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成才的基石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n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这些名言都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自然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我是吉林省柳河县孤山子镇一所小学的校长,从教三十余年,这么多年我总结得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细节,从点滴做起进行养成教育。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小学生因知识浅簿,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如弯腰捡起地上的杂物这以看似微不足道到的小事,并非人人能做到,处处能做到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良好习惯,我向学生讲了因为弯腰捡起地上纸屑而被大公司破格录用的故事,使学生知道,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弯腰,只是一个小小的纸屑,但却折射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二、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我要求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班级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先让班主任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三、积极组织培训,强化养成教育。
  我们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每周一的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培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开展“争当升旗手”、“争当护旗手”、“争当安全小卫士”、“争当校长小助手”等活动,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进行养成教育。
  “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做到不见实效不收兵,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六、增强合力,家校联手促进养成教育。
  我们常听说5 2=0的说法,意思是说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周一到周五,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周六周日两天。虽有些夸张,但充分说明了家长和学校教育不能一致的弊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所以,要征得家长的力量,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要统一。班里有些小朋友在学校完成作业很认真,书写工整,可是家庭作业书写潦草。时间一长,孩子的字会写不好,而且容易使孩子两面性。所以我要求班主任在家长会上请家长协助检查孩子家庭作业书写情况。同时讲清为什么这样做,家长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在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重点检查书写情况。和家长沟通不一定总是召开家长会,一封告家长书,一个电话都是和家长沟通的有效桥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且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坚持,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能提高认识,注重方法,常抓不懈,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的生活的角角落落,文明之花就会常开常艳。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考试与评价,是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还要关注学生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评价感受体验测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评价,是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也伴生了许多问题和困惑,我校开展的数学课堂“预习教学”模式已进行了近一学期,在此过程中如何使“预习”模式的教学过程更高效化是许多数学老师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数学预习不仅仅将教材中的例题读一遍,知道解题结果和答案就完事而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思考为什么、有什么疑
本文旨在解读精准扶贫中政府职能,分析精准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四项机制中政府职能现状,提出在合作型反贫困视角下的“五位一体”合作扶贫模式,精准定
【摘要】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这一特点进行评价,优化作文评价方式,在评改作文时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认识到合理的评改作文的态度对学生写作文的重要性。反之,不好的态度会使学生产生应付作文的心态,伤害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地作文评价呢?本文对其进行探讨,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期望结合成就感首因效应  一、注意首因效应,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摘要】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将这种学习方式渗透到小学课堂中,笔者以为不只是形式上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的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教师适时的点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以及在合作中学会总结提升,才能够创设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氛围,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关键词】合作探究点拨交流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渗透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