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过敏性鼻炎的4大误区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xiahe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敏性鼻炎的学名叫变应性鼻炎。医学上给它的定义是指易感个体暴露于变应原后,由特异性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
  说起来有点拗口,通俗点说就是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的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不是急性的,是会反复发作的,而且这种炎症的产生和感染无关,既不是病毒感染,也不是细菌感染,而是因为过敏。
  过敏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某些人的身体对正常的体外物质产生的不正常反应。这些正常的体外物质可能是吃了食物(比如海鲜),或者皮肤接触了东西(比如刺激性的洗护用品,烫发染发剂),或者通过呼吸吸入了东西(比如花粉、尘螨,春季的过敏性鼻炎主要和吸入的树木花粉相关)。
  健康人的免疫系统对这些体外物质不会作出特殊反应,只有某些人的免疫系统不成熟(比如婴幼儿)或者免疫系统失调(比如过敏体质的人),才会将这些常见的正常的体外物质看成是破坏身体功能的“异物”(即过敏原),进而启动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IgE),抗体会留在身体里,下次身体再接触到过敏原,抗体就会结合过敏原,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释放炎性物质导致身体出现流鼻涕、打喷嚏、鼻子痒、鼻子堵等症状。
  过敏反应本质上是一种病态的免疫反应,所以又被称作变态反應,这就好理解为什么在一些医院看过敏性鼻炎时要挂变态反应科的号了。

治疗常见4误区


  作为一名与过敏性鼻炎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资深患者,我也和普通患者一样,希望这世上有治愈它的偏方、秘方存在,但身为一名资深药师,我的专业经验和理性思维告诉我不能随便乱试偏方,像什么苍耳子熬香油抹鼻、牛奶煮香菇、艾灸等虽说没有确切疗效,也没有明显伤害,可以尝试。
  但凡是我能看出明显不合理的药物,或者成分不明的药物,我都不会尝试。我知道不是每一个患者都和我一样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的判断力,我在临床中就经常遇到走了很多弯路的患者。下面这些常见的过敏性鼻炎治疗误区,您是不是也有呢?
  误区一:追求根治
  某日我去参加一个饭局,邻座朋友知道我在医院药房工作,就向我请教根治过敏性鼻炎的特效药,我刚开口说这种病不能根治,旁边一个朋友便热情地推荐一偏方,说是在微信里看到后就收藏了,逢人就推荐,很多人试了有效。我凑过去一看,下巴都快惊掉了——
  永不再犯的治鼻炎偏方:维生素C3片,红霉素肠溶片2片,扑尔敏1片,地塞米松1片,甲硝唑1片。早晚各1次,连服3天。需要的转走,救人一鼻啊!
  这不知是哪个大夫开出的药方,估计是把他平时常用的药都罗列上了,“三素一汤”大包围式的滥用药,就差输液了!
  这药方中的红霉素和甲硝唑属于抗生素,过敏性鼻炎属于非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治疗它无效,而且滥用抗生素还会耐药;地塞米松属于激素,滥用口服激素危害更大。
  过敏性鼻炎属于慢性炎症,用激素治疗有效,但仅限于鼻腔局部使用的喷鼻激素,剂量比口服的剂量小得多,常规不会推荐使用口服或者注射这样全身给药的方式治疗过敏性鼻炎。
  扑尔敏虽是抗过敏药,但由于吃完犯困的副作用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常规也不推荐服用,尤其是儿童不推荐使用这类中枢系统副作用大的药。
  好在这张药方列出了成分,我能帮朋友识别出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如果是那些不标示成分的所谓“祖传秘方”类三无产品,我也就爱莫能助了。
  误区二: 拒绝激素
  某日,我的药物咨询门诊来了一个5岁的过敏性鼻炎小男孩,确诊两年,期间去过首都儿研所、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也看过中医,但症状控制得不好,妈妈带来一塑料袋的药向我咨询该怎么用,我逐一查看这些药,没有最管用的鼻喷激素,我就问妈妈:“是不是每次就医,你都会告诉医生不要开激素?”她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说:“你看,你去的都是正规大医院,他们不把最管用的药开给你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你先说了不要。”
  这样的家长不是个案,谈激素色变的现象很普遍,有些人宁愿相信虚假宣传的所谓不含激素的“祖传秘方”,都不愿正规使用鼻喷激素,岂不知很多“秘方”偷偷摸摸加了激素,剂量不可控,危害更大。
  家长们应该知道,鼻喷激素不只是我们国家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在国外也是首选的一线药物。这类药的常见副作用轻微,主要局限在口鼻周围,比如鼻出血、鼻干、嗅觉异常等,停药后会恢复正常。家长们担心的长胖、影响生长发育等全身副作用并不常见。人们以讹传讹说的药物性鼻炎的副作用也和鼻腔局部喷雾使用的激素无关,而是与下面误区里提到的一类药物有关。
  误区三:滥用减充血剂
  出于对国内药品质量的不信任,最近几年海淘药品火起来了,家长们乐此不疲地海淘着国外的药品,殊不知这其中也有风险。
  比如最近就有朋友向我咨询,她给孩子用一款日本淘回来的号称新药的滴鼻剂,怎么越滴鼻塞越严重。我一看有效成分是萘甲唑啉,赶紧告诉她不能长期用。
  萘甲唑啉就是我们熟知的老药鼻眼净/滴鼻净的有效成分,通过收缩鼻黏膜血管的作用缓解鼻塞,我们称这类成分为“减充血剂”。
  该药短期使用效果立竿见影,但连续使用超过7天就可能使症状反弹,还存在发生药物性鼻炎的风险,导致鼻腔干燥、鼻黏膜萎缩等永久伤害。
  同类的药物成分还有羟甲唑啉和赛洛唑啉,都只适用于短期偶尔使用,不能长期使用。
  一些患者因担心西药副作用大,而倾向购买市场上打着“中药”旗号的滴鼻剂,但这类药物里面就可能含有麻黄碱,长期使用同样可能引发药物性鼻炎,导致血管失去弹性而萎缩。
  误区四:置之不理   由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高,大家对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又“习以为常”,导致部分患者以为过敏性鼻炎除了难受点,不会有大的问题,这是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误区。
  其实,一旦确诊患有过敏性鼻炎,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方法,不能放任不管。如果早期忽视治疗,将来有可能诱发多种难缠的疾病,比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

