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Ⅰ号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uishup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胃炎Ⅰ号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胃炎Ⅰ号颗粒,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加服施维舒模拟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对照组给予施维舒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同时加服中药免煎颗粒剂模拟剂,每日1剂,分2次服。2组疗程均为8周,8周后复查胃镜;停药4周后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临床观察胃炎Ⅰ号颗粒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胃炎1号颗粒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总有效率达86.06%,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杀灭HP,降低复发率,且毒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154例舒血宁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特点、症状等方面的详细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青海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的20
目的梳理历代文献中关于柴胡的药性、功效、毒性认知过程的记载,结合传统中医对柴胡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开展柴胡"药性-功效-毒性"相关性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
本文从地铁环境与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入手,浅析了地下城市空间设计的方法、原则及当前世界各国的优秀案例,探讨了地铁空间生态环境的设计手法及发展方向。
通过系统回顾近10余年亚健康概念的研究,认为现阶段亚健康概念的研究中存在有亚健康特征属性没有明确、概念内涵与表述方式的冲突以及辨识标准缺乏共识等局限,提出亚健康现代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1978~2007年医药学期刊,收集422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数据挖掘决策树法进行
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的表现及产生原因,从药物组成、安全性、有效性、药物经济学、质量标准、与化学药的联合应用等方面评述了中药注射剂的上市后再评价问题。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发展,现在的猪病越来越复杂,仅凭临床经验和病理剖检难以正确把握猪场疾病流行情况,最科学最有效的办法是借助专业实验室做流行病的抗体检测。从而
对有毒中药进行广泛、深入的安全性研究对趋利避害地精准使用这类中药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开展安全性评价是解决其安全性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应该以动态发展观为指导,从毒性预
身疼痛是比较常见的症状表现,也是比较难治的病证之一。在临床中仅用1个经方辨治身疼痛则有一定局限性,若能合用经方则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