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学》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uh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分析《酒店管理学》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现状和该课程在具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 课程建设 酒店管理 现状 改革构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12-02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近几年围绕高职高专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一直在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酒店管理学》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一、高职高专《酒店管理学》教学现状
  《酒店管理学》是酒店管理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的后续课程有《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营销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本课程与后续课程共同构成酒店服务与管理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主线,从而实现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课程基于酒店中层管理人员及基层服务人员职业能力、工作过程、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来确定课程目标,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而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依据职业能力的培育选择课程内容,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来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上以“学以致用”为原则,改变原来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编排内容,真正地根据酒店实际工作岗位需要,按照实际工作情境来设计课程,在原知识结构中进行提炼、取舍,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实践知识“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
  经过《酒店管理学》的实际教学,笔者认为此课程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三个缺乏”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酒店管理学》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实施中面临的难题。
  1.学生缺乏管理学基础知识。本课程参考学时60学时,课程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饭店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趋势;掌握饭店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理解饭店组织结构及各部门人员职责,掌握饭店各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及管理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饭店有所认知,对饭店各管理部门及直接对客服务部门有所了解,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缺乏基础的管理学理论知识,这就给酒店管理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一些困难。既要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又要讲各管理部门及直接对客部门的管理知识。这样就造成教学内容多而杂,没有重点,有些教学内容由于课时所限只能泛泛地讲讲,不能深入。学生反映整个学期这门课讲的内容不少,但重点却不突出,多而杂的内容很难在脑中形成完整、全面、系统的框架。
  2.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在《酒店管理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本课程的性质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涉及面广、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以当前酒店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酒店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酒店及酒店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悉酒店的基本业务和技能,明确酒店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培养掌握酒店管理知识、具有服务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然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践性很强,就应该在课程设计上有实践教学环节,而目前的“酒店管理学”课程设计却缺失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还是偏重理论,难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3.缺乏综合性的考核方式。《酒店管理学》在过去的考核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问题。常常出现学生“考试背笔记,考完就忘记”的现象。由于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实习结束后,对《酒店管理学》的主要内容记忆模糊。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学完能记住,记住会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个任务作为考核项目,既考核理论知识,也考核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综合性的考核可以通过运用理论知识加强记忆,加强理解,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知识。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特点
  1.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开设酒店管理学之前没有学过相应的管理学基础,缺乏相应的管理学理念,直接开设酒店管理学就需要补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这一课,才便于学生理解酒店管理的相关知识。但酒店管理学只有60课时,很难系统地讲授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只能粗略简要地讲解一些管理学的基本常识。
  2.学习目标不明确。酒店管理学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不了解,因此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也不明确。在原先的课程改革中,对本课程进行了模块化教学,将本课程分为饭店认知模块、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酒店市场营销模块、酒店服务质量管理模块以及酒店物资与设备管理模块。五个模块虽然包含了酒店的主要部门的管理内容,但是在讲解过程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再加上和学生工作实际结合不紧密,学习重点不突出,影响到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3.学生缺乏应用能力。在目前的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上课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没有生动的案例教学,纯理论讲授枯燥乏味,造成学生不会学习,不想学习。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滞后,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内教材中,无法真正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企业的结合,酒店管理学理论教学不能向实践教学转化,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学生缺乏技术应用能力,一遇到需要进行职业能力判断的灵活性问题就束手无策。
  三、酒店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构想
  1.切实贯彻“工学结合”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突出实验、实训、实习三个重要环节。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应切实贯彻“工学结合”的指导方针,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位置。   2.将酒店管理学课程进行分解或者重构。在酒店管理学教学中,针对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理论知识讲解不够深入,对酒店认知不够的问题,建议将酒店管理学课程一分为二,分为《管理学基础》和《酒店认知》。《管理学基础》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至少64学时。以理论讲授为主,从管理和管理者、管理决策、战略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七个部分来重点介绍管理学相关理论及知识点。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来说,管理学的理论是之后学习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基础,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而《酒店认知》课程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课时控制在34学时左右即可,重点在于讲解饭店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各对客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带着管理学的基本理念去认识酒店。此课程可以采用参观酒店、自主调查酒店各部门、期末集中实习等方式完成。这样理论加实践可以使学生对酒店有一个综合认识。在实习中学生除了对实习部门有所了解,还可以对其他部门进行调研,实习结束后写出调查报告,返校后有利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3.《酒店认知》主要教学内容。《酒店认知》参考学时34学时,理实一体,其主要教学内容采用模块、项目、任务三者结合,在每个大模块下有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下有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将理论知识项目化、实践知识任务化,以酒店实际部门人力资源部、营销部、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财务部等等的管理要求来设置课程。当学生学完课程后能熟知酒店各工作部门,通过4个月集中实习并能基本胜任酒店工作。其主要教学内容设计见模块项目任务表。
  4.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还能促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际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改革后的考核方法可采用平时评价、项目评价、期末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各占总分比例为10%,60%,30%,合计100分。
  (1)平时评价以出勤率为主,总分比例为10%。计10分。
  (2)项目评价注重个人与团队合作、课堂提问、实践操作、项目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每个项目设定权重,评定出项目成绩和加权平均,折合后,最终占总分比例为60%,计60分。
  (3)课程结束时进行期末考核,以综合项目考核为主,主要是通过4个月的综合实习,结合管理学基础写一篇调查报告,占30%,计30分。
  参考文献:
  1.徐桥猛.现代酒店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静波,翟亮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实践.湖南工程学院,2010(4)
  (作者单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山西太原 030027)
  (责编:郑钊)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旅游业都被界定为服务业,以提供旅游服务为主,但是随着需求和产业的不断升级,旅游业与制造业融合的趋势日益凸显,特别是对旅游装备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
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汪传旭工作室是由上海海事大学航运管理与物流决策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曙光学者、交通运输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汪传旭教授领衔的以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为
在论证我国援外进行金融化运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我国援外金融化运作的重要途径,提出援外结算人民币化、建立中国对外援助银行等8个具体建议,并建议我国制定明
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分中心作为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分支机构,于2009年10月成立,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为上海大学分中心授牌。中心旨在构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实质性合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检验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有助于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针对当前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面普遍存在的指标权重主观性强、指标量化缺乏依据、信息损失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将云模型和熵权有机结合,建立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例中,充分考虑了评价中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有效。  关键词:课堂教
根据国家“十二五”流通业规划的初步构想,电子商务的市场容量将从2010年的4.5万亿元增加到12万亿元以上,并将成为扩消费的重要渠道。“十二五”期间,必将是电子商务产业链整合优
摘 要:文章从校园文化与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出发,阐明了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有着增强高职院校的凝聚力、自觉规范行为、自我控制等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对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起保障作用。同时指出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内部控制目标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和不协调之处,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 内部控制
摘要:国有资产是高职高专院校重要的经济资源,是高职高专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营运效益,合理配置资产资源。文章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论证了资产管理信息体系建立的意义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有资产 管理信息系统 高职高专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