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在言语交际中,言语符号传递的信息分字面意义、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层次。字面意义是言语符号脱离具体语境时具有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和命题意义;语境意义是言语符号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的意义,包括语境真实意义和语境联想意义;语用意义是言语者在特定语境中运用特定言语的用意,包括逻辑用意和情境用意。
语境真实意义是言语符号在特定语境中代表的真实意义,它同字面的概念或命题意义有时基本一致,有时大不相同;在 Don’tpull her leg in the classroom! It’s no Fool’s Day.这个语境中,“pull her leg”的真实意义就不同于其字面意义,不是“拉她的腿”,而是“捉弄她”。语境联想意义是言语符号在特定语境中使人产生的联想,它同语境真实意义是两层不同的意义,不能等量齐观;如 Sam is a real cool fish.和Sam is really a calm person.的真实意义基本一致(山姆是个特冷静的人),但联想意义却相去甚远,前者生动形象,后者平铺直叙。
在具体语境中出现时,言语符号使人产生的联想是多种多样的。据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分析,从言语交际的角度看,联想意义可分为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感情意义、折射意义和搭配意义五个方面,它们同概念意义、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一起构成言语意义的七种类型[1]。字面意义是言语符号基本的、核心的意义,相对稳定;语境联想意义是在字面意义基础上产生的附加意义,不太稳定,会因人因时而异。利奇的研究(1981)主要以词语意义为主,基本未涉及命题意义,但他对联想意义的分类却颇具影响。随着语义学的发展,重新认识这五个语义范畴,并引申扩展至句子层面,有利于理解言语符号的语境联想意义。
二、内涵意义
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是特定词语指代、特定句式本身蕴涵的意义,这种意义是通过对特定指代对象、特定词语组合的特征进行联想而产生的。如home本义是指居住的地方,在不同语境中它能使许多人联想到家的温暖和舒适;但对于生长在暴力家庭中的人,恐怕很难唤起这种联想。“监狱”的概念义是“监禁犯人的处所”,但对吃不上饭的人和不愁吃穿的人来说,其内涵义是不一样的,对前者它意味着免费餐饮,对后者意味着失去自由。在文学语境中,darkness(黑暗)往往意味着邪恶、神秘,star(星星)往往代表着忠诚、永恒,这均是由词语指代对象本身的特征所唤起的联想;如果对所指对象的相关特征缺乏了解,则很难解读出这层意义。
在《语义学》中,利奇把内涵意义定义为“交际中通过言语指代对象所传递的信息”[1]。但内涵意义不仅存在于词语指代层面,也存在于句子命题层面。首先,有些句子在现实世界中很难找到相应指代对象,如“他在爱中行走”,“所有工作都是监狱”(all jobs are jails),“房地产业挟持中国经济”等;虽然这类命题从字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的陈述,但实际上它们却蕴涵着相当丰富的含义,这种意义来自普通词语的特殊组合,是在命题基础上产生的,不仅仅与词语的指代对象有关。
其次,不同句式尽管有时可以表达相同命题,但却往往蕴涵着不同的意义。罗马时代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I came. I saw. I conquered.这是个排比句,它同When I came, I saw and conquered相比,命题意义基本一致,但内涵意义却不尽相同:前者铿锵有力、干脆利落,后者层次分明、节奏舒缓。再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句话,句式工整、韵律优美;如果换一种说法,用“天是青的,地是黄的,茫茫的宇宙辽阔无边”来表达,虽然命题意义基本相同,但句式本身蕴涵的意义却有一定差别。
三、社会意义
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是对具体运用特定言语的社会环境所产生的联想。语言的运用随时代、地域和言语者而变。每一个人、每一群人运用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如人的面貌基本相像但又各有特点一样;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往往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特定的时代、地域特征或使用者印记。同一句话出自100人之口,至少会有95种不同的音色和腔调。
