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白假丝酵母菌25S rDNA基因分型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白假丝酵母菌分离株的25S rDNA基因型别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别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

方法

根据阴道白假丝酵母菌25S rDNA基因编码区可转座Ⅰ型内含子的有无及大小,通过PCR技术对954株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选取156株白假丝酵母菌,采用M27-A3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克霉唑和制菌霉素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

954株白假丝酵母菌分为3种基因型别,其中A型876株(91.8%,876/954)为不含内含子菌株,B型58株(6.1 % ,58/954)和C型20株(2.1% ,20/954)为含内含子菌株。含内含子的白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显著高于不含内含子者(伊曲康唑:0.25、0.125 μg/ml ,P<0.05 ;氟康唑:0.25、0.125 μg/ml,P<0.01),对制霉菌素的MIC值显著低于不含内含子者(分别为4、8 μg/ml,P<0.01)。含内含子的白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24%,19/78)显著高于不含内含子者(3% ,2/78 ;P<0.01)。21株伊曲康唑耐药株中有5株(24%,5/21)对氟康唑交叉耐药;6株氟康唑耐药株中有5株(5/6)对伊曲康唑交叉耐药;5株同时对伊曲康唑及氟康唑耐药的菌株均为含内含子菌株。

结论

25S rDNA基因编码区的可转座Ⅰ型内含子可能与阴道白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及制霉菌素的药物敏感性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妊娠期单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妇女的妊娠结局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联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5年7月关于妊娠期TPOAb阳性的文献。(1)按纳入及排除标准提取文献,并采用Newcastle
期刊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横纹肌肉瘤(RM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197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3例生殖道RM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5年4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5.0个月(1~ 228个月)。回顾性分析女性生殖道RM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复发情况、复发后治疗情况以及预后。结果13例生殖道RMS
目的研究新产程标准实施后,产程中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母儿预后。方法对2014年8月至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按新产程标准阴道试产的3 290例孕妇(新产程组),分析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母儿预后指标,并与2014年5月至7月新产程标准实施前阴道试产的2 987例孕妇(原产程组)的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母儿预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产程组孕妇产程中中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