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类本科生“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sof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种子生物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面对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这个问题,文章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其发展亟须一批创新复合型的种业人才。“种子生物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在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园艺学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教学内容层次化
  培养创新复合型的种业人才,先要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种子生物学”的知识内容较多且涉及面广,加上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因而系统深入的学习令学生很难坚持下去。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养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自学习惯,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就是将教学内容分层[1]。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两层,深度和难度依次上升。第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种子生物学”各章节的相关概念、类型及一般过程等。教师先进行这一层次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学习非常轻松,而且还能系统全面地把握“种子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恰恰是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然后教师通过考核手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较好地完成第一层次的学习之后,教师逐步进入第二层次的教学,即“种子生物学”各章节的相关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这一层次的教学学生会感到吃力,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最终理解和掌握更深层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二、“启发式教与探索式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教育的主流形式依然是灌输型教育,即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则处于绝对的被动地位,表现为被动地听和记。灌输型教育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不断上升。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要树立起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导,最终过渡为把教師的角色定位于引导和启发的角色。
  为了激发学生的自学潜力,教师“启发式教”主要通过问题教学法进行[2],教师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教师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由浅入深地探索其内在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比如,农业生产中,采用未通过休眠期的种子播种后出苗率很低,出苗时间延长,耽误生产时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要提高出苗率不耽误生产时机,就必须打破种子的休眠,而要打破种子的休眠,就必须找到种子休眠的原因,继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析种子休眠的原因。最后,学生会自觉地根据种子不同的休眠原因去寻找对应的方法打破休眠,从而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启发式教与探索式学”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专业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宝贵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极大地提升了自学能力。
  三、“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并重”的考核模式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期末考试又是检验学生是否系统全面掌握一门课程的主要方式。目前,学生平时不学、期末突击复习的现象普遍,因为学生利用短时间的强化记忆就能通过期末考试。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应试能力日益增强,而最为重要的自学能力却无法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这是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并重”的考核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平时更加努力地学习,逐步提升自学能力,也可以让教师从中及时找出共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在“种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高校要遵循“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大批能更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独立创新能力的种业人才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广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9).
  [2]林海荣.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36).
  作者简介:王建武(1980—),男,山西运城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种子生物学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从我国旅游管理项目管理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基于信息化视角我国旅游管理项目管理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旅游管理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参考意见,以此来推动旅游管理项目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进行,同时实现对旅游管理项目资金的合理应用,进而推动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视角;旅游管理项目;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7-0075-
摘 要:临床见习属于医学生实践的重要阶段,在传统见习教学中,存在理论实践脱节、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医学生微生物检验见习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对医学生微生物检验见习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做出总结。  关键词:医学生;微生物检验;见习;教学质量  一、医学生微生物检验见习教学的常见问题  (1)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微生物检验技术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速度无法与现有的技术更新速度同步,学
摘 要:时代快速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大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系统教育后,即将步入社会,开始自我职业发展生涯,因此大学的教育水平和效果显得格外重要。在我国高校管理中,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是较为重要的两方面,在工作推进中既有相互作用,也有交叉重叠。若学校没能及时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将给后期的各项工作开展形成阻力。作者分析了高校管理中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并对两者如何协调发展给予了建议,
【摘 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写作作为培养学习者思辨能力的最有效课程,对于个人的生活、工作,乃至国家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写作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交流对写作的需求。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是一门需要投入研究的重点方向: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教改趋势,写作教学中
摘 要: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引进生活化教学理念,将英语知识与生活问题有机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教学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英语;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1-0041-01  一、把握教学方向,有效利用教育资源  小学英
摘 要:文章以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为重点进行阐述,从趣味性教学法在表内乘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混合运算方面加强训练、优化有余数除法的应用策略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对乘除法的优化策略进行应用,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为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关键词:乘除法教学;趣味性教学法;混合运算  一、趣味性教学法在表内乘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在传统表内乘法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应
摘 要:小学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學的主体,其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传统的教学模式较易忽视学生的情感,导致学生无法对学习保持热情。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激励教育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兴趣的培养。文章针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实施策略  一、激励教育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