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读出滋味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iawe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确,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从读中有所感悟,才能深刻地体会出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奏,进而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那么,如何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呢?
  一、做好预读课文,为学新课扫清障碍
  每次预读课文时,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地把课文读两遍,并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遍,把课文读正确。对于不会读的字,要通过查字典或问别人知道读音。第二遍,把课文读流利。对于读不通、读不懂的长句进行反复读,直到读通、读懂为止。然后,我会告诉学生读完后举手向老师示意,多余的时间还可以练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优美的段落,以备展示。在每次预读的过程中,我总是密切注意学生的动向,谁拼出了一个词,谁读通了一句话,谁读得最响亮……我从不吝于表扬。当那些充满赞誉的表扬传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时,被表扬的孩子在得意的同时会更加努力地去读书,“精神溜号”的学生也会赶紧拿起书来努力地拼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从不愿意读到自觉读,从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
  二、重视范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读书处于初步的学习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声情并茂、有声有色的范读,能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调动了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例如,《从现在开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大家听了议论纷纷,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都叫苦连天。”让学生朗读时,我告诉学生应该把猫头鹰的话读得神气十足。可连续指名几个学生进行朗读,都不令人满意。于是,我进行了示范朗读,没想到,学生竟模仿得惟妙惟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掌握朗读技巧,真正学会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先要读准字音,这是朗读好课文的关键所在
  在每学一篇新课文前,我都注意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将难读字、不易读准音的字,或请教老师,或请教同学,将字音读准,这样学生才能朗读好课文。
  2.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课文
  例如,课文《清澈的湖水》描写了湖水的清澈与湖面的美丽,主要体现在文中“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学生知道这句写出了湖水的美,但却总也读不出美的感觉。于是,我就请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聆听课文录音,一边想象看到了什么。学生听完课文录音后,有的说看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有的说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紧接着,我就让学生带着想象中的这种意境再次读文,学生就能把赞美湖水清澈的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3.朗读时,根据文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来指导学生注意语调的把握
  语调是指朗读句子时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朗读时,如果语调把握得好,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了音乐美,这也能更细致地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从这一语句中,我们了解到小柳树很骄傲,看不起小枣树,因为在春天到来时,它抽出了嫩叶,而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在指导这一内容的朗读时,我先让学生了解到小柳树很骄傲,接下来在我的范读后再指导学生朗读。“喂”字应读高升调并稍微拖长,表示讥笑;“小枣树”读降抑调;“你怎么不长叶子呀”语调逐渐升高,并且“不长叶子”读重音;“呀”字升高并拖长;“你看我”语速稍微快些;“多漂亮”语速稍减,并且语音重而有力。在指名学生读时,听着他们那动情的声音,我的心不由一阵激动与暗喜。
  四、指导朗读课文,注重形式的灵活多样
  指导朗读,光在朗读技巧上进行指导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形式的灵活多样。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分角色读
  朗读方式要因文而异,一般来说,人物对话多的课文,宜采用分角色读。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一文时,我让学生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读,并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它们的心理、情感。这样学生朗读起来不但饱含着深情,而且还极富情趣与感染力,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和谐。
  2.配乐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如果适当地运用听觉艺术来渲染气氛,对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文章在音乐的渲染下,会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永久的鲜明印象。同时,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喜爱朗读,自觉朗读,并能读出感情。如《纸船和风筝》一课,在朗读时,我选用了一曲感情基调与课文相适应的乐曲来进行配音。音乐响起,学生那动听的读书声和着舒缓轻盈的乐曲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极具感染力。此时,学生不仅品尝到了朗读的无穷乐趣,而且还从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3.加上动作朗读
  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如《笋芽儿》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是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学生连读了几遍,依然是索然无味。见到如此状况,我进行了范读,读到动情处,还情不自禁地加上了“揉眼睛、伸懒腰”的肢体动作。真没想到,就是这几个动作竟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我再让他们读时,好多学生竟都兴趣盎然地表演起动作来,而且读得特别投入,有滋有味。
  4.借助插图朗读
  课文插图的作用是绝不能忽视的,因为大部分插图都饱含着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上的插图,然后再说说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且富有想象力。紧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学生读起课文来就很容易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去,对朗读课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5.表演读
  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最丰富,对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因此,边演边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方法。例如,教学《比尾巴》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让学生戴上小猴、小兔、小孔雀的头饰,边朗读边体会这些小动物的动作、表情,再把它们表演出来。这样,学生越读越爱读,越表演越有劲头。不知不觉,学生在表演中就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适时“创新”课文,敢于根据理解“改”课文
  有些课文,如果把语言或标点略加改动,学生读起来就一定能感觉到浓浓的情感。例如,我在讲《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学生总也读不出对植物妈妈的敬佩之情来。于是,我大胆进行了创新,在课题中加了一个“真”字,把课题变成《植物妈妈真有办法》,没想到这么一改,学生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读得棒极了!
