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在培养高中地理综合思维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gu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内容,这一课中深入讲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讨论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分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过程。所以纵观整课可以发现它在传递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方面非常到位,因此基于創新教育理念——STEM理念,围绕这一课教学设计探讨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知识传授过程,强调教学设计策略高价值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STEM;综合思维;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STEM教育属于跨学科教育,它同时涉猎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以及数学(Mathematics)四大领域。目前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即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希望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利用STEM理念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将其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辅助工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采用STEM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体会地理学科中的综合思维,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地理要素知识内容,构建地理模型,探究STEM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真正将其融入教学方案设计中。
   一、教学设计意图分析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回顾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将地理系统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完成跨学科知识融合过程。比如说教师可利用自然界中所存在的物质转换与能量传递过程构建“课堂导入”模块,引入单一生态系统内容,强调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生态因子在生态系统中都会起到作用。基于此,让学生体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转换与能量传递过程。而通过对生物领域中知识原理的复习与物质的能量交换相互交叉串联,就能基本完成对“原理解析”模块的构建。即要帮助学生回忆单一生态因子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精彩演绎地理因素对环境的具体影响,然后总结联系知识内容,完善教学逻辑。简言之,其整个教学的设计意图思路应该如下:课堂导入(导出植物光合作用)→经验回顾(复习生态系统)→现象呈现(呈现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现象)→原理解析(讲解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循环)→总结联系(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二、教学设计方案提出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中,需要结合综合的地理知识要素研究关键基础知识点,围绕“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课需要不断深化地理学中的知识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即要从学科本质出发将STEM思想融入教学知识要点中。具体来讲,首先形成围绕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所构成的自然地理要素整体,即形成完整的地球表层空间结构;其次,围绕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功能来结合STEM教学过程,重视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倡导小组合作研究学习过程,要求不同小组的学生群体从不同角度对教学知识内容进行交流分析,最后合力给出答案。以下分别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简单设计教学案例,并加以反思。
   (一)教学案例
   构建时空综合模块,围绕“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中所阐述的地理事物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与STEM理论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型,争取透过知识表面看本质,挖掘存在于该课中深度的地理思维逻辑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将时间地理要素分段,分别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最终期,其中就存在湖泊底部沉积物逐渐增多,并从湖岸向湖心逐渐集中,而在前期会出现沉水植物,中期会出现浮水植物,后期则会出现挺水植物。气候呈现出温润→干燥,土壤出现湿润→干燥的转换过程。最终就形成了乔木、灌木和草木等自然要素共存的综合化陆地生态系统。
   在该课设计中,教师要强调自然中各种元素变化的连续性过程,再通过对前中期的比较发现湖岸中沉积物逐渐增多的共同点内容,然后串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阐述的所有地理要素,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幅思维导图,完成知识体系构建。
   (二)教学反思
   在最后的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再次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引导与实验模拟过程,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何为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它的实际案例还有哪些,这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变化都遵循怎样的规律,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理解何为“时空综合”与“地方综合”。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STEM领域帮助学生串联该课知识点,做总结概要。例如,从科学角度讲,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传递以及化学反应都是顺其自然的,这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本身存在整体性特征。其次从技术层面讲,可采用iPad、VR、电子智能温湿度计等来开展教学活动。再次要基于工程层面设计模拟实验内容,确保对照实验实施到位。最后就是利用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把握空间概念[2]。
   三、总结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教学中,教师积极基于STEM教育理论构建课程逻辑,设计完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与实操能力,基于跨学科理念融合多领域知识内容特点,建立了庞大且系统的课程资源支持体系,为学生更好、更深入地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创造了良好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妍,王向东.STEM在培养高中地理综合思维中的设计策略:以人教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节为例[J].地理教学,2018(17):7-10,20.
   [2]牛广妍.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19(9):72-74.
其他文献
一缕阳光破开云层,洒下一层金粉,镀在正在吃树叶的它的身上。  它只是一只丑陋不堪,甚至连名字都不自知的虫子。  但它始终都有一个梦想。它费力地抬起头,从树叶的阴影处,爬到光亮的地方。那里叫作天空,比它见过的所有的水洼都要清澈、广阔。出世时瞬间映入眼帘的那一抹蓝色,令它神往。  它想,它能够到达那地方。  一夜,它在睡梦中隐隐约约看到一个影子,它爬到影子跟前,哇,好漂亮的蝴蝶啊!它惊叹于蝴蝶的美貌,
精研方法 精致生活
期刊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堂上的“两大山脉”,二者“合则生,分则死”,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想从整体层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从核心素养视角下审视阅读与写作教学,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采取有效对策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完善发展。在解剖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探析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具体方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对策   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相互补充、
①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初中生世界》小笛姐姐收(210036)  ②xiaodijiejie@yahoo.com.cn     问:我学习不好,非常担心自己考不上好的高中。再过几年,父亲将没有能力来维持这个家了。母亲也一样。有时我想帮他们做点事,但他们总是叫我回自己房间看书。眼看他们头上的白发日益增多,我却不能分担点什么,每到此时,我只能一个人悄悄躲在角落里哭。我好担心,好害怕……  (默牛)
■  语气词中有“境界”  ——从细节处品析美文《绿》  疏大四  《绿》全文共有四个段落,其中第三节重点着墨于梅雨潭的绿。对于那“醉人”“奇异”的满眼之绿,作者在激动狂喜之余,该如何下笔呢?可以怎样描绘呢?又将如何传情呢?其实,只需粗略浏览,那清新质朴的语言、飘洒秀逸的气韵、恬淡自然的意境,便如一盏醇酒,使人感到余香满口。而一旦你细细倾听,更会觉得它分明就是一首名曲,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在我们的耳
时 间:春学期  地 点:“数学好声音”演播大厅  学 员:一般式(排行:老大)  顶点式(排行:老二)  交点式(排行:老三)  导 师:x轴(中文名:横轴)  y轴(中文名:纵轴)  抛物线的对称轴(英文名:直线x=h)  主 持:坐标原点(英文名:O点)  赞 助:“家多宝”数学之家  第一赛季 才艺展示  坐标原点: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数学好声音”演播大厅.我是主持人坐标原点,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它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已无须多言。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教学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上都经过了大幅度调整,与传统的语文课堂相比有了明显进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要求在不同阶段的学科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必备的关键品质和能力,这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一步适应新课改
佳作出炉  A城里有一场盛大的象棋竞赛,胜者可以去参加全国总决赛。许多象棋高手都报名参加。经过多轮角逐,决赛即将开锣,决赛双方都在进行充分的准备。  老奇是B城的象棋高手,在B城总决赛中获得冠军后,便想去看一下自己未来的对手。刚进A城他就发现,城里挂了许多横幅。有的说:“支持红棋吧!”有的说:“支持黑棋吧!”老奇看得莫名其妙,便问一个路人:“这‘红棋’‘黑棋’是谁呀?”那路人说:“你是新来的吧!‘
2015年12月26日至27日,“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十五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现场决赛暨颁奖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290名选手齐聚南京参加现场决赛,聆听专家点评,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既有了一场与文学的美妙“约会”,也收获了很多难忘的经历。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的宋子昂等20名选手荣获特等奖,并被授予“《初中生世界》文学之星”称号,来自海安县城南实验中学的吕浩凡
深究知識 提升自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