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中国一些经济学家依靠其在经济领域掌握的话语权为自己谋利这一现象,不少世界公认的经济学大师觉得不可思议,连香港大学的丁学良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也忍不住表示“中国最多只有5名真正的经济学家”。
高薪促使学术自由
在美国这个最早主张独董制的国家,鲜有经济学家下海捞金的现象。
在世界公认的经济学大师——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潘那格瑞看来,即便是美国初期不完善的独董制,也未能将学术界的精英们拉下水。
“这一方面是因为宪法对学术自由提供了法律保护,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美国社会的权力结构比较分散。政府的权力受到限制,数量众多的私立大学独立于政府之外,绝大多数的思想库也不接受政府资助,这样从根本上保证了经济学家的学术自由。” 普林斯顿大学著名华裔经济学家邹至庄教授认为,美国的经济学家之所以能在保持学术独立性方面做得不错,“这是美国学术体系多年长期演进的结果”。
潘那格瑞表示,像哥大这样的学校,经济学教授基本上都能够做到学术独立,“这是因为美国有终身教授制度。作为学校的终身教授,经济学家享有工作上的绝对安全感,不会因为与校方持不同意见而受到报复和解雇的威胁。其次,大学教授拥有相当丰厚的报酬,哥大的经济学家年薪普遍能够达到20万美元,一些特别优秀的能够达到40万到50万美元甚至更多。这也使得经济学家没有必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降低身价去做一些损害自身学术威望的事情。”
制度保证独董很“独”
1999年底,美国证券交易所对独立董事提出了新标准,并发布了《美国证券交易所独董及审计委员会变更要求公告》。
可以说,这一时期是美国独董制发展的黄金期,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开始大量聘请独董。为此,这份公告特意详细说明了如何保证独董真正做到“独立”。
公告规定,独立董事在过去的3年中不得被公司或其联盟公司雇佣的,或者他的直系亲属现在或者在过去的3年中,不得该公司或其联盟公司聘用为主要行政管理人员。
如果,在过去的一年里,有独董接受了公司或其联盟公司给予的任何超过6万美元的报酬,第二年则不得再担任独董;公告还特别强调,独董不得受雇在另一家实体担任主要管理人员之一或该公司中有主要管理人员在该实体的报酬委员会任职。
由于独董的独立性主要来源于其人力资本构成,因此独董必须熟悉企业管理的各方面。所以,美国企业中的独董很少由宏观经济学家担任,主要是由公认的有成绩的企业家、经理人,也有少量的管理专家。
虽然有不少公司爱聘请个别的社会名流,但这些人在外界并不被认为是独董,他们主要作用是公关而不是监督。
公告指出:“独董要能够理解基础的财务报表,包括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至少有一名董事必须有在财务或会计领域工作的经验,必需的会计专业证书,或相应经历及背景,包括现在或过去曾是主管财务的执行官、财务主管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独立性影响学术成就
即便是在独董制蓬勃发展的今天,美国经济学家们仍把学术独立性看得非常重。
摩根斯坦利银行首席经济师罗奇表示,从总体上讲,美国的经济学家都比较看重学术独立性。据他介绍,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曾担任过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不过,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斯蒂格里茨多次在公开场合跟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顶牛,强烈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处理危机的一些做法,结果被世行解除了雇佣合同。
潘那格瑞称,有一段时间他也曾在世界银行工作过,后来之所以到了哥大,就是因为喜欢大学的自由氛围。他说,在世行工作的经济学家在公开场合是不能随便讲话的,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只能内部提。
潘那格瑞明确表示,他把学术独立性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如果有公司请我做独董,我绝对不会在學术人格上跟公司妥协!”
