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传统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居民区实用性的基础,对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进行合理的改革,对改革的目标、改革的内容、改革与实践相结合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实现将实践探讨融入课程之中,提高教学水平的整体质量,努力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一、传统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问题探讨
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大体上就是按照:“理论介绍---讲解规划建设任务书——社会调研——一草——二草——三草——正图。”这七步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成果图都大体相似,没有特点[1]。是因为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传达给学生的内容是相同的,学生只能通过笼统的学习,进行图纸规划;其次是学生通过课本掌握的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的教学手段缺乏技巧,课程的教学开放性不够,缺少多元化的发展;最后在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无法做到与实践相结合,被动的接受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在自主参与方面、景观的创新设计方面都十分欠缺,学生虽然有最终的实践操作过程,但是这一过程都是在老师统一标准领导下完成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即使是完成了相应的专业课程,也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出适合人类居住环境的景观图纸,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二、进行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探讨
(一)改革与实践探讨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对新一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人才的一个全新定位,在符合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要以居民的舒适度、实用性作为设计规划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就要时时刻刻将对人才培养的新定位融入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出能够设计出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居民需求综合性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规划人才为目标,以例结合,在实践中学习是对传统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
(二)改革与实践探讨的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每一次进行规划设计时,都将案例分析作为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规划教学的第一步,以案例为讲解的模板,在对案例分析的前提下,进行社会调研,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自己的规划图纸中。再借助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图纸规划,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2]。
2、改革理论介绍,理论方面的介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专业知识方面的理论介绍,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在保证学生能够熟练理解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为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是进行后续图纸规划设计的基础;第二是关于当下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般性知识,包括对现代居住区的环境了解、人文了解等;第三是对当代居民心理的一个了解;相比较传统理论知识的了解,改革后学生设计的过程更加注重居民的切身感受,在保证相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实用性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
3、将题材的选择进行改革,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教学都是老师统一规定的题材,但是改革后的题材选择,可以更多的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老师可以在学生犹豫不定的情况下给出参考建议。题材的自主选择,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就要积累大量的文献资料,扩宽专业知识,多多分析案例,将案例分析中总结出的经验与教训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
4、讲解规划设计书,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思维,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在进行案例分析、理论介绍、题材选择的基础上,教师讲解规划设计书的具体要求,包括注意事项、针对的群体、居民生活的经济水平、最终成果的要求和工程进度的安排等,要求学生在符合规划设计书的前提下,设计任务书,收集相关的资料。
5、草图到成图的过程,改革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思维,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中,教师们往往会直接指出學生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框架,在改革后教师要在听取学生设计思维,理解学生设计规划的整体思路,在注重学生徒手画图表达构思上对学生草图提出修改的建议,成图是对一草、二草、三草的完整体现,通过对草图的不断完善与修改,最终形成合理的符合规划设计书要求的居民景观设计规划。
6、在操作与实施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教学都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的,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例如改革后这一部分更多的是学生自主性的参与,整个操作过程更加主要学生将创新精神融入其中,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到掌控全局,必要时刻给予学生帮助的作用,改革后的后期操作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适宜居住,现如今的居住区景观都要朝着舒适、宜人、高氧度、绿化率高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要对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理论介绍、题材选择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实践能力、景观设计的创意,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出满足人类社会居住区发展需要的人才。
1.2017湖北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基于“项目驱动式”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17480
2.本文系武汉工商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项目编号 2016Z06
参考文献
[1]张春英,孙昌盛.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居住区规划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03):82-85.
[2]江艳,孙凯,杜小芳,朱斯斯.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7(06):176-177.
[3]尹艳琼.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3):74-78+108.
(作者单位: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一、传统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问题探讨
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大体上就是按照:“理论介绍---讲解规划建设任务书——社会调研——一草——二草——三草——正图。”这七步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成果图都大体相似,没有特点[1]。是因为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传达给学生的内容是相同的,学生只能通过笼统的学习,进行图纸规划;其次是学生通过课本掌握的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的教学手段缺乏技巧,课程的教学开放性不够,缺少多元化的发展;最后在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无法做到与实践相结合,被动的接受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在自主参与方面、景观的创新设计方面都十分欠缺,学生虽然有最终的实践操作过程,但是这一过程都是在老师统一标准领导下完成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即使是完成了相应的专业课程,也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出适合人类居住环境的景观图纸,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二、进行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探讨
(一)改革与实践探讨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对新一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人才的一个全新定位,在符合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要以居民的舒适度、实用性作为设计规划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就要时时刻刻将对人才培养的新定位融入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出能够设计出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居民需求综合性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规划人才为目标,以例结合,在实践中学习是对传统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
(二)改革与实践探讨的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每一次进行规划设计时,都将案例分析作为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规划教学的第一步,以案例为讲解的模板,在对案例分析的前提下,进行社会调研,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自己的规划图纸中。再借助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图纸规划,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2]。
2、改革理论介绍,理论方面的介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专业知识方面的理论介绍,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在保证学生能够熟练理解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为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是进行后续图纸规划设计的基础;第二是关于当下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般性知识,包括对现代居住区的环境了解、人文了解等;第三是对当代居民心理的一个了解;相比较传统理论知识的了解,改革后学生设计的过程更加注重居民的切身感受,在保证相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实用性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
3、将题材的选择进行改革,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教学都是老师统一规定的题材,但是改革后的题材选择,可以更多的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老师可以在学生犹豫不定的情况下给出参考建议。题材的自主选择,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就要积累大量的文献资料,扩宽专业知识,多多分析案例,将案例分析中总结出的经验与教训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
4、讲解规划设计书,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思维,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在进行案例分析、理论介绍、题材选择的基础上,教师讲解规划设计书的具体要求,包括注意事项、针对的群体、居民生活的经济水平、最终成果的要求和工程进度的安排等,要求学生在符合规划设计书的前提下,设计任务书,收集相关的资料。
5、草图到成图的过程,改革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思维,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中,教师们往往会直接指出學生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框架,在改革后教师要在听取学生设计思维,理解学生设计规划的整体思路,在注重学生徒手画图表达构思上对学生草图提出修改的建议,成图是对一草、二草、三草的完整体现,通过对草图的不断完善与修改,最终形成合理的符合规划设计书要求的居民景观设计规划。
6、在操作与实施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教学都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的,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例如改革后这一部分更多的是学生自主性的参与,整个操作过程更加主要学生将创新精神融入其中,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到掌控全局,必要时刻给予学生帮助的作用,改革后的后期操作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适宜居住,现如今的居住区景观都要朝着舒适、宜人、高氧度、绿化率高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要对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理论介绍、题材选择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实践能力、景观设计的创意,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出满足人类社会居住区发展需要的人才。
1.2017湖北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基于“项目驱动式”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17480
2.本文系武汉工商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项目编号 2016Z06
参考文献
[1]张春英,孙昌盛.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居住区规划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03):82-85.
[2]江艳,孙凯,杜小芳,朱斯斯.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7(06):176-177.
[3]尹艳琼.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3):74-78+108.
(作者单位: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