日常防护重在细致


  药物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手段,临床一线用药包括激素鼻喷剂、抗组胺鼻喷剂、口服抗组胺药和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患者具体选用哪类药物,由病情的轻重程度决定,并在耳鼻喉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使用。
  对于患者来说,预防重于治疗。因此,我在这里更多地跟大家讲讲过敏性鼻炎的日常防护。我们已经知道过敏性鼻炎是由过敏原诱发的,综合治疗管理的基础便是回避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忽视这一环节,再好再贵再有效的药物都无能为力。
  花粉、尘螨、真菌(霉菌)、宠物皮屑是造成过敏性鼻炎的四大主要过敏原,冬春季节是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日常生活中须尽量远离,患者要掌握具体方法,尤其要注意细节。
  防花粉:学习正确的口罩佩戴方法
  春季以树木花粉为主,多为种子树,以柏树、杨树、柳树居多,这些树木花粉量大,在有风的日子更容易传播。室外花粉浓度无法人为控制,对花粉过敏的鼻炎患者,在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的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在干燥刮风天气里。不得已进行户外活动时,最好避开花粉播散的高峰期。
  外出時使用口罩、眼镜等可减少致敏花粉吸入鼻腔或与结膜接触,缓解鼻部、眼部症状。这其中最实用的是口罩,不要戴那些纱布、棉布、薄薄的两层左右无纺布的一次性医用口罩,要戴防护性好、佩戴时与面部接触部位贴合紧密的口罩。
  外出回家后及时洗脸、冲洗鼻腔,最好洗头洗澡更换衣物,以减少身体上的花粉颗粒。室内通过关闭门窗、车窗,使用具有过滤功能的空调,及时清洗和更换室内或车里的空调滤网。花粉播散季节,尽量避免在室外晾晒衣服床单被套,以减少花粉接触机会。
  防尘螨:清理日常衣物布料制品
  尘螨可生活在靠垫、沙发垫、床垫、被子、枕头等的填充物中,因此要经常把这些物品拿到阳光下晾晒。可清洗的织物,要每周清洗一次,用70℃以上的热水可以杀死尘螨。
  地毯、家居布艺装饰、窗帘等容易藏匿尘螨,应尽量减少室内装饰和织物的面积。若不能避免,则定期使用干燥真空吸尘器来清洁地毯,使用立式蒸汽挂烫机清洁布艺装饰物。
  儿童患者的卧室、书房里,应尽量减少填充玩具、毛绒玩具的数量。不能避免时,同样需要每周用70℃以上的热水清洗。
  防真菌(霉菌):清理积水,维持适合湿度
  室内霉菌和真菌在卫生间、厨房等有积水的地方容易滋生,家养植物的花盆、长期不清洗的加湿器里也容易滋生。防护的措施是及时清除室内的积水,卧室里不养绿植,及时清洁加湿器,避免室内湿度太大,必要时使用除湿机。
  防宠物皮屑:最好不养动物
  最有效的措施是说服家人不要在室内饲养动物,猫和狗的皮屑因为体积小,能在空气中长时间保持悬浮,即使宠物被移出户外,过敏原会持续数周或数月。
  除了上述4类主要过敏原,过敏还可能和吃的食物药物相关,比如牛奶、面食中的麸质、花生坚果、海鲜、加工食品里的防腐剂、芒果等热带水果、某些抗生素等药物;也可能和蚊虫叮咬相关。诱发症状加重的因素还可能是寒冷、辛辣食物、烟酒的刺激等。