时代不同的人运用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像I love thee not, therefore pursue me not(我不爱你,你别追我)这样的句子,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因为thee(=you)和句末否定(如I saw you not 而不是I didn’t see you)是典型的老式英语用法,虽然它们能产生古朴庄重的色调,但在现代英语中一般很少使用。再如像The man from Boston’s hat fell off(波士顿来的那个人的帽子掉了)这样的句子,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现代社会的气息。这句话的新奇来自名词所有格“’s”不规范的运用,标准用法应是The hat of the man from Boston fell off;这种时尚用法可以显得文笔新颖活泼,但同时也有失于严谨正统。
地域不同的人运用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以英语为例,从拼写上看,英国英语正统保守,美国英语简练实用;在odour/odor、programme/program和traveller/traveler三组词中,后面简练拼写的都是美国英语。从词汇上看,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也有区别,lift/elevator、 holiday/vocation和trousers/pants各组词表达的概念基本相同,但前者为英语、后者为美语。再如,英国人喜欢用one…one’s…,美国人喜欢用one…he…his…。看到 When one has done one’s best for one’s motherland,one feels happy(为祖国尽其所能,人人会感到快乐)时,有经验的读者会从one的用法中联想到言语者可能是英国人,而不是美国人。
富有特色的表达方式也能使人联想到言语者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教育程度等属性。美国现代派诗人Nikki Giovanni的名作the drum(鼓)只有一句话21个词,即daddy says the world is / a drum tight and hard / and i told him / i’m gonna beat / out my own rhythm(爸爸说世界是一只又紧又硬的鼓,俺说俺要敲出自己的鼓点)。这首小诗无论在用词拼写上,还是在节奏意象上,都别具一格。口语词daddy(爸爸)、gonna(=going to)的巧妙运用和i、i’m违反常规的拼写(正常用I、I’m),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稚气未脱的少年;但诗的视角和意象,却使人强烈感受到年轻人气壮如牛、无知无畏的锐气。具体言语不仅能使人联想到时间、地点等语用因素,也能使人联想到言语者的社会属性。
四、感情意义
感情意义(affective meaning)是对言语交际中所传递的言语者的情绪、情感或态度产生的联想。情绪和情感是对特定客观对象的态度的体验;情绪是短暂而强烈的、有较强情景性的感情反应,如悲伤、恐惧、愤怒;情感是稳定而持久、有深刻体验的感情反应,如同情、钦佩、憎恨。人的情绪和情感丰富多彩、变化多端,不同的情绪情感都能通过特定语音语调、词语句式表达出来。可以说,任何语言的具体运用都蕴涵着一定的感情意义。
在口语中,语音语调是有力的表情手段。语音属人的生理特性,当人们用正常语音说话时,可以表达平静自然的情绪和情感。当用非正常语音说话时,可以表示不自然的、别样的情绪或情感。用正常语音说very good(挺好)时,可以表示真诚赞美;如果故意用非正常的语音说时,往往可以表示言不由衷或缺乏热情。语调的变化可以表达丰富的情绪或情感;短促响亮地说Get out(滚)时往往表示生气,低沉缓慢地说时往往意味着一种威胁。在Whenever my son was naughty, I would shout ‘P-e-t-e-r’.(每当儿子淘气时,我就会喊“皮——特”)中,故意拖长的发音似乎就意味着一种责备。
言语表情是通过特定词语、句式的运用来表达人的内心体验。在书面语中,强烈的感情可以用Wow(哇)、Aha(啊哈)、Dear(哎呀)、My God(老天啊)等感叹词表达,也可以用How nice of you!(你太好了)、What a pity!(太可惜了)等特殊感叹句表达。人内在的情绪情感体验也能从具体词语的运用中反映出来。首先,各语言中都有明确表达具体感情的词语;英语中有fear、anger、sad、hate这样的词语;汉语中,林传鼎(1944)曾发现从《说文》中找出的9395个正篆字中,有354个字是描述人的情绪的。其次,各语言词汇中的口语词和书面词一般都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能表达使用者特定的情绪和情感;如汉语中的姑娘、小姐、女孩、女生、女郎、丫头、小妞、闺女、美眉等都可以指未成年女子,但在不同语境中均蕴涵着一定的感情意义,能使人对言语者的情绪情感产生不同的联想;即使相对中性的“姑娘”一词,当用来指代刚刚做完变性手术的男孩时,也蕴涵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意义。
五、折射意义
折射意义(reflected meaning)是对同一具体言语的其他意义产生的联想,这种联想主要是由特定词语、句式的多义性或意义的模糊性引起的。如在I need new glasses这句话中,glasses的意义就不够明确,既可以指玻璃杯也可以指眼镜;不管在具体语境中使用哪一种意义,都容易使人联想到它的另一种意义;听到这句话时,有人就不禁会问Do you mean reading glasses or drinking glasses?(你要的是玻璃杯呢还是眼镜呢?)
