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塑造人格浅析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等概念,在中国的人文科学领域,特别是哲学领域,逐渐流行起来。教育理论界也随后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从外部功能看,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内部心理结构看,主体性主要包括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人格。
  一、如何认识主体人格
  1.主体人格的定义
  主体人格:一般来说,主体人格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稳定态度,比如自信还是自卑,自强自勉还是自我放纵。主体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性、意志、情感的表现,是人的个性的充分彰显。主体人格就是健康的自我。
  2.人格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新型的完整的人”;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展;人在身体和精神,脑力和体力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成为全面占有自己本质的主人——自由人”;个人全面发展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具有高度的创造才能,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从全面才能的自由发展中产生创造性的生活表现”。据此,主体人格应是完满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内在统一,它应该具有创造性、自我实现、超越自我、充分发挥潜能等优秀品质,具有求真、求善、求美的本质要求。初中语文是各门学科中的一门主课,又是基础学科。初中语文内容最丰富,而且学科本身具有很多的人文因素。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思维训练以及能力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如何塑造学生的人格
  1.利用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塑造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
  2.利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学功能,塑造人格
  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美丑、善恶,提高鉴别能力,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之学会生活,学会处事,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做人。
  3.在写作教学中,塑造学生人格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文章大抵是在“物不平则鸣”和有感而发下写就的。对于一个练习写作的学生,我们常常忽略真实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这不能不说这是我们现行作文教学中最根本的失误。也只有反正这种错误的作文教学观念和行为,充分认识到丰富心灵的泽润培育、人生世相的深刻感悟、情感的真实展现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并贯穿于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使作文的获得生命。因此,情感的极大丰盈,心灵的培育和充分泽润,人生世相的真切体验和深刻感悟,情感的自然裸露和心灵的诚挚呼唤,才会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也就不会为作文而犯愁。更重要的是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运用作文的形式来表达出自己感情。这时候,作文就是学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心灵、真实的自己,也是他们真实的需要。
  人格的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人格的培养,无疑也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说在作文中,学生真实袒露情感,深刻体察人生世相,充分展示个性写作和自由作文,必将闪耀出作文生命的光辉。作为教师,应珍视这种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可贵的真实感情、真实心灵。因为这种真实心灵一旦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是对我们老师极大的信赖。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关注学生心理的成长、情感的丰润、意志的坚定、人格的完善。作文教学应更加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的渐次完美,以达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境界。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主体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例如,我在教学初二时,课本上有一篇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我饱含深情地讲述一位老师和她女儿之间的故事:该老师回忆女儿小时侯的趣事;讲述女儿长成之时,二人之间的“热吵冷战”;说现在对女儿的牵挂,女儿去北方上大学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最后,他拿出女儿上大学之后给他的一封信,信中是一个长大的女儿对父亲的理解和思念之情。同学们沉浸在他们父女之间的深情当中,不少同学还悄悄地拭泪。这位老师鼓励学生在信中与自己的亲人交流,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该老师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路,更深入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
  总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语文教学的航船势必沿着这一轨道航行,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知识,富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地位。语文教学也正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学科。
  
  (作者单位:河南省正阳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实验探究题作为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中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实验探究题往往比较灵活,学生比较容易失分,因此实验探究题答得好差,直接关系到科学考试的成败。下面笔者以2008年浙江省各地市的中考实验探究题为例,分析一下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命题特点:  一、注重对实验知识的考查  实验知识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以实验探究题为载体,在探究背景下考查实验知识是近几年中考题当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目前将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异常积聚所参与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病统称为共核蛋白病(synucleinopathy),包括Alzheimer病(AD)、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帕金森病(PD)、多系
牛脑包虫病是对牛危害比较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常出现地区性的规模化流行,严重制约养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本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主要症状与病理变化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了
鸭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多种临床表现的急性或慢性疾病,主要为关节炎、脐炎、腹膜炎以及皮肤疾患,有时会造成死亡,给养殖户造成损失。为了帮助广大养殖户更好
【摘要】实施情景教学与物理教学质量具有密切相关性,其本质在于情境与特定物理意义的结合,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追求,有利于物理兴趣的激发和思维启动以及记忆强化。  【关键词】情景教学;和谐;思维;创新  《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直观形象的物理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
鹌鹑球虫病是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2~10周龄的幼鹑最易感染,若发现病情较晚或治疗不当,常会引起大批死亡,大大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