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本文采用朗读教学法,提出文言文阅读“简单到只需读”的口号,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朗读的妙趣,轻松学习。
关键词:朗读;阶梯性;整体性;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59-1一、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往往教法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过分注重文言词句的理解和背诵,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从而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丧失,产生畏难心理。
而在语文教学中,我国的传统是朗读的方法。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的特点,朗读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因此,为了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提出文言文阅读“简单到只需读”的口号,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本,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朗读的妙趣,轻松学习。
二、案例描述
一读:读准字音
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请一位学生来给大家朗读一遍。(朗读《陋室铭》)
……
二读:读准句意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走动,个别指点)
师:下面我们再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咱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古文韵味。
……
三读:读出层次
……
师:从内容上,虽然只有一段,但是作者分成了三层来写。刚才那位男生读出了课文的三个层次。
四读:读出情感
师:下面老师再来朗读一遍,请同学们听听和刚才两位同学读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范读)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恰当地运用重读和语气,就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这也就老师读得高明的地方。希望这次大家能像老师一样有感情的朗读。
(师生共同激情诵读全文)
师总结:大家发现读完了,我们本课也学完了。大家一直认为文言文很难,其实“简单到只要读”,只要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出层次,读出感情就可以了!(师生会心一笑)
三、案例反思
这节课上得成功,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朗读教学的成功。文言文朗读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文言文朗读教学的阶梯性。笔者在本课教学中,根据文言文的特点,设置了朗读教学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读音正确,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全文初步整体感知;第二阶段,读准句意,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推敲文言词句,正确地停顿,划分节奏,消除文言文词句语义带来的阅读障碍;第三阶段,读出层次,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全文内容、结构的理解;第四阶段,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对文言字词重音、语气的把握,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产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2.注意文言文朗读教学的整体性。第一,处理好文言文朗读与理解的关系。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理解包括文言词句的理解,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以前者所占比例较大,导致在教学中忽视朗读。殊不知文言文朗读与理解相辅相成,理解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文言文词句和内容,才有可能通过朗读准确传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反之,朗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层理解。第二,处理好文言文朗读与讲解的关系。朗读与讲解关系可以概括为:“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面;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在本课四个阶段的朗读中,不难发现,朗读也是讲解,而且是更加深入、具体、生动的讲解。
3.注意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多样性。本课在教学过程,既有学生的个别朗读、竞赛读、自由朗读、齐读、评读,更有教师的范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逐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选用多种朗读方式时,笔者认为要慎用齐读,多用自由朗读。齐读不利于发现问题,也容易压制学生的个性;而自由朗读形式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体能力,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朗读面。
[参考文献]
[1]米作仁.语文教学新思维.杭州出版社,2001.
[2]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05).
[3]王富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语文学习,2003(01)
关键词:朗读;阶梯性;整体性;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59-1一、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往往教法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过分注重文言词句的理解和背诵,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从而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丧失,产生畏难心理。
而在语文教学中,我国的传统是朗读的方法。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的特点,朗读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因此,为了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提出文言文阅读“简单到只需读”的口号,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本,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朗读的妙趣,轻松学习。
二、案例描述
一读:读准字音
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请一位学生来给大家朗读一遍。(朗读《陋室铭》)
……
二读:读准句意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走动,个别指点)
师:下面我们再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咱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古文韵味。
……
三读:读出层次
……
师:从内容上,虽然只有一段,但是作者分成了三层来写。刚才那位男生读出了课文的三个层次。
四读:读出情感
师:下面老师再来朗读一遍,请同学们听听和刚才两位同学读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范读)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恰当地运用重读和语气,就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这也就老师读得高明的地方。希望这次大家能像老师一样有感情的朗读。
(师生共同激情诵读全文)
师总结:大家发现读完了,我们本课也学完了。大家一直认为文言文很难,其实“简单到只要读”,只要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出层次,读出感情就可以了!(师生会心一笑)
三、案例反思
这节课上得成功,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朗读教学的成功。文言文朗读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文言文朗读教学的阶梯性。笔者在本课教学中,根据文言文的特点,设置了朗读教学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读音正确,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全文初步整体感知;第二阶段,读准句意,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推敲文言词句,正确地停顿,划分节奏,消除文言文词句语义带来的阅读障碍;第三阶段,读出层次,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全文内容、结构的理解;第四阶段,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对文言字词重音、语气的把握,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产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2.注意文言文朗读教学的整体性。第一,处理好文言文朗读与理解的关系。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理解包括文言词句的理解,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以前者所占比例较大,导致在教学中忽视朗读。殊不知文言文朗读与理解相辅相成,理解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文言文词句和内容,才有可能通过朗读准确传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反之,朗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层理解。第二,处理好文言文朗读与讲解的关系。朗读与讲解关系可以概括为:“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面;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在本课四个阶段的朗读中,不难发现,朗读也是讲解,而且是更加深入、具体、生动的讲解。
3.注意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多样性。本课在教学过程,既有学生的个别朗读、竞赛读、自由朗读、齐读、评读,更有教师的范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逐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选用多种朗读方式时,笔者认为要慎用齐读,多用自由朗读。齐读不利于发现问题,也容易压制学生的个性;而自由朗读形式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体能力,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朗读面。
[参考文献]
[1]米作仁.语文教学新思维.杭州出版社,2001.
[2]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05).
[3]王富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语文学习,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