在日常语言中,许多词汇都有若干不同的义项。但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时,除双关等少数修辞性用法外,这些词汇往往都只用某一具体含义。虽然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当读到这些词语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它们的其他意义,这就是意义的折射。如在His speech lacks fire(他的讲话缺乏激情)和Her stories fired the little boy’s imagination(她的故事激发起了男孩的想象)中,fire的具体意义就各不相同,分别为passion(激情)、inspired(激发)。在这两句话中,虽然fire的具体意义不同,但都容易使人联想到它的常规意义“燃烧的火焰”。
汉语也是如此。像“做女人挺好”“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这样的广告词,利用的就是意义的折射。“挺”可以指(身体的一部分)伸直或凸出(如:昂首挺胸),也可以做副词表示“很”(如:这花挺香);“早晚”也有双重意义,可以指早晨和晚上(morning and night),也可以指或早或晚、迟早(sooner or later)。同音现象的运用也可以获得这种联想效果。中国人春节不慎打碎瓷碗、水瓶时,往往会赶紧说“岁岁(碎碎)平(瓶)安”;这实际上是在利用“碎”与“岁”、“瓶”与“平”同音的特点,以便唤起良好的联想。
不仅词语容易产生意义的折射,许多句式也容易产生意义的折射。在Free Woman这个口号中,不论free是具体做形容词表示“自由”,还是做动词表示“解放”,都可以使人产生另一种联想,即“解放女性”或“自由女性”。像“Miss you”、“Tell me when you leave”这样的句子,不管具体意义是指“这位小姐”、“告诉我你何时离开”,还是“想你”、“走时告我一声”,都容易使人联想到它们的另一种含义。当读到“鲍打天下 翅压群芳”这则餐馆广告时,人们就容易会联想到“包打天下 技压群芳”;读到“上当不吃亏”这一典当广告时,有些人就会把它同“吃亏上当”联系起来比较。这都是特定句式、表达法折射出的意义。
六、搭配意义
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是对经常与特定词语搭配使用的其他词语产生的联想。搭配是语言中词与词之间习惯上的连用,如dog/bark(狗/叫)、night/dark(黑/夜)、goose/silly(傻/丫头)等;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词经常会在不同的语境中同时出现。因为经常同时出现,不管在具体语境中只出现哪一个词,如dark,都容易让人联想到其他有关词语,如night、room、look等。这就是搭配义,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联想意义。
词语间的搭配可分为固定搭配、习惯搭配和开放组合。固定搭配有特定意义,常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如have other fish to fry(另有安排),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等。习惯用法相对稳定,在使用上要受一定约束,如人们常说big business(大买卖)、highly interested(很感兴趣),而不说large business、deeply interested,这均是由习惯造成的。开放组合是按词语用法和表达需要自由进行的连用,如cruel act(残忍的行为),cruel blow(下毒手),cruel punishment(酷刑),cruel remark(恶毒的语言),cruel war(残酷的战争)等。
在言语理解中,对经常搭配使用的其他词语的联想极为重要。首先,它有助于正确预期下文内容;读到There is a long way(有很长的路)……、“这简直是瞎子点灯”……时,根据搭配常识,人们很容易预期后文可能为“…to go(要走)”和“白费蜡(啦)”。其次,它有助于理解言语者省略的或没有明言的信息;看到She’s already washed of the matter时,若了解wash的常用搭配,就能理解它是指washed her hands of the matter(与此事无关);听到“这不是头上的虱子吗”时,自然就明白其意义为“明摆着”。其三,它有助于领会不合常规的变异用法;在The damp souls of housemaids sprouting despondently at area gates(保姆们湿润的灵魂在大门口沮丧地生根发芽)这句诗中,就颇有新颖独到之处;习惯上damp(潮湿的)、despondently(消沉地)很少与soul(灵魂)、sprouting(生根发芽)搭配使用;但正是诗人这种超乎常规的大胆组合,才造就了这个表现力很强的佳句。这种意义只有具备相关搭配知识时,才能领略得到。
参考文献:
[1]Leech,G.Semantics:The Study of Meaning[M].Harmondsworth:Penguin,1981:23-25.
