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ia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脑卒中早期患者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DCS治疗组18例和伪刺激组19例。在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tDCS治疗组在采用tDCS阳极刺激运动皮质M1区的同步进行功能性电刺激踏车(FES-cycling)训练,伪刺激组则在tDCS伪刺激模式下同步进行FES-cycling锻炼,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并通过经颅磁刺激(TMS)检测其下肢初级运动皮质(M1区)大脑皮质运动阈值(CMT)和运动诱发电位(MEP)。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LE、MBI评分和TUG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DCS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FMA-LE评分和TUGT分别为(28.28±2.72)分和(18.04±3.09)s,与伪刺激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CMT、CL、CMCT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Amp则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DCS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CMT、Amp、CL、CMCT与伪刺激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训练可有效兴奋脑卒中早期患者运动皮质的兴奋性,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及下肢功能的改善。

其他文献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发病率低,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无明显特异性,需依靠病理学检查才能被确诊,在临床工作中极易被漏诊或误诊。本例患者以直肠溃疡性质待定被收治入院,经
考场阅读近年来所占比重越来越不容忽视,谈了针对诗词的点性阅读法;针对散文的横向阅读法;针对小说的纵向阅读法。 The proportion of examination room readings in recent
期刊
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才能既不与有限的课时冲突,又能让学生切身参与到实验当中;既不用受学校实验资源的限制,又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呢?这样如何科
期刊
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指臂丛、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于胸廓出口区域受到卡压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综合征,根据受压结构分神经型、动脉型及静脉型。其中神经型比例高达90%,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