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迷一生:精神的生长、迷失、参天与断崖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祥子悲惨而凄迷的一生,有四大重要的精神烙痕:突然闯入,不可忽视的人生刻度;倏然而去,难以磨灭的酸楚印迹;卓尔不群,让人敬仰的精神姿态;自甘堕落,精神坍塌的无边苦痛,它们忠实地记录着祥子的精神由生长、迷失、参天到断崖的全过程。
  关键词:《骆驼祥子》 突然闯入 倏然而去 卓尔不群 自甘堕落
  祥子凄迷的一生,是其精神生长、迷失、参天到断崖的一生,有着清晰的轨迹和深深的烙痕。若要深度走进祥子的精神世界,则须在“突然闯入”“倏然而去”“卓尔不群”和“自甘堕落”前驻足,凝望,沉思。
  一、突然闯入,不可忽视的人生刻度
  突然闯入,刹那间的冲击,常常会定格成一种永恒,有着非凡的意义。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曾有过突然闯入,或让你痛不欲生,或让你缠绵辗转,或让你酣然沉醉,或让你永生难忘……突然闯入,留下了人生的刻度。
  广阔视域的小说,常会安排很多突然闯入。叙述沿着一个方向平缓地推进,突然闯入一个人物、一个情节、一段故事、一种情思,心灵便留下了一道道烙痕,这些或浅或深的烙痕就连成了人生轨迹。它们忠实地记录着不可忽视的人生刻度。阅读小说,要格外注意这些突然闯入。
  祥子的一生有几次重大的突然闯入。第一次要数突然闯入的一种思绪:“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也得买车!”如果没有这个突然闯入的思绪,祥子一辈子都会像其他租车拉车的车夫一样,一眼便能望到岁月的尽头。这个突然闯入的思绪,开启了祥子悲壮的一生,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第二次突然闯入的是一件事——混战的军阀入城,大兵抢走了他三年含辛茹苦的梦想。“大时代”的浪潮,忽然冲到小人物的身上,灭顶般的灾难。丢车了,大病一场,失魂一般,猝不及防的时代浪潮的闯入,在祥子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巨大的疮疤。小人物,就像一阵风过随意翻飞的秋天落叶。
  第三次突然闯入的是一个人——虎妞。丢车的落魄,让虎妞乘虚而入,就这样突然闯入了祥子的生活。虎妞的突然闯入,给祥子本来就皱皱巴巴的心添上了沉重的负担。败落,始于内心。心上了枷锁的人,注定一生仓皇。虎妞,就是给祥子上锁的人。
  第四次突然闯入的是孙侦探。当初的乱兵排长摇身变成了侦探,可怕的是他如魅影一般再次闯入祥子的生活,抢变成了敲诈,枪变成了小刀,一点点割祥子的心和梦想。仇恨,源于侵凌和掠夺。孙侦探,在祥子的心间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让它蓬勃生长。
  第五次突然闯入的是小福子。小福子的突然闯入,给祥子昏暗破碎的生活投来了一抹亮光。这抹亮色就像一根绳索,可以拉起渐渐沉入深渊的一颗沉重的心,甚至可以唤醒另一个春天。可绳索本身经岁月的侵蚀已然腐化,让高高伸出的手臂和希望再次掉进万丈深渊。希望,有时比绝望还痛苦。
  突然闯入的还有曹先生、老马和夏太太。曹先生是真正给祥子带来光亮的人,只可惜来得太迟,沙漠里的一汪绿洲,终被漫天的风沙所淹没。老马是一面镜子,让祥子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心间吹进的是飕飕的冷风,清醒,比愚钝和麻木更可怕。夏太太就是深渊下的一双手,紧紧拽着祥子的命。挣扎,挣脱,放弃,绝望,最终自己也变成了深渊里的一双手,想紧紧地再拽着别人的命。
  接连不断的突然闯入,像一颗颗钉子,钉在祥子悲苦一生的命运上,似一座座墓碑。这些突然闯入,是机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是祥子专有,还是人人共存?突然闯入的梦想,是该怀揣,还是该放弃?