在美国,学术独立性直接影响到经济学家的学术成就。一般的看法是,在大学里当经济学家,独立性最强。思想库的经济学家独立性次之,主要是因为许多思想库受特殊利益集团的资助,独立性为此大打折扣。在私营企业工作的经济学家独立性更弱一些。在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工作的经济学家独立性最差。
“在美国,最好的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在大学里当教授。即使到政府部门和其他私营企业就职,最后一般还会回到大学执掌教鞭。”潘那格瑞表示,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美国的大学都对经济学教授兼职做了严格的规定,以防止出现利益冲突。
高薪促使学术自由
在美国这个最早主张独董制的国家,鲜有经济学家下海捞金的现象。
在世界公认的经济学大师——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潘那格瑞看来,即便是美国初期不完善的独董制,也未能将学术界的精英们拉下水。
“这一方面是因为宪法对学术自由提供了法律保护,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美国社会的权力结构比较分散。政府的权力受到限制,数量众多的私立大学独立于政府之外,绝大多数的思想库也不接受政府资助,这样从根本上保证了经济学家的学术自由。” 普林斯顿大学著名华裔经济学家邹至庄教授认为,美国的经济学家之所以能在保持学术独立性方面做得不错,“这是美国学术体系多年长期演进的结果”。
潘那格瑞表示,像哥大这样的学校,经济学教授基本上都能够做到学术独立,“这是因为美国有终身教授制度。作为学校的终身教授,经济学家享有工作上的绝对安全感,不会因为与校方持不同意见而受到报复和解雇的威胁。其次,大学教授拥有相当丰厚的报酬,哥大的经济学家年薪普遍能够达到20万美元,一些特别优秀的能够达到40万到50万美元甚至更多。这也使得经济学家没有必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降低身价去做一些损害自身学术威望的事情。”
制度保证独董很“独”
1999年底,美国证券交易所对独立董事提出了新标准,并发布了《美国证券交易所独董及审计委员会变更要求公告》。
可以说,这一时期是美国独董制发展的黄金期,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开始大量聘请独董。为此,这份公告特意详细说明了如何保证独董真正做到“独立”。
公告规定,独立董事在过去的3年中不得被公司或其联盟公司雇佣的,或者他的直系亲属现在或者在过去的3年中,不得该公司或其联盟公司聘用为主要行政管理人员。
如果,在过去的一年里,有独董接受了公司或其联盟公司给予的任何超过6万美元的报酬,第二年则不得再担任独董;公告还特别强调,独董不得受雇在另一家实体担任主要管理人员之一或该公司中有主要管理人员在该实体的报酬委员会任职。
由于独董的独立性主要来源于其人力资本构成,因此独董必须熟悉企业管理的各方面。所以,美国企业中的独董很少由宏观经济学家担任,主要是由公认的有成绩的企业家、经理人,也有少量的管理专家。
虽然有不少公司爱聘请个别的社会名流,但这些人在外界并不被认为是独董,他们主要作用是公关而不是监督。
公告指出:“独董要能够理解基础的财务报表,包括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至少有一名董事必须有在财务或会计领域工作的经验,必需的会计专业证书,或相应经历及背景,包括现在或过去曾是主管财务的执行官、财务主管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独立性影响学术成就
即便是在独董制蓬勃发展的今天,美国经济学家们仍把学术独立性看得非常重。
摩根斯坦利银行首席经济师罗奇表示,从总体上讲,美国的经济学家都比较看重学术独立性。据他介绍,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曾担任过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不过,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斯蒂格里茨多次在公开场合跟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顶牛,强烈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处理危机的一些做法,结果被世行解除了雇佣合同。
潘那格瑞称,有一段时间他也曾在世界银行工作过,后来之所以到了哥大,就是因为喜欢大学的自由氛围。他说,在世行工作的经济学家在公开场合是不能随便讲话的,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只能内部提。
潘那格瑞明确表示,他把学术独立性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如果有公司请我做独董,我绝对不会在學术人格上跟公司妥协!”
在美国,学术独立性直接影响到经济学家的学术成就。一般的看法是,在大学里当经济学家,独立性最强。思想库的经济学家独立性次之,主要是因为许多思想库受特殊利益集团的资助,独立性为此大打折扣。在私营企业工作的经济学家独立性更弱一些。在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工作的经济学家独立性最差。
“在美国,最好的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在大学里当教授。即使到政府部门和其他私营企业就职,最后一般还会回到大学执掌教鞭。”潘那格瑞表示,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美国的大学都对经济学教授兼职做了严格的规定,以防止出现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