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一个前提,是学生展开后继学习的重要条件。虽然,新课标对计算方面降低了要求与难度,但是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却并不高。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拿出相应的对策,有效减少计算中的错误,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追寻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1.感知不准确
  学生进行计算,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数和符号组成的算式,即审题。由于计算题外显形式单一,容易造成学生感知粗略、不准确,看错或抄错数字、符号,或是漏写数字、符号等。如:把36写成63,把÷误作+;在抄题时,抄了上一行串到下一行;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遗漏了某些细节而导致错误,如:3.4+6.8÷3.4+6.8=1。
  2.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消极的思维定势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运算概念、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在计算中,学生思维定势的负作用主要表现在用习惯的方法去解决性质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错误。如,受125×8-125×8=0的影响,导致125×8÷125×8=1;再如,3.5时=3时50分,把时与分之间的进率60看做100,于是发生错误。
  3.概念不清算理不明
  数学计算主要是以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为基础,如果学生对数的概念不清楚、算理理解不透彻、运算法则运用不熟练,那么计算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由于運算定律运用不熟练,出现以下的错误:1.25× 0.25×40×8=(1.25×8)+(0.25×40),0.99×48=(1-0.01)×48=1-0.48;又如,有个别学生出现“1/2+1/2=2/4”的情况,等等。
  二、寻求学生正确计算的对策
  针对上述各种错误情况,要想减少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关对策。
  1.重视首次感知
  学生第一次接触新知时的首次感知十分重要,教师要重视感知引导。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建立、算法算理的研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教学要针对学生的感知特点,重视学生容易忽略的成分,强调进位、退位、小数点的处理等是易出错处。另外,要进行专项训练,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正确、深刻的印象。
  2.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是笔算的基础。科学合理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因此,口算练习要做到课课练、天天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熟能生巧。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准确、熟练。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训练,每天可以安排几分钟各种各样的口算训练。另外,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熟记。如乘法中特殊的积:5×2=10,25×4=100,125×8=1000等等。这样,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与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3.注重算理理解
  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巧妙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学生既要懂得怎样算,更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当学生口算30×2时,可以先算3×2=6,再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就得到60。这时,教师不要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而是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30×2时,实际上算的是3个“十”乘以2得到6个“十”,也就是60。这样,就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识的算理结合了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与认知水平的提高。
  4.强化思维训练
  小学计算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加以重视并加强训练。首先要加强说的训练。许多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往往因为一味追求很多笔算而忽略了“说算”的训练,学生没有“说”的机会,障碍了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学时一定要加强“说”的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学会说运算顺序、说思路、说方法、说算理等。其次,重视算法多样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样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算法的思考与归类,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提炼,对不同见解和方法进行辨析与归纳,加深对算法算理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加强估算教学。在估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估算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估算—计算—验算”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减少计算错误现象的发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在计算399×9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积是几位数,大约是多少,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差错,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产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这样就一定能减少学生的计算错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让学生在计算上永立不败之地。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然而,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面对几十个性格和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个体,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非易事。很多时候,特别是在问答式的教学课堂上,“一生知道,全体附和”的情形很普遍,场面看似热闹非凡,个个在“动”,其实很多学生充当的是“南郭先生”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呢?请先看下面同一教学内容的两个不同教学片断。  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笔者谈谈几点看法。  一、有效解读文本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当今时代对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能说会写。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当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去做。但是,学生普遍感到写作困难,小学生一遇到作文课就会产生害怕的心理,因此不爱写作文。那么,如何使小学生排除这种畏惧心理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  
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在我市已全面实施。作为富有历史责任感和追求专业精神的美术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按照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
信息技术发展给企业管理变革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组织变革、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营销管理、工作方式.
【案例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歌《大风车》,你们想不想学啊?生:想!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生:分组学习歌词,自学歌曲。师:组织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重点分析出现的附点
编者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领域,尤其是工业控制领域的智能化仪器.为了使读者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并将
汉语拼音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迈向科学高峰的阶梯。学会了汉语拼音就能让孩子自己认读课本中的生字,并能流畅地读下来。随着孩子的识字量增多,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是阅读和习作的前提,也是学好母语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在小学阶段不仅要学会汉语拼音,而且一定要熟练掌握和应用。  一年级学生刚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过渡到以学习知识为主的小学,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
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但是我们所见到的课堂却并非如此,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地坐在那儿,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毫无兴趣。那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