(韩 刚,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在言语交际中,言语符号传递的信息分字面意义、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层次。字面意义是言语符号脱离具体语境时具有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和命题意义;语境意义是言语符号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的意义,包括语境真实意义和语境联想意义;语用意义是言语者在特定语境中运用特定言语的用意,包括逻辑用意和情境用意。
语境真实意义是言语符号在特定语境中代表的真实意义,它同字面的概念或命题意义有时基本一致,有时大不相同;在 Don’tpull her leg in the classroom! It’s no Fool’s Day.这个语境中,“pull her leg”的真实意义就不同于其字面意义,不是“拉她的腿”,而是“捉弄她”。语境联想意义是言语符号在特定语境中使人产生的联想,它同语境真实意义是两层不同的意义,不能等量齐观;如 Sam is a real cool fish.和Sam is really a calm person.的真实意义基本一致(山姆是个特冷静的人),但联想意义却相去甚远,前者生动形象,后者平铺直叙。
在具体语境中出现时,言语符号使人产生的联想是多种多样的。据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分析,从言语交际的角度看,联想意义可分为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感情意义、折射意义和搭配意义五个方面,它们同概念意义、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一起构成言语意义的七种类型[1]。字面意义是言语符号基本的、核心的意义,相对稳定;语境联想意义是在字面意义基础上产生的附加意义,不太稳定,会因人因时而异。利奇的研究(1981)主要以词语意义为主,基本未涉及命题意义,但他对联想意义的分类却颇具影响。随着语义学的发展,重新认识这五个语义范畴,并引申扩展至句子层面,有利于理解言语符号的语境联想意义。
二、内涵意义
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是特定词语指代、特定句式本身蕴涵的意义,这种意义是通过对特定指代对象、特定词语组合的特征进行联想而产生的。如home本义是指居住的地方,在不同语境中它能使许多人联想到家的温暖和舒适;但对于生长在暴力家庭中的人,恐怕很难唤起这种联想。“监狱”的概念义是“监禁犯人的处所”,但对吃不上饭的人和不愁吃穿的人来说,其内涵义是不一样的,对前者它意味着免费餐饮,对后者意味着失去自由。在文学语境中,darkness(黑暗)往往意味着邪恶、神秘,star(星星)往往代表着忠诚、永恒,这均是由词语指代对象本身的特征所唤起的联想;如果对所指对象的相关特征缺乏了解,则很难解读出这层意义。
在《语义学》中,利奇把内涵意义定义为“交际中通过言语指代对象所传递的信息”[1]。但内涵意义不仅存在于词语指代层面,也存在于句子命题层面。首先,有些句子在现实世界中很难找到相应指代对象,如“他在爱中行走”,“所有工作都是监狱”(all jobs are jails),“房地产业挟持中国经济”等;虽然这类命题从字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的陈述,但实际上它们却蕴涵着相当丰富的含义,这种意义来自普通词语的特殊组合,是在命题基础上产生的,不仅仅与词语的指代对象有关。
其次,不同句式尽管有时可以表达相同命题,但却往往蕴涵着不同的意义。罗马时代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I came. I saw. I conquered.这是个排比句,它同When I came, I saw and conquered相比,命题意义基本一致,但内涵意义却不尽相同:前者铿锵有力、干脆利落,后者层次分明、节奏舒缓。再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句话,句式工整、韵律优美;如果换一种说法,用“天是青的,地是黄的,茫茫的宇宙辽阔无边”来表达,虽然命题意义基本相同,但句式本身蕴涵的意义却有一定差别。
三、社会意义
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是对具体运用特定言语的社会环境所产生的联想。语言的运用随时代、地域和言语者而变。每一个人、每一群人运用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如人的面貌基本相像但又各有特点一样;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往往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特定的时代、地域特征或使用者印记。同一句话出自100人之口,至少会有95种不同的音色和腔调。
