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直径≤2 cm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探究区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所有结节≤2 cm行肺部手术NSCLC患者完整资料,既往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并规范清扫纵隔,根据病理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直径≤2 cm的周围型NSCLC淋巴结转移度和转移率均较低(分别为0.6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胸外科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胸外科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胸外科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胸外科 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直径≤2 cm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探究区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可能性。
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所有结节≤2 cm行肺部手术NSCLC患者完整资料,既往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并规范清扫纵隔,根据病理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直径≤2 cm的周围型NSCLC淋巴结转移度和转移率均较低(分别为0.67%和1.87%)。直径≤2 cm的纯磨玻璃结节无淋巴结转移、混合磨玻璃结节的淋巴结转移明显低于实性结节(0、1.18%、4.92%)。第11组淋巴结转移与纵隔淋巴结转移(2、3、4、6组)有明显相关性。11组淋巴结转移与结节的实性成分呈正相关(P=0.024),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结节大小、位置及肿瘤类型并无明显相关性。11组淋巴结与2、3、4和6组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4),Kappa值8.406。
结论对于纯磨玻璃样病变患者,可不清扫纵隔淋巴结或仅行N1淋巴结采样。对于混合型磨玻璃样病变或实性结节,手术医师可根据术中11组淋巴结冰冻情况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若有转移,则可相对积极,清扫范围适当扩大;如无11组淋巴结转移,可以通过减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安罗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安罗替尼对比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和安罗替尼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细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的单中心数据,评价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共纳入36例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其中19例患者未接受过
目的探讨成人软组织肉瘤的基因变异情况,为软组织肉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5例成人软组织肉瘤标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TS)检测肿瘤组织的体细胞突变和胚系突变的基因变异情况,绘制基因变异图谱,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45例软组织肉瘤共检测出88个基因中存在的110个变异信息,包括单核苷酸变异78个,插入或缺失13个,拷贝数变异19个。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TP53、CDKN2A、
目的探讨云贵高原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驱动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突变分布特征,为高发区肺癌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行肺癌8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RAS)、RET原癌基因(RET)、鼠肉瘤病毒v-Raft同源致癌基因(BRAF)、肉瘤致癌因子(ROS1)、人表皮生长因
目的探讨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年3月至2017年5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EMR或MBM治疗的371例早期食管癌或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371例患者共416个病灶,分析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以及黏
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是指同一个体肺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肺癌病灶,其诊断难点在于与肺癌肺内转移(metastatic nodules)相鉴别。传统MPLC诊断主要基于组织病理学,如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相继应用于MPLC辅助诊断。关于MPLC治疗的手术方式目前尚无定论,受肿瘤个数、位置以及患者心肺储备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就现今MPL
目的探索早期肺癌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行VATS肺叶切除的73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近期并发症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在辅助分析肺癌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CNN可以从图像数据中自主学习以提取特定的与临床相关的特征。本文对构建CNN通过输入CT图像进行端到端分析,从而在术前预测肺癌风险和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通过输入肺结节组织切片图像进行术后病理学分析作一综述。
目的总结本中心微创肺段切除术的经验,比较机器人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机器人肺段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行微创肺段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组(100例,男33例,女67例,中位年龄51岁)和胸腔镜组(90例,男34例,女56例,中位年龄54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
目的探讨三维(3D)单孔胸腔镜下行支气管袖状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3D单孔胸腔镜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的3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3D单孔胸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收集同期行常规胸腔镜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的63例患者(常规胸腔镜组)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围手术期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本相似。与常规胸腔镜组相比,3D单孔胸腔镜
肺癌发病率、病死率高,在其早期采用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目前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是肺癌微创治疗的主流术式,但手术过程中,肿瘤组织难以分辨、引流淋巴结难以定位、肺段界线难以识别等挑战使得术者难以完全切除肿瘤。近年来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与电视辅助胸腔镜相结合,在术中定位肺部结节、标记前哨淋巴结、识别肺段界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