  如此说来,突然闯入不光记录着祥子不可忽视的人生刻度,也记录着社会和时代的深深烙痕。
  二、倏然而去,难以磨灭的酸楚印迹
  倏然而去的,可能是一件物、一个人、一段情感、一个梦想……常常伴随着不舍、难安和神伤,在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酸楚印痕。乱世里的小人物,尤为如此。
  倏然而去,如同年迈多子的老人,含辛茹苦地将孩子们一个个养大,可不肖子孙的一次次疏远与逃离,针扎,沮丧,恐惧,孤独,绝望,慢慢颓逝于人生终点。许多次让人叹息的倏然而去,忠实地刻录着心灵深处的忧伤,串成祥子伤痛的一生。读祥子,一定要在倏然而去前驻足、凝望和回味,否则,很难走进他酸楚的一生。
  车,是祥子一生的梦想,是他的命。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守望,多少次拼命地挥汗与奔跑,才挣来人生的第一辆车!他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隆重,自豪,像等来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他待车如子,呵护备至。可突如其来的大兵,抢走了他的车,掠夺了他苦心经营的梦想。“凭什么”的呼喊,撕心裂肺,让他大病一场,差一点要了他的命。第一辆车,是祥子一生的高峰,它的倏然而去,在祥子的心间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巨大疮疤。
  闷葫芦罐儿,积攒着祥子第二次买车的梦想。为了它,着魔似的奔跑,流血破头也在所不惜;换来的几张票子,总是数了又数,郑重其事地放在罐里,像完成一次朝圣,虔诚无比。孙侦探以凌欺、恃强、入侵者的姿态,当面夺走了他辛苦积攒的梦想。亲手奉送,万般不舍,落荒而敗。敲诈,比劫掠要歹毒千万倍,它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破坏性极强的地震,让祥子所有的心血都轰然而去,倏然间被毁灭、埋葬。闷葫芦罐儿的消逝,让祥子变得有些颓废,不再那么要强,不再那样卓尔不群。
  虎妞,给祥子的精神戴上枷锁的人,原本分居在两个世界,却鬼使神差地走到了一起。虎妞越紧贴,祥子就越瞧不起她,她成了祥子沉重的精神包袱,想甩也甩不掉。她难产而死,按理说对祥子是一种解脱,可沉重的生活压力又把他拽向了无底的深渊。倏然而去,本是一次彻底的精神解放,可更像是一场生活的罹难。
  小福子,比祥子还命苦,但精神独立,善良要强,小福子是祥子的精神同盟。两个同病相怜的人,相互取暖;心灵深处的通达,重燃了祥子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小福子,这个几经摧残、满心疮痍的孱弱女子,竟成了祥子的精神依靠。然而小福子用自杀来捍卫精神的洁白,自绝生命,像一颗威力无比的炸弹,震塌了祥子的精神世界。从此,祥子的生活、精神一片混沌与荒芜。自强,要好,坚韧,善良……夺门而出;仇恨,吃喝嫖赌,作践,麻木,堕落……接踵而至。祥子,已由健康洁净的人,蜕化成行尸走肉。
其他文献
摘 要:古代朝鲜编纂的中国诗歌选本呈现出古代朝鲜汉诗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朝鲜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在理学视域下论诗的文学思想,而朝鲜王朝后期拈出“天机”与质、真的诗学范畴,有重提文学艺术标准的倾向。  关键词:朝鲜汉诗 选本 朱熹 温柔敦厚 性情  古代朝鲜是域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全面、最深刻的国家。中国诗学,作为朝鲜汉诗的源头,从诗学观念、师法典范、艺术形式等方面深刻影响、全面塑造了朝鲜汉诗的创
摘 要: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克洛德和爱斯梅拉达两位重要人物,他们的命运不幸地交织在一起,造成了《巴黎圣母院》中的悲剧。本文根据雨果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以《巴黎圣母院》中对克洛德的头部与爱斯梅拉达的脚部描写为出发点,探究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中所体现出的艺术技巧和美学观念。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 爱斯梅拉达 塑造  《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他深刻地表现了1
摘 要: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同时也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儒家的四大圣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三不朽”者,王阳明及其创立的心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自新世纪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阳明热”,其表征之一就是多部“阳明戏”创排上演。无论是戏曲版“阳明戏”,还是话剧版“阳明戏”,都对王阳明及其心学有着独到的理解。绍兴文理学院原创大型历史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一方面从当前几部“阳
