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绝对值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l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对值,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这一章的一个重点. 课本中给绝对值下的定义为: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作这个数的绝对值. 如果同学们觉得文字性的表述有些抽象,那么我们不妨使这句话具体一些.
  如图1,点A,B,C,D,E分别表示数轴上的有理数-5,-3.5,0,2.5,5. 通过图可以得到,点A到原点(0)的距离为5,即-5的绝对值为5,用符号语言表示为-5=5,以此类推,-3.5=3.5,0=0,2.5=2.5,5=5. 特别地,点C表示的数0到原点的距离为0,即0=0.
  通过上述推论我们得到: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个数,它的绝对值是负数呢?
  因为距离不可能是负数,所以a≥0(a为一切实数),即绝对值具有非负性,那么请看下题:
  例1 若x-1与y 2互为相反数,试求(x y)2002的值.
  【分析】因为x-1与y 2互为相反数,即x-1 y 2=0.
  又因为x-1≥0,y 2≥0,所以必有
  x-1=0,y 2=0,
  即x=1,y=-2.
  于是得到:(x y)2002=(1-2)2002=(-1)2002=1.
  通过上题的分析,我们得到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一个非负数都为0.目前我们学过的非负数,主要是绝对值和偶次幂(主要是平方)两种. 所以,如果今后遇到含绝对值或偶次幂的代数式,我们要尽量考虑整体代入.
  例2 若a=b,则a=b(a,b为一切实数),这句话是否正确?
  【分析】如果a,b同号,即a≥0,b≥0,或a≤0,b≤0,上述判断正确,但如果a,b异号,则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若a=2,b=-2,由绝对值定义,得a=b=2,但是a≠b,即上述判断不成立.
  由上题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因此在一些带有绝对值符号的题目中,往往要通过两数的符号(同号或异号)进行分类讨论.
  例3 数轴上有两个点. 已知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2,3,那么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并不难. 但是许多人在解答这道题目的时候,容易直接想到“3-2=1”,从而得到答案1.但实际上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答案.
  我们可以设这两个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有以下情况:
  a>0,b>0 1
  a<0,b<0 2
  a>0,b<0 3
  a<0,b>0 4
  当情况为1,2(即a,b同号)时,可得到a-b=1;
  但是如果情况为3,4(即a,b异号)时,那么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
  3-(-2)=2-(-3)=5.
  所以,在今后做题时,如果遇到牵涉绝对值的题目,我们最好多留意一下:这道题目是否需要分类讨论.
  同学们,绝对值是有理数中最基本的一个知识点.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发现,很多地方都会运用到绝对值. 所以,将绝对值这一小节吃透就显得尤为重要.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教师点评:绝对值是学生进入初中面对数学的第一个拦路虎,特别是含字母的代数式的绝对值,初学者对这个问题很头疼. 这个知识点掌握得好与坏,不仅对后面有理数的加减法定义的理解有帮助,对以后二次根式的一些应用都非常重要,是增强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指导老师:孙中兴)
其他文献
原题 (苏科版教材七上第22页习题2.3第4题)点A、B、C为数轴上的3点.  (1) 如果把点A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那么点A、B、C表示的数中,哪个数最小?  (2) 如果把点C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那么点B表示的数比点C表示的数大多少?  【解析】(1) 如果把点A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那么点A表示的数为-1,而B和C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3,因此点B表示的数最小.  (2) 如果把点C向左移
一、 精心选一选  1. 对于(-3)2与-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意义相同 B. 它们的结果相等  C. 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相等 D. 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不等  2. 若x是有理数,则x4 1一定( ).  A. 等于1 B. 大于1 C. 不小于1 D. 非负数  3. 点A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将A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此时A点所表示
期刊
本章涉及的内容影响深远,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仔细体会其中的思想,历年中考都有考题光顾本章. 现将今年各地中考题选取几题解析如下.  1. (2015·四川成都第7题)  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计算a-b的结果为( ).  A. a b B. a-b  C. b-a D. -a-b  【答案】C.  【解析】根据数轴上两数的特点判断出a、b的符号及绝对值的大小,再对a-b进行分析即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桌上有3只杯口都朝上的茶杯,每次翻转2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3只杯子的杯口全部朝下?7只杯口都朝上的茶杯每次翻转3只呢?如果用“ 1”或“-1”分别表示杯口“朝上”或“朝下”,你能用有理数的运算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下面我们通过操作探究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 动手操作 获得结论  探究一:取3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每次翻转其中1只,经过若干次翻转,能否使杯
同学们刚进七年级就学习到有理数,扩充了数系,开拓了自己的知识视野.有理数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所谓的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的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数学思想方法是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数学内容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  一、 数形结合思想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