  总之,朗读教学要做到“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只有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议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属于学生自己的空间还给学生,每个学生才会像蜜蜂一样自由、主动地采集花粉,酿造花蜜”。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阅读是学生吸收古诗文丰富语文素养的有利途径。笔者认为《醉翁亭记》的教学必须重视运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出语感、美感和真意,真正领会它的“未尽之意”。  关键词:语感 美感 真意 未尽之意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古圣先贤对“读”的推崇。叶圣陶先生也告诉我们:“
期刊
摘要: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教师要理解体验性学习的真谛,明白体验性学习的要诀,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实践中体验,在问题探索与情境创设中体验,在动手实践与集体交流中体验,在创新学习与多样思考中体验,放飞思维,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思维 亲身 体验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索和获取新的知识。体验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识、理性的范畴,它已
期刊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清苑的历史文化,除了远近闻名的冉庄地道战遗址,清苑县的哈哈腔剧团也是现在全国仅存的一家哈哈腔专业表演艺术团体,于2006年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一名从事在教学第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戏曲走进少年儿童的教育实践中,我不断摸索少儿教育与戏曲启蒙教育的突破口,选择适宜的切入点,因此我决定让学生从了解家乡戏曲哈哈腔开始学习戏曲。  一、讲解哈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高效课堂,首先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及要求,其次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具有浓厚的语文味。以此思想为航标,在同行的指导下,经过不断探索与反思,笔者总结出一套初中语文“134”教学模式。  一、模式概述  “134”即“一个学案作引导,三步阅读作引领,四个环节作保证”。  一个学案:促进预习有效完成,引导学生的自学方向。  三步阅读:初读(解决字词,整体感知)——思读(理清思路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越发举足轻重。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单一素材获取方式,能拓宽学生作文写作的视野,引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素材,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写作素材 阶段特点 写作兴趣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
期刊
摘要: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是新形势下课堂改革的方向、趋势。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音乐教育的规律,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这两个方面阐述音乐欣赏课堂中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民主平等 课堂环境 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的实现,需要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和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支撑。这种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教学具有民主的性质,成为民主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导学案课堂模式案例探究,指出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模式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预习、自我展示和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预习 活动课堂 自主学习    根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
期刊
昨天观看了张颖慧老师“数列的求和公式”一课的录像,又一次走进名师课堂,尽情品味了教育的盛宴,感受了名师的魅力,感悟了数学教学的真谛。名师不可复制,但名师的成长经历我们却可以借鉴很多,听名师的课,体验名师的风采,感受名师的魅力,对照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一、欣赏名师风采  欣赏张老师的课时,我很激动,直到现在仍然心潮澎湃!张老师是一个大方得体、气质高雅的美丽女人,让人看一眼就能感
期刊
下校听课时常听到老师们的抱怨,“这一段文言文考过多少遍了还是写错字”“这篇文言文讲过多少回了还有翻译错的”……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们的辛苦与无奈,也能体会到老师们投入的精力、耗费的时间与实际效果不成正比的窘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仍普遍存在少慢差费的现象。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们认为还是要从转变观念入手,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教所要求的是:‘让学’”。也就是要改变文言
期刊
摘要:为了研究地处城乡结合处学校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笔者曾经走访了与我校一样处于城乡结合处的几所高中,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讨了目前所面临的困难,研究了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语文 文化 师生 教学    针对城乡结合部的一些学校的教学困境,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了解和沟通,发现地处城乡结合处高中的困境主要有:学生个体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出去打工,所以难以得到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