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工具,是知识、情感和心理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一堂好课除了要有好的设计思路、好的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有好的课堂语言,音乐课堂亦是如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准确生动、优美和谐的课堂语言,不仅能够营造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深深地吸引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用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笔者就对音乐课堂中,教师语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音乐课堂教师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课堂语言不够精练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讲的太多,繁琐、喋喋不休的语言使得学生不得要领,也剥夺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例如,一位教师在上《瑶族舞曲》这一课时,在欣赏之前,先把整个乐曲的大概情况作了分析。这位教师讲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样不仅不会使学生对乐曲加深理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
2.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在一些类似概念中,存在混用或曲解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不准确地使用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上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时,一位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部分音乐的节奏是快还是慢呢?”“快!”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你们回答得真好!”“那速度呢?”“也是快的!”同学们此起彼伏地回答着。这位教师的表述不够准确,导致了学生概念模糊。因为,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而节奏则是长短时值的组合。音乐中的“节奏”应该用“紧凑”“疏缓”来表示。
3.课堂提问不够合理
教师的提问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涉及范围太广,使得学生无从下手。例如,一位教师在上欣赏课《梨园金曲》时,在“戏曲欣赏”这个环节中,她安排了我国南北两个主要剧种(京剧与越剧)的鉴赏。当她将两个剧种的片段放完后,就直接问出了原来设计好的问题:“你认为这两个剧种唱腔有何不同的风格特点?”同学们纷纷低下了头,整个教室出奇的安静。那位教师最终无可奈何地说:“那就让老师分析给同学们听吧!”这节课就在这样尴尬的气氛中过去了。
4.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教师的评价不够科学,带有随意性与盲目性,这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恐惧甚至厌恶音乐课。例如,在一堂高中教师的音乐展示课《鼓舞》上,老师先用“鼓舞人心”引出课题“鼓舞青春,鼓舞飞扬”,然后问学生:“以‘鼓’为道具的鼓舞有哪些?请同学们例举几个。”学生蒙了几个,没有回答正确。“你们太孤陋寡闻了!”老师出口很随意地一句话,引起了同学们的一阵哗然。很随意的一句评价,出现很严重的负面效果,直接破坏整堂课的美感,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策与思考
1.语言陈述的精简性
语言简练,是指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引导,切记勿罗嗦,重复表达,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都应富于逻辑,引人入胜。
2.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凡是涉及到实质性内容的,每个有关音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力求准确,每个判断的主概念和宾概念之间的关系,都要提示清楚。教师一定要力求自己做到“咬文嚼字”。例如,在讲解力度概念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力度”就是“强弱关系”的交替。
3.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过多、过少、过简、过深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在欣赏课中,听了一首曲子后,是让学生从音乐4个要素去回答,还是从自我情绪或者从听到这首乐曲产生的联想来回答,像这类问题可化大为小,设计阶梯,逐步发问。这样层层递进,明确清楚,重点突出,有利于整节课的教学。
此外,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同学,因为音乐教师任务的特殊性,任教的班级比较多,能叫出名字的同学为数不多,因此在课堂上经常提问某一部分学生,而使另一部分学生成为漏网之鱼,从而导致听课不认真,课堂教学效率下降。教师可以使用班级名单甚至是叫学号或者其他各种渠道向绝大部分同学提问。
4.课堂评价的合理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如学生唱了一首歌,教师评价道:“你的音色真好听!我建议你今后去当个播音员。来,未来的播音员,握个手!”这样真实感受的表达是对学生贴切而又得体的评价。而诸如“你真棒!你真行!你真聪明!你很好!你真会动脑筋”等等这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评价语言,我们不否认它在其中所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只使用这一种评价,这样有可能就失去它的价值了。我们音乐教师要学会不断变化,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而且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要因事而异。
5.课堂语言的多样性
(1)音乐语言
在音乐课堂中除了有声语言之外,还可以使用丰富音乐的语言,体现音乐的学科特性。音乐教师使用好音乐语言,能显示音乐课的音乐性与审美性,体现音乐学科的学科特征,更能体现音乐教师的独特魅力。比如在师生问好时,可以使用不同节奏型的问好形式,学生也愿意效仿,每堂课适当使用不同的节奏型,不仅能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还可以在普通的问好声中感受节奏、体验节奏。