时代不同的人运用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像I love thee not, therefore pursue me not(我不爱你,你别追我)这样的句子,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因为thee(=you)和句末否定(如I saw you not 而不是I didn’t see you)是典型的老式英语用法,虽然它们能产生古朴庄重的色调,但在现代英语中一般很少使用。再如像The man from Boston’s hat fell off(波士顿来的那个人的帽子掉了)这样的句子,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现代社会的气息。这句话的新奇来自名词所有格“’s”不规范的运用,标准用法应是The hat of the man from Boston fell off;这种时尚用法可以显得文笔新颖活泼,但同时也有失于严谨正统。
地域不同的人运用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以英语为例,从拼写上看,英国英语正统保守,美国英语简练实用;在odour/odor、programme/program和traveller/traveler三组词中,后面简练拼写的都是美国英语。从词汇上看,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也有区别,lift/elevator、 holiday/vocation和trousers/pants各组词表达的概念基本相同,但前者为英语、后者为美语。再如,英国人喜欢用one…one’s…,美国人喜欢用one…he…his…。看到 When one has done one’s best for one’s motherland,one feels happy(为祖国尽其所能,人人会感到快乐)时,有经验的读者会从one的用法中联想到言语者可能是英国人,而不是美国人。
富有特色的表达方式也能使人联想到言语者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教育程度等属性。美国现代派诗人Nikki Giovanni的名作the drum(鼓)只有一句话21个词,即daddy says the world is / a drum tight and hard / and i told him / i’m gonna beat / out my own rhythm(爸爸说世界是一只又紧又硬的鼓,俺说俺要敲出自己的鼓点)。这首小诗无论在用词拼写上,还是在节奏意象上,都别具一格。口语词daddy(爸爸)、gonna(=going to)的巧妙运用和i、i’m违反常规的拼写(正常用I、I’m),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稚气未脱的少年;但诗的视角和意象,却使人强烈感受到年轻人气壮如牛、无知无畏的锐气。具体言语不仅能使人联想到时间、地点等语用因素,也能使人联想到言语者的社会属性。
四、感情意义
感情意义(affective meaning)是对言语交际中所传递的言语者的情绪、情感或态度产生的联想。情绪和情感是对特定客观对象的态度的体验;情绪是短暂而强烈的、有较强情景性的感情反应,如悲伤、恐惧、愤怒;情感是稳定而持久、有深刻体验的感情反应,如同情、钦佩、憎恨。人的情绪和情感丰富多彩、变化多端,不同的情绪情感都能通过特定语音语调、词语句式表达出来。可以说,任何语言的具体运用都蕴涵着一定的感情意义。
在口语中,语音语调是有力的表情手段。语音属人的生理特性,当人们用正常语音说话时,可以表达平静自然的情绪和情感。当用非正常语音说话时,可以表示不自然的、别样的情绪或情感。用正常语音说very good(挺好)时,可以表示真诚赞美;如果故意用非正常的语音说时,往往可以表示言不由衷或缺乏热情。语调的变化可以表达丰富的情绪或情感;短促响亮地说Get out(滚)时往往表示生气,低沉缓慢地说时往往意味着一种威胁。在Whenever my son was naughty, I would shout ‘P-e-t-e-r’.(每当儿子淘气时,我就会喊“皮——特”)中,故意拖长的发音似乎就意味着一种责备。
言语表情是通过特定词语、句式的运用来表达人的内心体验。在书面语中,强烈的感情可以用Wow(哇)、Aha(啊哈)、Dear(哎呀)、My God(老天啊)等感叹词表达,也可以用How nice of you!(你太好了)、What a pity!(太可惜了)等特殊感叹句表达。人内在的情绪情感体验也能从具体词语的运用中反映出来。首先,各语言中都有明确表达具体感情的词语;英语中有fear、anger、sad、hate这样的词语;汉语中,林传鼎(1944)曾发现从《说文》中找出的9395个正篆字中,有354个字是描述人的情绪的。其次,各语言词汇中的口语词和书面词一般都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能表达使用者特定的情绪和情感;如汉语中的姑娘、小姐、女孩、女生、女郎、丫头、小妞、闺女、美眉等都可以指未成年女子,但在不同语境中均蕴涵着一定的感情意义,能使人对言语者的情绪情感产生不同的联想;即使相对中性的“姑娘”一词,当用来指代刚刚做完变性手术的男孩时,也蕴涵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意义。
五、折射意义
折射意义(reflected meaning)是对同一具体言语的其他意义产生的联想,这种联想主要是由特定词语、句式的多义性或意义的模糊性引起的。如在I need new glasses这句话中,glasses的意义就不够明确,既可以指玻璃杯也可以指眼镜;不管在具体语境中使用哪一种意义,都容易使人联想到它的另一种意义;听到这句话时,有人就不禁会问Do you mean reading glasses or drinking glasses?(你要的是玻璃杯呢还是眼镜呢?)
