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语文知识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之一,也应该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抓手。重视语文知识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打下较扎实的语文素养功底,提高他们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语文知识教学在上个世纪末就饱受诟病。由于语文知识的构成涉及一定的文字学、语法学、文章学、文学等理论,容易把它教成理论课和知识课,为讲知识而讲知识,以致出现死记硬背概念术语的现象。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一种以研究语文取代学习语文的倾向。它重理解,轻分析;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要点的掌握,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知识教学已蜕变异化为束缚思维发展、逼压学习时空的缰绳和重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现象得到较好的纠正。但有时又矫枉过正,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对语文知识传授的淡化、弱化。如今的语文课堂,已经很难看到老师悉心讲解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知识,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探究式阅读、个性化体验、综合性活动,看似热闹非凡,但最终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多大程度的提高,答案恐怕难以令人释然。诚然,传统语文教育的弊端曾让许多学生沦为考试和分数的机器,甚至一度让语文这一母语学科背负“误尽天下苍生”的骂名。但是,如果仅仅因为知识教育方式的不当就放弃知识教育、放弃知识本身,因噎废食,那将是语文教育更大的悲哀。
  上述两种对待语文知识的态度都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真正宗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且取消了在原来语文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这一专门条目。但并没有否定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只是对语文知识的内涵、落实的形式和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语文知识,目的是为了运用,促使知识向能力和个人素养方面转化。张志公先生说:“语法研究的实用意义表现在对人们语言实践的指导上。”就是说,语法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使用语言,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也就是着眼于掌握字、词、句和篇章的运用能力,不容许离开这种训练去空讲大道理、空讲理论知识。所以,语文教学不是要不要知识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知识、怎样教知识、教知识干什么的问题。只要不把知识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唯一内容和唯一目标,只要不是教那些陈旧的僵化的死知识,语文知识就理应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
  那么,怎样进行初中的语文知识教学呢?必须真正落实“精要、好懂、有用”这一语文知识教学的一贯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改进教法,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几年来,我吸收他人先进经验,对语文知识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探索出了以下三点做法,供广大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参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位教育家说:“知识既不是对世界的‘镜式’反映,也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发现’与‘揭示’,而是人们理解事物及其自身关系的一种策略。”因此,语文知识教学需要有一种情境性思维、一种过程性思维。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与所学语文知识相似的或相关的生活情境,将语文知识加以转化,引发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探究行动。这其实就是关于语文知识的一种“现象学还原”,情境创设就形同“点火”的动作。创设情境引发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对话,这是语文知识教学的核心。在这里,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权利和自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构个人语文知识的行动中。学生认真倾听并大胆言说,教师不过是协调学生的观点,“其意图不在于证实一种立场的正确性而是要发现将不同观点联系起来从而通过积极地参与对方而扩展自己的眼界的方式”,这种对话互动过程是一种艺术、一种创造。它也是学生追求语文知识的具体展开方式,他人的观点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干扰,思维交锋和智慧共享经常性地发生。不过,教师也要警惕和避免只有热闹而无意义的伪对话。
  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营造一种学生喜聞乐见的情境,凭借有声有色的影视画面,让学生直接获得语言的感受,并在感受中积累。
  
  二、结合阅读,相机渗透
  
  要紧密结合课文阅读教学,把语文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讲读中。这就要求把有关语文知识点放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讲,并按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我们不能脱离课文孤立地给学生讲解某些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更不能把语文知识教学跟课文讲解、语文实践弄成两张皮,而是要把教、练、评融为一体。只有这样,学生才爱听,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巴东三峡》时,我并不满足于对文本的理解,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理解文本来感悟写作的技巧与妙趣,悟出游记散文的写作知识。
  总之,需要给中学生适当讲点语文知识,但决不能采取学院式的讲法,否则会讲倒学生胃口,会让学生感到语文知识的讲解是一种负担而本能地加以拒绝。
  
  三、综合应用,注重体验
  
  语文知识教学要着眼于应用,着眼于训练和实践;不能为讲知识而讲知识,不能把学习停留在名词术语定义上,仅仅以掌握一般知识为满足,而要力求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语言实践,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程所要求的语文能力确实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只能在相应学科知识扎实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因此,语文学习要充分利用母语环境的优越性,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文教学绝不能无视言语作品鲜活的生命力,把一篇篇充满活力的课文用异常冷静的、合乎“科学”的手段一一分解,以理性知识取代直观感受,以训练代替体验。如果这样,语文整体的美以及内外和谐的诗意将荡然无存,活生生的语文也就成了解剖台上的“器官”,有趣的教学就会变成一种无味的操作行为。任何试图通过某个部分的学习或训练来达到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只能是以学生发展的不平衡为代价。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语文知识系统是由许多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个彼此分离、孤立的知识单元难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难以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缺乏整体的教学不可能求得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唯有相关的整体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同时注意引导,通过适当的熏陶感染、体验感悟等手段使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责任编辑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提升学生管理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是高校管理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出发,提出了提升学生管理水平的几项战略性措施,包括重新认识、更新理念、深入理解等内容。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 管理水平 战略措施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新形势
摘要: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思想观念、管理模式、主体格局也有制度、体制等诸多方面,其中理念的转变是关键。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首先必须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管理理念,在整个社会管理过程中都必须遵循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多方参与、社会公正的理念,这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社会管理 “人本型” “服务型” “参与型” “公正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
摘要: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材料管理和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先对人才培养和材料管理进行统一的概述,并阐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人才培养和材料管理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人才培养 材料管理 经济效益  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真知卓识、善于思维和创新的人才,以及能够对材料进行合理化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的人
摘要:为提升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和价值,运用激励机制来提高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分析高校后勤薪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薪酬结构、调整薪酬比例、建立激励措施等角度来构建高校后勤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校后勤薪酬管理 激励机制 构建  薪酬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激励中至关重要的部分,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