就FXTAS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流行病学及分子机制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先证者男,8岁,自幼皮肤易青紫.轻微外伤即皮肤紫瘢,平素少有鼻衄及齿龈出血,出血易止,未有血尿及黑便.无关节疼痛.曾于当地医院查出凝血试验大致正常.患儿为第1胎,孕35+6周早产.查体:全身皮肤松弛,周身关节过伸,营养欠佳,鸡胸,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及,双侧髋关节脱位。
期刊
目的 应用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基因定点诱变技术(sitedirected mutagenesis,SDM)制备s、Oka血型等位基因检测对照品.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CR)技术建立3种血型Fy2、s和Ok2的基因分型方法,以了解这3种血型在中国随机献血者中的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基于PCR的基因定点诱变技术对s和O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来自8个SMA家系的患者4例,父母16例,胎儿4例,应用MLPA技术进行分析,对患者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
目的 对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的ATP2C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家系4例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个体ATP2C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序,80名健康对照者为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结果 在该家系所有患者中均检测出ATP2C1基因第163位碱基由C突变为T,导致终止密码子的提前出现.该突变位点在该家系正常人及健康对照人群中皆未发现.结论 该突变可影响ATP2C
例1 患儿,男,5个月,系第2胎第1产,孕40周顺产,出生时无缺氧窒息史,出生体重2450 g。出生后生长发育较同龄儿落后,5个月体重4 kg。患儿耳大、低位,睑裂短,眼距宽,小下颌,鼻小而尖。患儿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表型智力均正常。细胞遗传学检查: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12,+der(12),t(7;12)(q32;p13)。
期刊
先证者 男,36岁,因“反复发作性的四肢无力23年,加重3^+年”就诊。患者于13岁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无力,严重时不能动手指,可说话,但觉费力,发作时伴有肢体酸胀、疼痛等症状。无肢体麻木、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经当地诊所治疗后好转。之后反复类似发作,于打篮球等剧烈活动后好发,
患儿女,4岁7个月,因"体检发现肝脾肿大2天"入院.查体:体温36.5℃,心率100次/分,呼吸24次/分,体重14kg,神志清,精神可,呼吸平稳,全身皮肤未见明显皮疹,颈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充血明显,未见脓性分泌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