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素质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IRREL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领悟规律,找到解题方法.
  【关键词】 创设;探究;多变;合作;提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国力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数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质和能力. 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先展示观察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花边图案,然后探讨:如图1,一块四周镶有宽度相等的底边的地毯,它的长为 8 m,宽为5 m ,如果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积为 18 m2,求花边有多宽.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完成解题过程.
  解:设花边的宽为x m,可列出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长为(8 - 2x) m, 宽为(5 - 2x)x m,这个问题中地毯中央的长方形图案面积为 18 m2是不变的量,因此,只要把握住这个不变量,可得方程 (8 - 2x)(5 - 2x) = 18.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的学习过程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领悟规律、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图2是一块在电脑屏幕出现的矩形色块图,它由6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组成,若中间最小的一个正方形边长为 1,试求这个矩形色块的面积.
  先引导、启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再进行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以下几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设正方形①的边长为x,则正方形③的边长为(x + 1),正方形④的边长为(x + 2),正方形⑤的边长为(x + 3),根据正方形⑤的边长等于正方形①的边长的2倍减去1,列出方程为x + 3 = 2x - 1,得x = 4,得矩形色块的面积为(2x + x + 1)(2x + 3) = 143.
  方法二:设正方形⑤的边长为x,则正方形④的边长为(x - 1),正方形③的边长为(x - 2),正方形①的边长为(x - 3),根据正方形⑤的边长等于正方形①的边长的2倍减去1,列出方程为:2(x - 3) = x + 1,得x = 7,得矩形色块的面积为[x + (x - 3)][2(x - 3) + (x - 2)] = 143.
  此题有多种解题方法,要让学生体会设未知数不同,列出的方程就不同,但答案都一样.
  三、一题多解,提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去思考问题,别出心裁地探索解题的最佳方法,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这样就必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观察102 + 112 + 122 = 132 + 142,你能否找到其他的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
  教师先引导、启发,小组合作、讨论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其余四个数依次为(x - 1),(x - 2),(x + 1),(x + 2),依题意得方程为(x - 2)2 + (x - 1)2+ x2 = (x + 1)2 + (x + 2)2.
  方法二:设第一个数为x,后面四个数依次为(x + 1),(x + 2),(x + 3),(x + 4).
  依题意得方程为x2 + (x + 1)2 + (x + 2)2 = (x + 3)2 + (x + 4)2. 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设元方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灵活地设未知数.
  四、一题多证,培养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猜想,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索,发掘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猜测、论证,自己发现规律,得出共同的结论.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帮助了学生有意识的记忆,同时,为今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例如:图3中,已知点E,F是?荀ABCD的对角线BD上两点,BE = DF. 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这题有几种证明方法?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四种不同的证明方法.
  通过以上方式的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解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五、一图多变,拓宽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一图多变的训练,可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图4中,AD是⊙O的直径,BC切⊙O于D,AB,AC与⊙O交于E,F.
  1. 请猜想:AE · AB与AF · AC有何关系? 并说明理由. 2. 若将直线BC向上或向下平移得图5,图6,在这样的条件下,上述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 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这题的题型是什么?(学生回答:证明等积式)
  (2)证明等积式的方法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3)线段AB,AE,AF,AC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哪两个三角形相似?……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例题和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到解题方法.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证,一题多变,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各种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恰当的设备选型、合理的管线布置、适宜的投加点的位置,将大大提高循环水水质处理效果。系统中换热设备的腐蚀、结垢等危害也可以大幅度的降低。
【摘要】本文是作者依据对高职高等数学教材的研究以及对现行高职学生的培训目标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解析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劣,深入探讨分析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高职数学整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职数学;整合;教学改革    一、多媒体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1.整合指的是一个体系内各部分的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并使体系内的各个部分充分发挥最大的优势,技术是运用知识、手段
工程造价是进行一个工程基础建造所需要花费的全部费用。设计阶段同时又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工程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影响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之处,本文通过对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纪. 谁拥有了自主创新能力,谁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谁拥有了自主创新,谁的国家就会兴旺发达. 因此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如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呢?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规律和教材的自身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从而找出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抓起.   一、营造创新环境  情绪心
【摘要】目前,多数职业高中都开设高职高考班,目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本身的兴趣、特长,引导、帮助学生选择一条适合他们成长的途径,让他们发展,让他们成才.但是,这部分同学在观念、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应该改善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因材施教;调整心态;精讲多练;分层辅导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方式正在朝多渠道、多方向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中考数学对初中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近几年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已体现了教育部有意将“指挥棒”指向了素质教育,本文根据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谈谈中考数学中的素质教育的几个主要方面,
数学概念是指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小学阶段的概念具有严密性、抽象性和描述完整、准确性的特点,许多概念都是从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依据直观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中出发,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形成表象,再进一步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出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概念,根据数学概念的形成特点,教学中应考虑如何引
从心理学角度入手,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归纳法等,分析了高校普通运动员(非特招高水平运动员)在参加体育竞赛中影响水平发挥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出了正确的心理定位和建议对策.
黑龙江垦区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是中国农业保险的新生事物。该模式自运行以来。实现了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创新,在规范管理制度、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