摘 要:周浩晖是中国当代极具个人写作风格的悬疑小说家。本文以他的小说《邪恶催眠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不仅指出周浩晖善于心理悬疑的个人写作风格,也分析了心理悬疑含义。一是写作目的,通过不断设置悬念给读者心理上的追寻和暗示,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小说用催眠营造神秘文化氛围。二是主题,用人性营造和解释悬念,使读者关注人性。与此同时,我也探讨周浩晖对于催眠的态度,认为他将悬疑小说与传统侦探小说相
摘 要: 动荡的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三雄以及其臣下,各展雄才,其心、其意有异,且随时局变化而变换,这种“三心二意”激荡三国风云,让三国这段历史更加精彩纷呈。  关键词:三心 “贰”意 三国  本文所谓三心,重在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三雄之心异,心异则争,于是有官渡之战袁、曹之争,刘备为袁绍一方以抗曹操,有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盟以抗曹操,有猇亭之战孙权向曹魏称臣以抗刘备。“二”之解释有三:一
摘 要:反腐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要处理好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处理好文学本体与主体的关系。《人民的名义》中,作者周梅森用外在式叙述者的方式,营造了叙述学意义上的虚构性文本,从而实现了本体意义上的自我逃脱;但他又以精心的构建传达出现实主义文学的铿锵之声,体现了主体意义上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人民的名义》 叙述学 反腐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2017年,电视剧《人
摘要:城市化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中国当代小说尤其是21世纪以来,反映城市化发展的作品逐渐增多。但在作者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城市化层面上,也有不足与缺憾。集中表现在城市化表象之下,挖掘城市性与城市人的现代性方面。本文以郝群(慕容雪村)的《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冯慧的《群生沸腾》为例,对城市化书写的不足与缺憾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化书写 城市性 伦理构建 中国当代小说  截至2017年,中国
摘 要: 舒婷是朦胧诗人中的女性代表,在20世纪80年代她一反政治抒情诗的“大我”常态,创作了新时期女性“自我”形象,唱响了新时期女性主义诗歌创作的“先声”。本文通过分析诗人诗中的几类女性形象,如追求平等自由、崇尚独立的女性,温柔善良又关怀他人的女性,追求理想且有反叛意识的女性,探究舒婷对自由平等理想的追求以及同时蕴含的传统美德意识,肯定其难能可贵的、由时代变革孕育而生的新与旧的转变。  关键词
摘 要:《尘埃落定》自问世以来便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并摘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桂冠,大多数学者从民族、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文本分析,但就其艺术手法而言,复调性构成了其独有的叙事系统,本文主要从人物语言、结构、文化三个方面分析这部小说的这一特性,以便能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  关键词:《尘埃落定》 复调性 语言 结构 文化  20世纪20年代,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
摘 要:王安忆的《小城之恋》一发表,就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坛引起了剧烈的震动。这部作品不同于她之前的所有作品,它通过对男女之间两性关系的描写,表现出对男权话语的颠覆以及女性意识的崛起。  关键词:《小城之恋》 情欲描写 女性意识  20世纪80年代,王安忆的小说《小城之恋》一发表,就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的中国文坛来讲,作品中大量的性描写,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