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德育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德育作为教育的核心,渗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是必然的,小学低年级教师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而数学作为小学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更要注重德育在其日常教学中的渗透,在确保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加以培养学生的品格,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品学兼优的人。本文先是分析了德育教育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找出了德育教育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德育教育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对策。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低年级;数学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中,弘扬传统美德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以及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们的德育。而数学是小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们更应该在其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正处于疯狂接收外部知识的阶段,受教师影响较大,而数学在小学又占据小学生较多的时间,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耳濡目染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做事有主张、有计划,进而有利于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
  小学生正处于对懵懂阶段,不知道一些事物这样做是否正确。所以教师与家长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多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知道怎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是可以做的,怎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不可做的,让他们做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人。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3.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小学生的年龄小,学习能力强,而小学数学在所有课程中占用时间又比較多,因此这个阶段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了正确的认知就有利于小学生今后对各事物的看待与处理,也就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1.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
  受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们大都是“唯分数论”,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升学率,认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无关紧要。还有就是教师“注灌式”教学,把内容一股脑的塞给学生,却不关心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枯燥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想要形成好的学习氛围更加艰难,学习效率低下,无法达到德育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预期要达到的效果,收效甚微。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
  学生是教育的主题,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对整体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小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就能活跃教学课堂,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但是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没有巧妙的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实际的情况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不起兴趣,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导致数学知识的教学与德育教育出现相背离的情况。
  3.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乏味枯燥,而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并且他们思维活跃,对学习许多事物往往抱着三分钟的热度,因此很难在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因此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让他们主动性的学习,自觉的融入到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去,不利于德育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三、德育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对策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教学
  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素材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讲授,潜移默化的教学,学生们便会产生正确的道德观。例如在带领学生做题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爱心捐款”现象渗透在应用题的题中,比如,“我校在‘献爱心’活动中,班级内一共有50个人,其中一半人平均捐款了五元,一半人平均捐款了三元,那么班上同学一共捐款了多少钱呢?”对这题做了讲解后,教师可借助这道题中的“献爱心”主题,引导鼓励学生说:“如果我们都像班级集体捐款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学生们不由地展开议论:“全班50名学生,每月存10元,一个月就可以存500元,一年就可以存更多,若全校所有班级的同学都来捐款的话每年就可存的数额就更大了,这是很大一笔钱,可以很好地帮助山区儿童解决困境。”紧接着教师再抓住时机对学生们说道:“我们从小就应养成有‘爱心’,要有‘奉献’的精神。”通过这种在题中渗透生活素材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
  2.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进行教学
  教师们应该结合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例如,教师们可出这样一道题,“小明每天都在外吃饭,一天三餐,每餐都使用一双筷子,那么一个星期小明会使用多少双一次性筷子呢?”教师在讲解前可以带一双一次性筷子,问学生一次性筷子的来历,学生会说这是由木头制作的,继而教师们可以导出是伐树才会有筷子。然后播放伐树工作者大规模的伐树过程,一颗颗参天大树轰然倒地,一大片绿植变沙漠,这个视频肯定会给学生造成震撼的感受,会让学生发现到一次性筷子严重危害环境,进一步会威胁到一些地区的人民的日常生活。这节课后,学生们肯定收益颇丰,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进而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由此可知,德育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占据大部分教学时间的数学教学中。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有效的渗透的与教育,帮助低年级学生形成好的三观,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低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勇于创新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德才兼备才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评价,因此,低年级教师们不仅要注重“才”的教育,更要注重在“才”的教育中渗透“德”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赵雪艳.网络时代下的青少年德育[J].清风,2021(02):46-47.
  [2]杨立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J].吉林教育,2020(34):24-25.
  [3]王宇.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9):101.
  [4]李淑琴.浅议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J].学周刊,2020(06):73.
  [5]丁湘云.例谈《搜索引擎》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22):85.
其他文献
【摘要】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可以说,欣赏诗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让学生领会诗歌意境之韵,情感之美,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而这些都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发现诗的美,品味诗意,领略诗情?笔者在教授诗歌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关键词】诗歌;诗美;诗意;美读;意境  一、典故导入,激发
【摘要】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渗透与推进,加强高中生德育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重点。高中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完善,但在其价值导向和心理建设方面缺乏理性认知,在不良因素的干扰下难免产生错误的行为后果。然而,在当前高中德育培养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培养策略和组织形式,导致学生的思德品质难以有效提升。笔者结合实际情况,从培养现状、重要意义以及提升策略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革新,教学不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思维能力,就如同我们具备听、说、读、写能力一样重要。未来的孩子如果不会编程可能像现在不会英语的孩子一样让人担忧,会编程的孩子会有更多的机会与机器世界交互和创造人工智能这样的能力。本文从计算思维角度出发,阐述在编程猫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优势,并以“接苹果”一课为案例,展示在编程猫课程中运用思维导
【摘要】转化学困生已成为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等生一样重要,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只要我们对初中数学学困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学困生也可以一步步转化为优秀学生。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谈谈几种有效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在各学科中,数学科学困生相对较多,人们关注更甚,其形成的原因也十分
【摘要】小学生自我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小学生自己所应该具备的,能够满足其适应他们终身发展及其社会进步所需的一种必备性品格与关键技巧。所谓的必备性道德品质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品质,美育教师既是帮助形成完善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方式,又是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必备性道德品质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落实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核心素养进行教学中,审美判断与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理解有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道德品质
核心素养亦称“21世纪素养,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跨领域性与复杂性。依照新课程标准,学者们具体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维度。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英语教学者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却轻忽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形成。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中国式语法英语、中国式思维英语各处可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多文化视角,是小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教学理念。本文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理念,论述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探究的意义,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绘本教学的案例。  【关键词】 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绘本教学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课标》)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学习方式,
【摘要】文段赏析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赏析能力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最高体现形式。通过文段赏析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本文分别从“形式、指导和评价”三方面阐述对小学高年级文段赏析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赏析能力;兴趣;指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检查阅读成果通常是让学生写
【摘要】正面管教理念提出学生行为以目的为导向,本文借助正面管教的“错误目的表”工具解码学生行为信息,并运用正面管教的理念——不严厉不娇纵,和善而坚定地给学生有效的激励以塑造学生自信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  【关键词】正面管教;不当行为;信息解码;激励策略  “正面管教”理论主要是侧重于相互沟通的一个教育体系,在班级管理上通过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方式实践管教学生。这种坚定又和善的德
【摘要】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拥有生命的活力,成为走入学生心灵的课程,需要思考与反思。不断创设生活化情境,强化体验式研究,从生活化教学中追寻价值旨归与实践构建路径,力求让课程回归人本,寻回德性教育的本质,重新赋予思政课堂应有的魅力,这是我们的教育使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创设情境;情景体验;教学实效性  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道德生活、法治生活与学生的当下生活形影不离。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