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作文的新思维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z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高中作文,由于种种原因,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本文拟就高中作文的新思维谈谈个人的理解。
  新思维是指由新的思维过程推导出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它至少应该具备四个要素:正确、广博、深刻、独到。
  观点不管如何新,首先要正确。正确是指合乎自然规律,合乎人类文明。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一公园,狼、鹿共同放养,接着发生了狼伤鹿、狼吃鹿的现象。后来管理者把狼逐出公园,鹿因无狼的追逐而缺少奔跑大多病死。以上材料若从食物链或生态平衡的角度立意,难以展开,难以写出文采。而“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三句话或可有助于“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观点正确还要恰到好处,要避免“过”和“不及”两种情况。以“逆境出人才”为例。有的人马上想到“多难兴邦”,想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想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一大段文字,想到司马迁受宫刑后写《史记》,想到“诗穷而后工”。于是立论为: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这就“过”了,偏激了。还有人认为逆境出的人才少,甚至逆境毁人才。这是“不及”。恰当地做法是,详论“逆境”,略论“顺境”。
  其次是广博。这里的“广博”不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广博”,而是指观点的适用范围广。我们不相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我们相信“存在先于本质”, 我们同时相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任何理论,其适用范围与它跟自然规律、人类文明的接近程度成正比,越是接近自然规律、接近人类文明则适用范围越大,反之,适用范围越小。“近朱者赤”与“近朱者未必赤”二论题,前者强调环境决定人,后者强调虽然环境决定人,但人也可改变环境。后者当然更合理正确,所以它的适用范围也更广,因为它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
  在广博的基础上写得深刻,即不能只停留于表层,不能隔靴搔痒,应该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农村过年杀年猪,宴请亲朋好友吃年猪饭,内亲外戚临走时主人家还要每家割送三四斤新鲜肉。有人对此现象幽默地说:“这是自己吃不完,把别人的嘴当冰箱。”还有人说这是铺张浪费,是陋习。其实这是丰收的喜悦,是礼尚往来,是人性温情慷慨的外露,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方式。
  最后说说独到。独到就是发前人或别人所未发的观点。这是最后阶段,具备前三者才能做到独到。独到就算是个人偏见,也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2013年高考语文江西卷作文材料说“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奥数是建国后从苏联引进的,当年不少名校趋之若鹜,今天大家一看风向不对,又一起反戈一击,这有点像骑墙了。对此,独到的想法是:学有余力的人,有兴趣是可以研究一下的。英文,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把学习外语的时间安排得与本国母语一样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世界上又有几个国家学习外语的结果大多是邯郸学步:外语没学好,母语也说不好了。而对于此,独到的观点是:是否可以降低难度,缩短学习时间,创造一定的学习环境。
  如何做到独到呢?如上所述,正确后才能广博,广博了才能深刻,三者都具备了才能独到,才能创新。
  逆向思维可创新。逆向思维即大多数人都习惯地认为是这样,“我”却认为不是这样,而是那样。如“知识的力量”,一般只谈知识的正面作用,那么,是不是知识只有推动作用呢?反例是高智商犯罪。
  以上所言都是作文里表现出的新思维的特点。那么作者如何才能具有新思维呢?
  一、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书和写作的因果关系。对于长城,自古以来主流舆论都是赞誉之词,即它显示出了崇高美、壮美。读书后才知道也有贬损的:“它无法代表强大、进取和荣光,它只代表着封闭、保守、无能的防御和怯弱的不出击。”
  二、多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三、多思考。不可人云亦云。如秦桧,自岳飞风波亭遇害至今,他的名字已经成为铁定的“奸臣”“卖国贼”的代名词。他的一生都是这样吗?据《宋史》记载,在靖康初年,他曾是坚定的抗金派,出使金国时,杀金兵看守,携妻王氏及婢仆渡黄河越海自燕至楚两千八百里以归。这段经历完全不逊色于文天祥出使元营、逃归福建的过程。后因觊觎相位,秦桧才渐变为奸臣。
  四、多交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
  最后要提醒的是,新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是一种至大至刚的思维,而不是剑走偏锋,不是奇谈怪论,更不是耸人听闻。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一、提出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苦恼,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教师反复讲解或学生订正后,往往屡屡再犯。稍加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学生屡做屡错有多方面的原
作文素材有个积累问题,一旦养成了习惯便解决了学生语文学习上的大问题。  在还没有引导学生养成作文素材积累习惯之前,每到布置作文,学生总是抓耳挠腮,不知有什么东西可写,往往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更何况,无“米”之下的“巧”也只不过是空有一身杀龙技能而没用武之地罢了。如何让学生常备“米”,做“巧妇”,说起来是一项系统工程,但要使学生“常备”,就存在一个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问题。在多年的中学教
“以生定教”的本质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早在孔子时代就已提出,现今为何又成新鲜材料被重新搬上教学舞台?其背景原因与当今日益严重的教学误区不无关系!在笔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工具的情况下,“机械式”的“格式化”教学显得很有巿场,许多教师成了“体力劳动”的“工人”,成了PPT的播放员,他们关注的是预设的素材是否能全盘倒进学生的脑里,而少有考虑预设的素材如何被学生消化后再吸收。导致这一现状
四川省采用的是人教版的高中新教材.我于2010年夏季开始真正接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至今已经结束第一轮新课标的教学.通过对三年的教学实践的总结,本人对人教A版数学新教材有亲身的体会.下面是我对这套教材(数学必修5)的一些认识.总的感受是它的应用性加强,体现了“生活数学化”的观点,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为生活所用”的特点.具体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材特点  1.
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具有一定的感知水平,在此阶段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逻辑思维开始形成,正处于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初中生都有远大的理想,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他们爱动脑、动手、爱钻研、爱思考和探索,愿意求新立异,这都为我们培养初中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条件.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
在课堂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有的放矢,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递进.具体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措
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日趋上升,抗生素作为快速缓解咽炎症状的首选药物,但存在毒副作用明显及易复发等局限。针灸在治疗本病有单纯针刺疗法、针灸结合疗法、刺血
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多数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学习的优劣。教师每节课都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教师经常按部就班地重复着所教授的知识,忙着赶进度、进行测试,而学生每天都有一堆的作业在等着他们做。如此反复学生能不对这些枯燥的学习厌烦吗?数学教学本来可以很有趣,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了。但实际上,很多的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来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