学会盐水洗鼻很重要


  目前认为,用盐水冲洗鼻腔是一种安全、方便的治疗手段,通常用于鼻炎和鼻窦炎的辅助治疗,国内和国外的鼻炎鼻窦炎诊疗指南均推荐。
  盐水洗鼻子有三方面作用:一是把鼻腔内过多的分泌物和过敏原从鼻腔清洗出去;二是保持鼻腔湿润;三是促进鼻黏膜内纤毛的摆动,加速黏液和炎性物质的清除,以减轻黏膜水肿。
  冲洗时有8项注意:
  1.冲洗鼻腔时使用的是成品盐包配置的缓冲盐溶液,而不是单纯用水,因为水和鼻腔内环境在生理上不等渗,不利于维持鼻腔内环境稳定。
  2.要用烧开煮沸过的水去溶解盐包,不要直接使用自来水,美国曾经有直接用自来水而感染阿米巴虫的病例报道。
  3.避免用过冷或过热的盐水冲洗液洗鼻子,过冷或过热都会对鼻黏膜产生刺激,损伤鼻黏膜。目前对温度的要求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以接近体温为宜,最高不要超过40℃。
  4.冲洗之前切记要轻柔地擤鼻涕以清除鼻痂,防止把鼻痂冲进鼻腔更深处。
  5.过大的压力容易对鼻腔和耳朵造成伤害,因此,如果鼻腔完全堵住,不适合冲洗;如果耳部有感染,也不适合冲洗。
  6.冲洗时不要用大力气挤压冲洗瓶,动作应轻柔,以避免过大压力对鼻黏膜或耳朵造成伤害。同时,冲洗的时候记得通过嘴进行呼吸,不要憋气不呼吸。
  7.至少出门前或者睡前的1小时冲洗,不要冲洗完就出门或睡觉,滞留在鼻腔的盐水常常会倒流进咽喉,影响睡眠和工作。因此,冲洗结束后一定要多做几次弯腰低头到膝盖的动作,以尽量控出鼻腔残存的盐水。
  8.每天的冲洗次数根据自身具体的情况而定,常规建议每天1~2次。每次冲洗盐水用量不宜超过300毫升,过度冲洗鼻腔也会导致鼻黏膜受损。

