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a55555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已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现有的阅读教学基础上,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强化个体阅读,提升课堂效率;加强阅读教学的引导,明确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激疑,以激趣质疑来激思,开启学生思维之门,以课文为突破口来设疑,促使学生思维的深化,用比较来生疑,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丰富学生的“阅”历。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4-01
  
  1 强化个体阅读,提升课堂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笔者以为: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症结,一是教师阅读水平低下;二是学生课前没有认真研读文本。作为主体主动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的阅读,具有鲜明的个体性,也就是非得一个人独自进行不可,而阅读教学是老师指导下的班级群体阅读。这两者之间,群体阅读必须建立在个体阅读的基础之上,群体阅读的水平取决于个体阅读的高度。一方面教师个体阅读高度如何,对学生阅读是否有导读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个体阅读开展情况如何,能否为群体阅读提供对话交流的基础平台。现实情况是,阅读姓“讲”不姓“读”,更遗憾的是教师课上讲的,绝大多数都是书上写的或学生稍稍思考就能看懂的。絮絮叨叨,喋喋不休,怎不倒人味口。
  从学生方面看,很多语文课,课堂异常沉闷,学生动不起来,教师独霸课堂,“对话”成了“独白”,根源就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阅读。学生课前没有认真研读文本,课上所给的三五分钟时间,特别是像《像山那样思考》这种有一定难度的课文,学生又能读出什么、读懂多少。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体会,“空手赶集”,不能拿出自己的心得与别人“交换”,当然“讲”不出,对话失去根基,学生如何“动”得起来?问题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学生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吗?教师讲得再好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洋思成功的经验就在于“先学后教”,阅读教学不能逾越学生个体阅读体验这一起点,缺乏起点的阅读教学是荒唐的,也必然是高耗低效的。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的预习,自主研读课文,不能仅满足于“读过了”,一定要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笔者尝试用预习作业本代替课堂练习本,先进行“生本对话”,课前搭建对话交流的平台。学生每学一篇课文之前,先自主研读文本。
  2 加强阅读教学的引导
  2.1 明确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激疑—讨论”法要求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
  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配乐,不是通包通管。当然“导”的手段多种多样,“激疑”就是一种很好的“导”,不断激发学生质疑,思考能促使学生在自信、自爱、自重中增强进取心。我认为“导”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导”不是教师“定线”,逼学生沿线而行,而是引导学生主动进攻,自觉寻求认识事物的轨迹。“导”不是教师“设标”逼学生思维迂回于固定的空间,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索求目标,这种“导”只是教师思路的体现,学生可以按照教师“导”的路线走,也可以经过慎思后与教师的“导”偏道,甚至背道而驰。
  2.2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搞好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我先用“是不是只有人类才有语言”来开启学生思考的大门,然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大自然的语言”的秘密,最后激发学生联系大自然的种种现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想一想大自然正告诉人们什么。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巧妙启迪,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蹊径,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激疑,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是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教会学生会思考将使学生一生受益。
  激疑过程是创造教学的过程,其过程是:激疑—质疑—析疑—解疑。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的问题,成功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质疑,进而想方设法去分析疑难,解决疑难。
  3.1 以激趣质疑来激思,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例如教学《笑的武器》就从例举令人发笑的文艺形式,引入“笑为什么能成为武器?”这一问题。激趣的质疑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了进一步探求漫画战斗作用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2 以课文为突破口来设疑,促使学生思维的深化
  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理解的过程,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指导阅读教学时,应正确处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设疑应立足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并使其有所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跟随教师的疑点不断地去探幽寻微,增强思维的深广度。
  3.3 用比较来生疑,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扩展思考的范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都是以写桥为题材的文章,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有了比较学生才会生疑,才会去寻求异同点,才会有所创造。
  4 丰富学生的“阅”历
  众所周知:习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大缺陷。学生写不出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读得少,“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这样说,对一个学生而言,阅读就是最好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金钥匙,众多学生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凡是语文素养好的,都是热衷读书的。“多读”永远是语文学习铁的规律,只有使学生真正把书读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说,解决了学生的读书问题,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而且对社会文明、公民素质的提高也是好事。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养成学生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丰富学生 “阅历”。如给中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召开读书报告会,介绍阅读经验,指导读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长久的读书热情。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27-0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此,在具体执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3-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富有生气的教育活动。文字的创造是为了记录人类社会的信息,信息记录下来是为了阅读传播,因此可以说文字与阅读是同生俱存的。  人类的阅读史比文字史更久远,在创立文字很久以前,人类就已经学会了辩解绳结和图形的意思,这便是最初的阅读。但也有些学者坚持认为,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5-01    文学名著既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又是璀璨的语言珍宝和精神食粮。阅读名著的过程,既是文化的传承,又是精神的陶冶,更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典雅、优美、丰富的书面语言的学习环境,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进入这种语言交流的过程,对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这是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远不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1-01    教学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精神对话与沟通。根据“互动——合作”的理念,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模式来构建“对话体”的课堂教学。  1 感悟式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8-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现阶段,在高中阶段开设校本选修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高中阶段的校本选修课如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7-01  教学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进行的。好的教学内容赋予好的教学形式,对于完成授课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代教育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教材来源于生活,内容浅显易懂,但教育意义深远。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08-01  基本不等式aba+b2(a0,b0)有一些变形式:a+b2ab(a0,b0),  a2+b22ab(a,b∈R),a2+b2 (a+b)22(a,b∈R),ab(a+b2)2(a,b∈R)它们在求解某些最值问题方面有着显著用途。  例1.已知x>2,求函数y
期刊
【摘要】 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本文提出,秉承诵读传统,提高语文素养。这主要基于四点认识:①诵读法是千年来汉语教学中的优良传统。②诵读法是最能体现汉语言阅读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③诵读法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④诵读法是许多语文教育界的精英分子的钟爱。  【关键词】 诵读;汉语言语音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2-01    模糊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已经悄然引人注目,模糊语言也被人们频频提及。模糊语言主要指模糊词或者模糊词组,集中体现在词义的模糊性方面,词义模糊指的是反映在词义中的客观对象的类属边界的不清晰及客观对象性态的某种弹性和伸缩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词义中的客观对象的类属边界
期刊
【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3-01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象力是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