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心理环境影响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8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氛围是基本元素。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师来说,健康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都至关重要。身为大学思想政治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处处注意心理环境的构建。下文中,我将向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当前大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情况,并探讨如何构建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关键词:大学政治;心理环境;教学
  大学的学习经历对于每名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其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并决定着他们以后如何选择人生之路。新时代下,大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自然社会对他们的综合能力也有了全新的要求。虽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人才的专业素质是众多用人单位关心的焦点,但是人才的思想道德素养同样也不容忽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思想政治课,因此,高校都设置了相应的理论课程,力图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思想素养。不过,伴随着高校逐年扩招以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当前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遇到了不少新问题。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况分析
  不少大学思想政治教师都反映学生上课的时候很不集中,而且也没有太高的学习兴趣,基本上要么就是东张西望,要么就是低头看别的书,或者干脆睡觉;另外,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本编排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内容过于僵化保守,毫无生动性与趣味性可言。当前的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由于成长在文化背景相对多元的开放社会中,所以思维模式以及价值取向都与过去有了很大区别。由于媒体以及舆论导向的不正确引导,当前的大学生并不热衷或者关心那些积极上进的精神与思想;相反的,对那些消极腐化的思想却极有兴趣。所以,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综合需求,对90后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应积极构建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从而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影响教学的基本心理元素
  (一)学习的目的性
  经济社会一切讲求的都是作用与效率,因此,人们注重的是事物本身的实用性,自然也就会认为思想政治课没有任何实用意义,学习只是浪费时间而已。很多大学生都认为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未来的就业选择和有没有学好思想政治课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将思想政治课摆在了可上可不上的位置,将其作为逃课的第一选择。另外,部分大学生非常浮躁,学习过程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只看重那些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方面,而不重视思想层面的历练与熏陶。其实,大学生应该摆正学习心态,明确自己学习的真正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价值观。
  (二)逆反心态
  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极度追求个性解放的年纪,因此,对于传统的社会观念与教育理念存在强烈的逆反心态。有些大学生认为政治课相关的理论,并没有严谨的验证机制,而且好像是要束缚他们的自由思维,因此非常抵触、排斥政治课的学习。更糟糕的是,为了显示自己与人的不同之处以及鲜明的个性,他们经常逃课,并认为这是非常时尚的行为,是特立独行的自由青年应该做的选择。这样到考试的时候,他们也只是简单看看要点,随意应付了事;更有甚者直接做好小抄准备抄袭。
  (三)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
  大学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态度方面的偏差,导致这种偏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工作压力,也可能是教师自身的心理因素。因为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学生的不欢迎甚至排斥情绪,教学收效又一直不如预期,因此,政治教师有时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产生怀疑,甚至否定自身的价值。
  三、营造良好教学心理环境的尝试
  (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大学政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但要重视和学生之间的认知交流,还要重视和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直接取决于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推动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拉近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最佳方式。大学政治教师需要尽量多和学生沟通,和他们做朋友,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从而以学生的视角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是他们重要的学习指引因素,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认为教师真诚可信,进而认同教师进行的教学,对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产生兴趣。借助思想政治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有效情感沟通,能够营造出融洽亲切的心理环境,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热情
  教育是教化育人的工程,离不开情感的支撑与辅助,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情感的力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能够高速传递,一个人的积极情绪能够快速调动起身边人的积极情绪;同样的,一个人的消极情绪也很容易将身边人的情绪变得消极。基于这种情况,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但要以专业知识以及个人魅力教化学生,还应该用情感影响学生,让他们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令自己震撼的情感激荡,进而提升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兴趣。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学生展示积极的精神风貌,并成为学生乐于学习与模仿的榜样。另外,还应该提升自身的教育职业素养,及时调整好教学心态,绝对不可以将消极负面的情绪带到课堂中,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意群体心理的作用
  当前,因为高校不断扩招以及国家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化,各个高校的人数几乎都已经达到了上限。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通常难以令人满意,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群体心理,也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人数太多,而无法保持以往对他们的关注程度,学生意识到教师对其的关注程度降低,就会放松学习的紧张度,学习动力也随之降低。所以,我认为大学在排课的时候,应该适当考虑这种群体心理的作用,尽量将教学班级规模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内,从而降低学生的惰化情绪。另外,还应该注重良好学习风气的建立,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情因素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教学的时候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解,也要重视良好心理环境的构建。大学是关键的教育阶段,肩负重要的教育任务,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多花心思在师生关系的处理方面,积极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平和的心态下学习政治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生创新力培养的重要前提,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授之以渔,方法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精心备课,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激发课堂教学魅力。  关键词:习惯养成;中职英语;兴致培养  中职生刚脱离初中阶段的学习,基础差,底子薄。首先遇到的难题是
摘 要: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进行设计思维的创新意识培养。通过对创新意识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来探讨设计思维在生活中培养的途径及关系。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意识;设计思维  艺术是人们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相关工具以及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技巧术,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的情况下,进行的创造性的劳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艺术也是
摘 要:语文的学习与教学工作都是当今教育中备受瞩目的。学习语文可以培养个人的素质,影响一个人的观点与思想。教学语文可以传递更多的悠久文化与优良传统。总之,于生活,于学习而言,语文的学习都是必需品。在语文的学习中,存在着这样一群稍微特殊的群体,他们或许没有好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或许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但是这批学生的培育却是为广大乡村小学提供教师的源泉,他们就是入读高职语文的学生。作为高职语文的教师,
摘 要: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而英语阅读训练是英语学习的核心,英语阅读能力是听、说、读、写的基础.而且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英语教师,我一定把《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职业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牢记在心,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以及社会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能有效促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