>>相关链接 区分过敏性鼻炎和感冒


  降温天气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同时也可能引起感冒。两者都会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的类似症状,怎么区分呢?
  过敏性鼻炎症状来去匆匆,遇到过敏原就发作,但一般不超过半天;而感冒有一定病程,往往5~7天才能痊愈。
  如果是过敏性鼻炎,却吃了感冒药,虽然感冒药里可能也含有抗组胺成分能减轻过敏症状,但其他成分却是一种“浪费”。
  而感冒在耳鼻喉科来说就是“急性鼻炎”,绝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在起病初期可以服用板蓝根、多喝开水、补充维生素C等,大多能自行痊愈,不必一感冒就到医院看医生、验血常规,也不要一感冒就吃抗生素。
其他文献
近年来,“精准医学”这一关键词席卷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圈,更是跨界影响了政、商、学界。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精准医学计划。同年3月,中国科技部举办首届“国家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成立了19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计划启动精准医学项目,并拟将精准医学列为“十三五”健康保障发展问题研究的重大专项之一。  在各国政策支持下,精准医学也成为资本追逐的热门。统计显示,仅在2017年,我国精准医学
我有一个患痛风的朋友,最近一起聚会吃饭,点菜时他一直强调:少点大鱼大肉,我都不能吃了。那么,痛风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肉呢?  事实上,患有痛风是可以吃肉的,但需要注意肉的种类、食用量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痛风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血液中的尿酸过高,所以,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控制饮食、防止尿酸升高太多是关键。具体可参考如下:  1.选择嘌呤含量低的肉。痛风患者应尽量不吃高嘌呤的肉类,如各种动物内脏(肝、肾、脑、
我今年37岁,偏头痛将近10年,检查后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现在偏头痛两三天就发作一次,吃过芬必得,没什么效果。请问我该怎么办?  四川 王女士  王女士:  偏头痛急性发作时,应该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果服用芬必得没效果,可以试试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如果效果还是不好,可以換成曲普坦类药物。  您偏头痛发作的频率比较高,除了急性发作时要吃药,平时也可以吃一些药物预防,比如普萘洛尔、丙戊酸、文拉法辛
√枸骨根液治踝关节扭伤  枸骨根鲜品2000克,切碎,加水2500毫升,煎沸半小时,去渣取药液,将药液倒入足浴桶内,并用毛巾遮盖保温,待药温适宜时,将患足浸泡药液中,并不断活动踝关节,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直至痊愈。  四川彭州 胡佑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踝关节、手腕部,受伤时局部常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扭伤后24小时内,及时选用活血化淤类外用制剂
和“好吃”相比,懒散的生活状态更可怕。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在《柳叶刀·全球卫生》杂志上一项研究估计,2016年全球超过1/4的成年人缺乏锻炼,尤其是高收入国家的成年人“最不活跃”。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痴呆症和癌症等风险更高。有些人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懒,似乎成了流行的通病。  如今便利的生活条件更是滋生了“懒”的条件。贪食美味又懒于做饭,叫个外卖、去趟餐馆就能解决问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与正常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反应。  不良反应写得多与少与安全性高低无关  很多患者被说明书中一长串的药品不良反应清单吓坏了,觉得“自己哪里是在治病啊,分明是在自杀”,于是就专门对比找那种说明书不良反应写得
不论中医还是西医理论,都认为人与环境或人体内部必须保持平衡,平衡带来健康,不平衡的结果则是疾病。人体靠着皮肤与3~4条管道维持着这种身体平衡,消化(肠)道是其中之重者,因为人体能量获取、废物排出,莫不靠此。  在7~8米长、弯弯曲曲的肠道里,活跃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它们日日夜夜都在忙碌着。从数量分布上看,小肠上段的空肠细菌很少,往下回肠中逐渐增多,越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细菌数成100万倍飙升,一直
以前每到课间时间,同学们就喜欢在折好的“东南西北”上面写上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然后几个人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聂斌表示,折纸不仅是种艺术,还是一种锻炼方法。无论是儿童,还是老年人,经常折“东南西北”都能锻炼到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和大脑等。  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记住过程;在折纸的时候,要亲自动手,其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去
近日,南方周末一篇《上海头孢过敏致死案调查:有没有皮试是关键吗?》的文章引起了热议。  报道称,2018年12月18日下午,患者张某在上海某医院被诊断为分泌型中耳炎,输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两分钟不到,突发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其后,患者家属质疑医院在使用头孢之前没有给患者做皮试,并认为这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医院认为,“没做皮试并无不妥”;医生询问病史时,患者也没有提供任何药物过敏史
“我也不喘啊,怎么就得了哮喘?”家住洪山区的刘奶奶近1年多反复咳嗽,药也吃了针也打了,可还是不见好,近日才知道原来是哮喘惹的祸。  75岁的刘奶奶近1年来受凉后常常出现咳嗽,有时候带点白黏痰,有时候以干咳为主,一咳起来就是一阵猛咳嗽,严重时都咳得尿失禁。在药店里买了点止咳的药,吃了一段时间也不见明显好转,于是去社区医院打点滴。刚开始还感觉好点,可是最近觉得越咳越狠,这下刘奶奶有点慌了,于是决定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