在日常语言中,许多词汇都有若干不同的义项。但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时,除双关等少数修辞性用法外,这些词汇往往都只用某一具体含义。虽然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当读到这些词语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它们的其他意义,这就是意义的折射。如在His speech lacks fire(他的讲话缺乏激情)和Her stories fired the little boy’s imagination(她的故事激发起了男孩的想象)中,fire的具体意义就各不相同,分别为passion(激情)、inspired(激发)。在这两句话中,虽然fire的具体意义不同,但都容易使人联想到它的常规意义“燃烧的火焰”。
汉语也是如此。像“做女人挺好”“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这样的广告词,利用的就是意义的折射。“挺”可以指(身体的一部分)伸直或凸出(如:昂首挺胸),也可以做副词表示“很”(如:这花挺香);“早晚”也有双重意义,可以指早晨和晚上(morning and night),也可以指或早或晚、迟早(sooner or later)。同音现象的运用也可以获得这种联想效果。中国人春节不慎打碎瓷碗、水瓶时,往往会赶紧说“岁岁(碎碎)平(瓶)安”;这实际上是在利用“碎”与“岁”、“瓶”与“平”同音的特点,以便唤起良好的联想。
不仅词语容易产生意义的折射,许多句式也容易产生意义的折射。在Free Woman这个口号中,不论free是具体做形容词表示“自由”,还是做动词表示“解放”,都可以使人产生另一种联想,即“解放女性”或“自由女性”。像“Miss you”、“Tell me when you leave”这样的句子,不管具体意义是指“这位小姐”、“告诉我你何时离开”,还是“想你”、“走时告我一声”,都容易使人联想到它们的另一种含义。当读到“鲍打天下 翅压群芳”这则餐馆广告时,人们就容易会联想到“包打天下 技压群芳”;读到“上当不吃亏”这一典当广告时,有些人就会把它同“吃亏上当”联系起来比较。这都是特定句式、表达法折射出的意义。
六、搭配意义
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是对经常与特定词语搭配使用的其他词语产生的联想。搭配是语言中词与词之间习惯上的连用,如dog/bark(狗/叫)、night/dark(黑/夜)、goose/silly(傻/丫头)等;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词经常会在不同的语境中同时出现。因为经常同时出现,不管在具体语境中只出现哪一个词,如dark,都容易让人联想到其他有关词语,如night、room、look等。这就是搭配义,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联想意义。
词语间的搭配可分为固定搭配、习惯搭配和开放组合。固定搭配有特定意义,常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如have other fish to fry(另有安排),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等。习惯用法相对稳定,在使用上要受一定约束,如人们常说big business(大买卖)、highly interested(很感兴趣),而不说large business、deeply interested,这均是由习惯造成的。开放组合是按词语用法和表达需要自由进行的连用,如cruel act(残忍的行为),cruel blow(下毒手),cruel punishment(酷刑),cruel remark(恶毒的语言),cruel war(残酷的战争)等。
在言语理解中,对经常搭配使用的其他词语的联想极为重要。首先,它有助于正确预期下文内容;读到There is a long way(有很长的路)……、“这简直是瞎子点灯”……时,根据搭配常识,人们很容易预期后文可能为“…to go(要走)”和“白费蜡(啦)”。其次,它有助于理解言语者省略的或没有明言的信息;看到She’s already washed of the matter时,若了解wash的常用搭配,就能理解它是指washed her hands of the matter(与此事无关);听到“这不是头上的虱子吗”时,自然就明白其意义为“明摆着”。其三,它有助于领会不合常规的变异用法;在The damp souls of housemaids sprouting despondently at area gates(保姆们湿润的灵魂在大门口沮丧地生根发芽)这句诗中,就颇有新颖独到之处;习惯上damp(潮湿的)、despondently(消沉地)很少与soul(灵魂)、sprouting(生根发芽)搭配使用;但正是诗人这种超乎常规的大胆组合,才造就了这个表现力很强的佳句。这种意义只有具备相关搭配知识时,才能领略得到。
参考文献:
[1]Leech,G.Semantics:The Study of Meaning[M].Harmondsworth:Penguin,1981:23-25.
(韩 刚,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