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到只需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ek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本文采用朗读教学法,提出文言文阅读“简单到只需读”的口号,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朗读的妙趣,轻松学习。
  关键词:朗读;阶梯性;整体性;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59-1一、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往往教法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过分注重文言词句的理解和背诵,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从而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丧失,产生畏难心理。
  而在语文教学中,我国的传统是朗读的方法。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的特点,朗读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因此,为了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提出文言文阅读“简单到只需读”的口号,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本,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朗读的妙趣,轻松学习。
  二、案例描述
  一读:读准字音
  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请一位学生来给大家朗读一遍。(朗读《陋室铭》)
  ……
  二读:读准句意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走动,个别指点)
  师:下面我们再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咱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古文韵味。
  ……
  三读:读出层次
  ……
  师:从内容上,虽然只有一段,但是作者分成了三层来写。刚才那位男生读出了课文的三个层次。
  四读:读出情感
  师:下面老师再来朗读一遍,请同学们听听和刚才两位同学读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范读)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恰当地运用重读和语气,就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这也就老师读得高明的地方。希望这次大家能像老师一样有感情的朗读。
  (师生共同激情诵读全文)
  师总结:大家发现读完了,我们本课也学完了。大家一直认为文言文很难,其实“简单到只要读”,只要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出层次,读出感情就可以了!(师生会心一笑)
  三、案例反思
  这节课上得成功,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朗读教学的成功。文言文朗读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文言文朗读教学的阶梯性。笔者在本课教学中,根据文言文的特点,设置了朗读教学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读音正确,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全文初步整体感知;第二阶段,读准句意,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推敲文言词句,正确地停顿,划分节奏,消除文言文词句语义带来的阅读障碍;第三阶段,读出层次,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全文内容、结构的理解;第四阶段,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对文言字词重音、语气的把握,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产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2.注意文言文朗读教学的整体性。第一,处理好文言文朗读与理解的关系。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理解包括文言词句的理解,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以前者所占比例较大,导致在教学中忽视朗读。殊不知文言文朗读与理解相辅相成,理解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文言文词句和内容,才有可能通过朗读准确传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反之,朗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层理解。第二,处理好文言文朗读与讲解的关系。朗读与讲解关系可以概括为:“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面;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在本课四个阶段的朗读中,不难发现,朗读也是讲解,而且是更加深入、具体、生动的讲解。
  3.注意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多样性。本课在教学过程,既有学生的个别朗读、竞赛读、自由朗读、齐读、评读,更有教师的范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逐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选用多种朗读方式时,笔者认为要慎用齐读,多用自由朗读。齐读不利于发现问题,也容易压制学生的个性;而自由朗读形式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体能力,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朗读面。
  [参考文献]
  [1]米作仁.语文教学新思维.杭州出版社,2001.
  [2]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05).
  [3]王富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语文学习,2003(01)
其他文献
大三暑假的一个晚上,母亲又把我叫进房间,抽出一卷钱。  我们再建两层好不好?  我又想气又想笑。这三年好不容易还清了欠款,扛过几次差点交不出学费的窘境,母亲又来了。  母亲很紧张地用力地捏着那卷钱,脸上憋成了红色,像是战场上在做最后攻坚宣言的将军。“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  我才知道,母亲比我想象的还要倔强,还要傲气。  我知道我不能说不。  果然,房子建到第四层后,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本文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针对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中学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展开探讨,旨在更好地落实学科素养,实现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主题意义;读写一体化;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林昭娣,福建省晋江市紫华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
今年9月3日,是斯威士兰国王选妃的日子。斯威士兰国王选妃活动又称作“芦苇节”,每年8月底9月初在姆巴巴内附近的埃祖尔韦尼峡谷Lobamba举行。芦苇节活动共进行八天,前七天的活动有开幕式、少女砍来芦苇送到王宫(用于修补王宫),第八天则是选妃盛典,少女们盛装打扮并赤裸上身,载歌载舞,国王在这一天选出他所喜欢的王妃。  今年的芦苇节有8万少女参加。选妃会场设在王宫附近一个类似体育场的地方,进入选妃会场
1.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魏书·邢峦传》  【简释】种地的事要问耕田的奴仆,关于绢的问题要问织布的奴婢。  2.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高谦之传》  【简释】误入歧途后懂得往正道上走,离得道的日子就不远了。  3.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李彪高道悦传》  【简释】崇尚节俭就打开了富有的源头,喜欢奢侈则是贫穷的征兆。  4.天下为公,亿兆己任。——《魏书·崔光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宾州大学教授维克多·罗恩菲认为:对于性的理解和认识,会影响一个人思想的健康发展乃至终生的生活态度。因此,性的教育最好从小就自然地进行。  然而,性是一个令人窘迫的话题,人们常常感到为难,尽量避免跟孩子提及。一位家长说:“一旦你告诉他们那些事情,他们就想去尝试。”事实正与此相反,罗恩菲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家人教会孩子性知识,可延迟孩子的始发性行为,同时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乃
这是一名无比纠结的父亲: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事业江山,儿子却难成衣钵传人!为改造儿子,他煞费苦心逼儿打工“回炉”,没想到儿子却南辕北辙和一名打工妹火热相恋,并不顾他们反对和女孩固执私奔!造化弄人的是,一场绝症将这对恋人逼进山穷水尽的境地,无奈下,儿子向父亲低头。那么,生命有无余地?父爱有无回旋?一场尴尬交锋摆在众人的面前,结局将如何?“富不过二代”为父心忧,哪知儿子火上浇油  2012年11月的一天下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也是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关键发展点。但是,如何让学生实现从写句、段到篇的顺利过渡,却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我觉得仿写是一种很好方式,对于解决这个难题有很大的裨益。《教育心理学》中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做‘学习迁移。’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
摘要:张新颖的诗以一种“倾听”的姿态关注着语言和世界,这种倾听带有海德格尔学说的意味。字与词不是作为无生命的工具被使用,而是作为亲切的师友同诗人共同栖居,见证着文明的发展与个体的生活。针对当代世界词与物之间脱节的危机,他用对“物”的倾听来平衡对字与词的倾听,其诗歌中的“小物件”具有一种“礼物”的性质,在对世界所赠予的礼物的欣然领受中,主体获得了生命的完善和欣喜。张新颖对汉语新诗史中“领受”的诗学传
“清风徐来,静待花开”。走出校门,到双流听教育大家讲课,方顿悟教学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它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老师滔滔不绝的、海量的、面面俱到的知识传授,就能让学生接收、领会、应用,而关注学生,以生为本,启发、交流中,静待,花自开。  经过紧张密集的高三教学,再进入新一轮的高一教学,满以为教学将更舒缓,更具人文情怀。但当面对繁多的教学内容与相对较少的教学时间,教学不可避免地变得紧锣密鼓起来,仿佛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没有人喜欢谎言,人们欣赏真实;没有人喜欢虚伪,人们欣赏坦诚;没有人喜欢卑劣,人们欣赏高尚;没有人喜欢怯懦,人们欣赏勇敢;没有人喜欢逃避,人们欣赏担当……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甚至当这一切美德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人们依然在内心深处小声地表示对自己的欣赏。  请以“欣赏_____的我”或“欣赏_____的我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感情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