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习题课作为解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课是新知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数学 习题课 教学
数学习题课作为解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课是新知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教学活动。那么,如何进行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数学习题课教学的必要性
1、通过习题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
2、习题课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学会解题,学生在解题中容易出现审题入手难、解题遗漏多等问题,解题准确与否与解题习惯密切相关,如能给予学生一定的解题思维程序,对学生学习如何解题有一定帮助。习题课的教学是对所学过的、所解决的习题作以回顾和提高,不仅巩固应用所学知识,而且还应该是知识的升华与提高,更是方法的提炼与总结以及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3、由于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概括性,在例、习题,中还隐藏很多没写明的东西。即使最简单的例、习题里,也存在着可发掘的因素,而这些往往并不是学生们所能领会的。因此,就需要设计一些习题课,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进行观察、归纳、类比、抽象,学会解题,能够准确地判断、决策并简洁严谨地表达,给学生以施展才华、发展思维,锻炼能力的机会。
因此,上好习题课,对于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策略
1、精心选择题目
习题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补偿手段,精选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习题展开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一节习题课的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习题的选择。
1)例题的安排要有非常强的示范性。
首先要让某些例题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体现通解通法,以起到加强双基的示范性,再通过适当的变式引申、变式训练,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例题的安排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教学过程中,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便例题的学习更自然、更轻松。
2)习题的配备要有阶梯性。
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缓冲”习题,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利于学生“步步登高”,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当然适当安排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应用型习题,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和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习题课中不仅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更要重视计算过程,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有所“悟”。
3)习题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关联,比如,可以是同一个知识点的层层深化,也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与不同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组合。
关于变式练习和“题组”练习:笔者认为这两种练习的形式都非常好。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如果我们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习题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
在习题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给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练习,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2)分析——讨论法
“分析——讨论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某一具体的数学问题,边分析、边讨论,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它适合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果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这种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归纳法
“讨论-归纳法”是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典型问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暴露出各种错误思路、结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4)板演——评议法
这种方法是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板演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与,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方法,通过“板演”能检查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過评议,能提高全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 习题课 教学
数学习题课作为解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课是新知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教学活动。那么,如何进行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数学习题课教学的必要性
1、通过习题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
2、习题课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学会解题,学生在解题中容易出现审题入手难、解题遗漏多等问题,解题准确与否与解题习惯密切相关,如能给予学生一定的解题思维程序,对学生学习如何解题有一定帮助。习题课的教学是对所学过的、所解决的习题作以回顾和提高,不仅巩固应用所学知识,而且还应该是知识的升华与提高,更是方法的提炼与总结以及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3、由于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概括性,在例、习题,中还隐藏很多没写明的东西。即使最简单的例、习题里,也存在着可发掘的因素,而这些往往并不是学生们所能领会的。因此,就需要设计一些习题课,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进行观察、归纳、类比、抽象,学会解题,能够准确地判断、决策并简洁严谨地表达,给学生以施展才华、发展思维,锻炼能力的机会。
因此,上好习题课,对于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策略
1、精心选择题目
习题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补偿手段,精选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习题展开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一节习题课的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习题的选择。
1)例题的安排要有非常强的示范性。
首先要让某些例题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体现通解通法,以起到加强双基的示范性,再通过适当的变式引申、变式训练,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例题的安排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教学过程中,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便例题的学习更自然、更轻松。
2)习题的配备要有阶梯性。
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缓冲”习题,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利于学生“步步登高”,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当然适当安排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应用型习题,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和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习题课中不仅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更要重视计算过程,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有所“悟”。
3)习题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关联,比如,可以是同一个知识点的层层深化,也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与不同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组合。
关于变式练习和“题组”练习:笔者认为这两种练习的形式都非常好。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如果我们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习题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
在习题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给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练习,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2)分析——讨论法
“分析——讨论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某一具体的数学问题,边分析、边讨论,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它适合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果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这种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归纳法
“讨论-归纳法”是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典型问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暴露出各种错误思路、结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4)板演——评议法
这种方法是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板演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与,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方法,通过“板演”能检查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過评议,能提高全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