(2)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又叫身势语言、肢体语言、行为语言,顾名思义是一种运用姿态、表情等等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的教学艺术。教师使用得当,会给人以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好的体态语言不仅可以很好地表情达意,而且可以以优雅动人的体态,给人的视觉以美好的感觉,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手段,媒体课件层出不穷的今天,部分音乐教师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忽略了原本该动听的有声语言、优美的音乐语言,还有与之相辅优雅的体态语言,而这些语言的表达才是音乐课堂上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不断提高语言修养,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语言更富有艺术性,课堂更富有活力,从而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音乐课堂教师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课堂语言不够精练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讲的太多,繁琐、喋喋不休的语言使得学生不得要领,也剥夺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例如,一位教师在上《瑶族舞曲》这一课时,在欣赏之前,先把整个乐曲的大概情况作了分析。这位教师讲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样不仅不会使学生对乐曲加深理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
2.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在一些类似概念中,存在混用或曲解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不准确地使用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上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时,一位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部分音乐的节奏是快还是慢呢?”“快!”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你们回答得真好!”“那速度呢?”“也是快的!”同学们此起彼伏地回答着。这位教师的表述不够准确,导致了学生概念模糊。因为,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而节奏则是长短时值的组合。音乐中的“节奏”应该用“紧凑”“疏缓”来表示。
3.课堂提问不够合理
教师的提问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涉及范围太广,使得学生无从下手。例如,一位教师在上欣赏课《梨园金曲》时,在“戏曲欣赏”这个环节中,她安排了我国南北两个主要剧种(京剧与越剧)的鉴赏。当她将两个剧种的片段放完后,就直接问出了原来设计好的问题:“你认为这两个剧种唱腔有何不同的风格特点?”同学们纷纷低下了头,整个教室出奇的安静。那位教师最终无可奈何地说:“那就让老师分析给同学们听吧!”这节课就在这样尴尬的气氛中过去了。
4.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教师的评价不够科学,带有随意性与盲目性,这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恐惧甚至厌恶音乐课。例如,在一堂高中教师的音乐展示课《鼓舞》上,老师先用“鼓舞人心”引出课题“鼓舞青春,鼓舞飞扬”,然后问学生:“以‘鼓’为道具的鼓舞有哪些?请同学们例举几个。”学生蒙了几个,没有回答正确。“你们太孤陋寡闻了!”老师出口很随意地一句话,引起了同学们的一阵哗然。很随意的一句评价,出现很严重的负面效果,直接破坏整堂课的美感,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策与思考
1.语言陈述的精简性
语言简练,是指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引导,切记勿罗嗦,重复表达,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都应富于逻辑,引人入胜。
2.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凡是涉及到实质性内容的,每个有关音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力求准确,每个判断的主概念和宾概念之间的关系,都要提示清楚。教师一定要力求自己做到“咬文嚼字”。例如,在讲解力度概念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力度”就是“强弱关系”的交替。
3.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过多、过少、过简、过深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在欣赏课中,听了一首曲子后,是让学生从音乐4个要素去回答,还是从自我情绪或者从听到这首乐曲产生的联想来回答,像这类问题可化大为小,设计阶梯,逐步发问。这样层层递进,明确清楚,重点突出,有利于整节课的教学。
此外,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同学,因为音乐教师任务的特殊性,任教的班级比较多,能叫出名字的同学为数不多,因此在课堂上经常提问某一部分学生,而使另一部分学生成为漏网之鱼,从而导致听课不认真,课堂教学效率下降。教师可以使用班级名单甚至是叫学号或者其他各种渠道向绝大部分同学提问。
4.课堂评价的合理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如学生唱了一首歌,教师评价道:“你的音色真好听!我建议你今后去当个播音员。来,未来的播音员,握个手!”这样真实感受的表达是对学生贴切而又得体的评价。而诸如“你真棒!你真行!你真聪明!你很好!你真会动脑筋”等等这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评价语言,我们不否认它在其中所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只使用这一种评价,这样有可能就失去它的价值了。我们音乐教师要学会不断变化,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而且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要因事而异。
5.课堂语言的多样性
(1)音乐语言
在音乐课堂中除了有声语言之外,还可以使用丰富音乐的语言,体现音乐的学科特性。音乐教师使用好音乐语言,能显示音乐课的音乐性与审美性,体现音乐学科的学科特征,更能体现音乐教师的独特魅力。比如在师生问好时,可以使用不同节奏型的问好形式,学生也愿意效仿,每堂课适当使用不同的节奏型,不仅能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还可以在普通的问好声中感受节奏、体验节奏。
(2)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又叫身势语言、肢体语言、行为语言,顾名思义是一种运用姿态、表情等等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的教学艺术。教师使用得当,会给人以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好的体态语言不仅可以很好地表情达意,而且可以以优雅动人的体态,给人的视觉以美好的感觉,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手段,媒体课件层出不穷的今天,部分音乐教师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忽略了原本该动听的有声语言、优美的音乐语言,还有与之相辅优雅的体态语言,而这些语言的表达才是音乐课堂上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不断提高语言修养,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语言更富有艺术性,课堂更富有活力,从而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