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方可任鸟飞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nh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改确已取得些许成效,但是对学生束缚过紧的状况依然存在,教学仍然没有冲破制造“标准件”的桎梏,学生依然是教师手中的提线木偶,不是真正的“人”,而这种状况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认为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首要任务就是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即解放学生的头脑,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和自由活动的空间。
  首先,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是为了激活学生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发展中的儿童拥有绝对主体性,而活动与自由是绝对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所谓“自由”,从本源意义上讲,有两个意思,一是“自根性”,即自己以自己为“根由”。人首先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其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表现自己。二是全面性,人能够在活动建造中与世界建立一种普遍联系,不仅按任何一个物种的尺度(真的、合规律的尺度)来建造,而且能处处把自身内在的尺度(善的、合目的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而,人最终还能按规律来进行活动建造。故人的活动是全面的,且也是自由的。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目的就在于激活儿童自我发展的内源因素,即天赋主体性,使之转化为现实的儿童自我创造、自我确证与自我实现之“活动”。
  其次,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更有利于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外部条件。个性教育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活力,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鼓励学生的创造行为。为此就要为学生提供一种特殊的环境,让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丰富的自由活动可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统一体,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学生可以在自由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体验自身的力量,发挥自己的潜能。
  如何为学生的“自由”努力创造条件,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营造学生心灵自由的氛围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视为求知道路的朋友和同志,用博大的民主胸襟与学生交流感情,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把成功与欢乐给予每个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解除一切束缚头脑的清规戒律和条条框框,要尊重学生思考的批判性和思想的独特性。像北京的宁鸿彬老师那样,要求学生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对学生三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三允许(允许学生说错、允许改正观点、允许保留意见)。例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渗透作品,意会意义,品味语言,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得出正确而又新颖的见解,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抒写心灵,采用独创性的形式,发表独创性的思想,去矫饰,说真话,写真情。
  2.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
  改革以统一规格制造标准件的教育模式,从大的方面说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发展的方向、速率和程度。从研究学生差异入手,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选择,在层次上允许上下滚动,同时“鼓励超前”和“允许落后”。从小的方面说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例如,让学生做一定数量的作业,但是不规定具体内容,作文不要求写统一的题目,不规定具体的形式;每周留出一至二节语文课,让学生到图书馆挑选自己喜爱的报纸杂志去读,并写读书笔记或做知识卡片;课外活动更应给学生自由,如开展影评、诗赛、朗诵、演讲等活动。没有哪一项活动限定哪一个学生可以参加,也不规定每一个学生非参加不可。
  3.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空
  切实改革课堂教学,坚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指导思想,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把学生从“灌、抱、喂”中解放出来,多启发,重引导,授方法,让学生动脑思,动眼看,动口说,动耳听,动手练,尽可能为学生的自由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尽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外作业,减少考试次数,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像爱惜金子一样爱惜学生的自由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读自己想读的书,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让学生到绚丽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感受、实践和创造。
  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凭借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对学生加强宏观指导,既让学生享受充分自由,又不违背语文教育的宗旨。努力把语文教育变为肯定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生活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投身于自由创造时感受自身能力和创造结果的双重激励的经验,获得高于生存目的的价值取向,成为自由全面发展而又有个性特长的新人。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翻开学生的习作,假话、空话、套话连篇。有些学生作文刻意拼凑名言警句,套用范文格式,追求形式上的“时髦”、“亮点”,其实际却是“败絮其中”。这些现象是学生写作情绪低落惰性心理的表现。    一、必须正确认识学生作文中惰性的心理倾向    反思学生作文中的惰性心理倾向,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  (一)生活圈子的狭小,使学生作文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大多数学生的每天生活是“家庭—学校”两点一
摘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显著,要解决这些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教育也日益重要,地理教育应承担起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思想;培养  由联合国制定的《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国际实施计划(2005—2014)》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即为提高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可持续、公正态度,获得维护和改善生存发
漫画题是近年中考的考试类型之一,中考政治漫画题以漫画为载体命题,使卷面活泼、美观,是一种新颖题型。漫画取材丰富,角度多变,往往以辛辣的讽刺手段来揭露问题的实质,用形象生动的形式来启迪人们领会深刻的道理。多年来,中考漫画题以其特有的功能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而掌握好漫画题的解题方法非常重要。    一、了解漫画题的类型    漫画题的类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漫画类选择题;一种是主观性漫画题。漫画类
一次,我在批改本班学生的看图作文时,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全班54人,有20人的作文是交白卷,有13人的作文只写了一行字,其余的学生最多也只写了四五行字,而且他们的作文都是漏洞百出,不堪入目。总结一下,有以下四个问题:①思路混乱,有的意思上面已经提及,下面又再次出现;②语法错误、时态错误、句式错误以及单词拼写错误很多;③完全是中文翻译,不懂得英语的语言结构;④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性较差,缺少衔接,与其说
2007年高考已谢幕,各地高考试题先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I、Ⅱ中的历史试题虽各有差异,各具特色,但也呈现许多共性。这些共性之处体现出的命题指导思想将会对08届高三师生备考提供了新的复习思路和有益借鉴。    一、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命题思路的共同点    1、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体现的知识考点,大都是教材和考纲
我们在语文课堂中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的现状令人担忧。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转变后进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特抛砖引玉,期待各位同行和专家的指教。    一、从基础出发,给后进生成功的体验    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有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止境的意念和力量。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多创造一些机会或有意制造一些机会给后进生表现自我,并且在他们成
10年前,美国和它的盟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为由发动了战争。尽管遭到世界各地的反对,且没有联合国的授权,2003年3月仍有大规模的武装部队被部署到了伊拉克,紧随其后的便是大规模的空袭。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军没有遇到多少阻击,巴格达很快就陷落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发表对伊作战“任务完成”演讲的几年后,在教派冲突、基地组织叛乱、境外组织以及占领地管理不善的推动下,伊战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10年后,我们
一、融洽和谐的关系,积极健康的氛围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会备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的注意力也就会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新的信息的输入就会容易吸收。作为教师,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要沟通课堂内外,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充分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 实践活动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
10月20日,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在新加坡会晤了淡马锡控股主席林文兴。在剧烈变化的当今全球商业环境下,两家公司都面临着挑战:联想控股的核心资产之一PC制造陷入低迷,淡马锡出现了多年来首次净值大幅减少,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规划投资方向和未来发展,两位商界领袖交流了彼此的心得。  这是柳传志作为新加坡连氏杰出访问学者的行程之一。  连瀛洲纪念奖学金由新加坡政府与连氏基金会共同出2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