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可以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而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或摆脱被动学习的心态,确立主动参与意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生活实例等方面提出既有启发性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下面就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才能引导学生在拟人化的世界或者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实践操作,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如在讲解“物质溶解性”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食盐,食盐是否都能溶解呢?又如,在讲解“物质变化”时,事先准备好澄清的石灰水,然后让学生用嘴通过玻璃管向里面吹气,学生发现“水”变得白色浑浊,学生看到明显的“清水变牛奶”的现象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明确性,利于突破重难点
  课堂上“为何要问”“问什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目标而定,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等目标的融合,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本节课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漫无目的频繁提问不仅淡化了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同时与稀硫酸反应都有什么现象?反应速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的设置层层相扣、不断递进,让学生由简入精,目标明确,有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知识要点。
  三、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利于学生有效的进行实验探究
  课堂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问题解决、知识构建、能力培养和落实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灵活运用的转化,进而使学习成为快乐幸福的活动。在初三化学教学之初,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讨论,带着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有效地实验探究。
  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节时,如何引导学生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拉瓦锡通过实验证实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他是如何发现的?
  (2)拉瓦锡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3)能否借鉴拉瓦锡的实验原理,设计一个或多个更为简单的实验,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你准备如何实施小组的计划?需要哪些仪器和药品?实验的结果怎样?
  实验结束后进一步追问:“各小组的结果不尽一致。从拉瓦锡的实验结果来看,气体应该减少1/5,那为什么会出现小于1/5的结果呢?
  (1)(2)问题学生只要通过阅读课本就可以轻松解决,(3)(4)问题则需要学生分析讨论、查阅资料、实验分析才可以得到。问题设计步步深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每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构建了一个思维聚焦的平台,使学习活动成为他们进步的不竭动力。
  四、拓展提问,延伸课堂,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课前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的广度与深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里所说的问题的广度,指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涵盖本节课所要学习与掌握的主要知识点,还要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创新意识。所谓问题的深度,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要充分发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他们所能接受的程度,处于:“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这种认知水平,通过对问题不断地提出与探究,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样课堂教学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大家都知道,NaOH固体易潮解,NaOH溶液又能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H2O,而空气中不仅含有CO2,还有水蒸气。我校实验员在准备实验药品时,将一瓶未用完的NaOH固体忘了盖上试剂瓶盖,两天后,实验员发现瓶中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今天我将这瓶敞口放置了两天的NaOH固体展示给你们,仔细观察完之后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大胆发言:
  (学生)对这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①这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了?②如果变质了,变成了什么物质?③这瓶NaOH固体是否全部变质了?④变质前后,其质量有没有变化?……
  (教师)针对上述问题,把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各组根据各自选定的问题先共同设计实验探究的方案,包括: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包含理由)、实验的设计(包含实验原理、操作以及实验预期的现象或结果),然后将设计交给我审阅,最后利用一个合适的时间以兴趣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探究学习,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享受到了实验探索成功的喜悦。巧妙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思考,一题多问,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发散的基础上进行聚焦,有利于理解知识的内涵,开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在实验的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验成功的快感。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众“度”,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设问有“度”,才能使“问”真正起到牵线、搭桥和引路的功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如何做到有效,更是一门艺术,提问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此基础上产生思维碰撞,真正实现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一、指導思想  本课以小学《小学课程标准》水平一学习领域水平发展目标为依据,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在突出“单双脚连续的向前跳” 动作直观性教与学的同时,体现“单、双脚连续向前跳”练习手段设计的渐进性、趣味性和實效性,使学生在兴趣浓厚中有效学习和掌握“单、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技能。  二、教材分析  跳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它和学生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也是小学生身体和心理
期刊
一、奥尔夫音乐活动培养智障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智障儿童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美妙的音乐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在这种和谐、有趣的环境下,智障儿童通过各种各样的集体互动的音乐参与形式,如合奏、集体舞、音乐剧等,在学习、体验音乐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奥尔夫音乐的知识,发展了自身的音乐能力;获得了音乐美感经验,舒缓了紧张心理、释放了不愉快的心情等;同时增强了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采取集体互动的奥尔夫
期刊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把打击乐器带进课堂,我做了以下几点的尝试。  一、利用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沒有动力万事无功  在玩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
期刊
[摘要]激发学生内在因素的全部艺术是信任与尊重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相信学生,用自己的信任去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从老师信任的语言、表情、目光里吸取力量,受到鼓舞。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即使他们做错了事,犯了错误,在批评教育的时候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是平等的表现,学生会对老师的尊重异常珍惜,会把这种尊重当作一种爱或宽容,把它深深埋藏在心底,并与尊重老师作为回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实践,
期刊
美术学科的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我们除了追求技能外,还有情感和创意。而多元化、多样化的传授,能让学生对美术学科的教育感到新奇新鲜,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一、导入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要懂得读画与理解,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其引导应为以学生熟悉和喜好的事物入手,这不仅是同课题而言,也因技法和施教的学生素质年龄不同而改变。  1.视频紧密联系乡土情况 
期刊
绿荫遮蔽、古色古香,一座幽静清新的园林,一个典雅葱茏的所在——北师大辅仁校区。在这里,能呆上一整天,与湖南省“未来教育家”班的同学们赏景论史,听洪成文教授娓娓讲座,自是惬意。  中西合璧风格的宫殿式主楼里,传来洪教授与我们欢快地对答: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定量化。他列举了三个案例,向我们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精细化,也启发我不自觉地对照过去,丈量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距离
期刊
探究的欲望是学生探究的内驱力和出发点,也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几点做法。  一、巧设情境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先播放学校附近一个十字路
期刊
在绘画活动中,评价欣赏环节往往不被教师重视而草草收场,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合理、恰当的欣赏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既能使幼儿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调动了幼儿参与创造美的积极性,从而体现了绘画活动的真正意义。那么如何评价欣赏幼儿的绘画作品呢?通过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以孩子的眼光来欣赏评价幼儿的作品  当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完成一幅画后,即使这张画再难看,但他心中的满足程度并不
期刊
一、引言  惠东县梁化群联小学位于梁化镇育民村中心地带,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村。目前学校设有学前班到六年级各一个班,共有258名学生,12名教师。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学习上很少能得到关注。  笔者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该校代课,在平时的教学和批改作业中发现,学生总是在计算时出错。故写此论文为以后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1.问题的提出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
期刊
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在古诗的教学课堂上,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解古诗的诗句上。而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诗人的表达意境,使学生充分感悟到诗歌的意境美。在古诗教学中固然要掌握诗句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在古诗的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去领会古诗的意境,而如何使古诗的教学课堂充满着“诗意”也成为了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古诗教学、课堂洋溢“诗意”的重要性  传统的古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