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介绍了电站磨煤机用YTM630-8 1250kW 6kV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研制过程。通过具体分析和试验,详细介绍了此型号电机的结构设计及性能参数。
关键词: 磨煤机用异步电动机 高起动转矩 结构设计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高速发展,电厂电站对各种电动机的需求越来越大。电站磨煤机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使用环境恶劣,启动频繁,起动转矩要求较高,国内过去一直选用JS老系列产品相配套,电机事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磨煤机制造技术的引进和发展,电机行业正逐步开发相适应的磨煤机专用电机。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我公司开发研制了YTM630-8 1250kW 6kV筒式磨煤机用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用于拖动磨煤机。该电机的研制成功既解决了国家重点工程的配套急需,同时也为开发YTM系列电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此研发出来YTM系列6KV磨煤机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是按照机械部标准JB/T7128-93开发设计的产品,专门用于电站、矿山、冶金等行业的各种磨煤机配套,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堵转转矩大、运行可靠、安装维修方便。
⑻ 电机的定子绕组应能承受为时1min的耐电压试验而不发生击穿,试验电压的频率为50Hz,电压波形尽可能为正弦波形,电压的有效值为两倍额定电压加1000V。
⑼ 电机能在额定电压下直接起动。
⑽电机在环境温度下可连续起动两次,在第二次起动之间自然停机。
⑾电机温度不超过其额定负载运行温度时,起动一次。
三、结构设计
⑴定子
定子铁芯使用DW470-50硅钢片叠压而成,冲片叠压系数不低于0.95。芯内外径公差应保证外压装定子铁芯同轴度的工艺要求。采用径向通风道结构。定子采用外压装,即以冲片的内圆定位,利用外压装的涨胎工具,将冲片在压床上压紧后用扣片将其扣紧,经过嵌线、浸漆后,铁芯与筋配合焊接,再与机座以过盈配合压入。
定子绕组用环氧玻璃布板槽楔固定,绕组相邻端部用玻璃丝箍绳定距固定,端部接线采用银铜焊接。定子引线与接头采用强力冷挤压而成,线圈按标准规定进行耐压及防电晕试验后,整个定子铁芯采用VPI真空加压浸漆工艺,这样整浸后,绕组端部和直线部位固化成整体,从而减小匝间短路的可能,同时,浸渍漆充分占满槽内空间,提高散热性能。
⑵转子
a)转轴
轴采用35#碳素钢,焊接性能较好,焊有六条支撑转子铁芯的矩形辐板。辐板是低碳素钢,它与轴用双边连续深层充填焊,焊后进行热处理,以便消除内应力。辐板结构焊接轴刚性好,轴的挠度小,每台电机节约钢材300kg左右。轴的辐板外径与转子铁芯内孔为过盈配合,在一块辐板的外表面铣出轴向键槽,通过轴向长键来固定铁芯。
b)转子铁芯
转子冲片同定子铁芯冲片一样,采用DW470-50硅钢片,采用径向通风道结构。转子铁芯通风道与定子铁芯通风道对齐,数量相同,宽度都为10mm。转子铁芯沿轴向分为十四段,每段间由径向通风道隔开,每个通风道由一片通风槽板与另一片焊有通风槽片的通风槽板组成。当迭压后,铁芯两端用转子齿压板固定,然后用压力将铁芯压紧,并用弧键与齿压板焊接固定。
c)转子与端环(铸铝转子)
笼形转子用符合GB/T1196标准的铝AL99.7浇铸而成,注意铸铝时不得有漏铝堵塞通風道。铸铝转子整体刚性好,运行可靠性高,并具有转速高、效率高等特点。
d)静平衡
将作过静平衡的内风扇装上并固定,同时将外风扇临时性地装上,然后对整个转子核静平衡。
⑶轴承与润滑
轴承采用滚动轴承,轴承牌号为:轴伸端NU238M/C3;非轴伸端NU238M/C3+6238M/C3。两个滚动轴承分别装在机座两端的端盖上。
为了防止产生轴电流,在非轴伸端进行绝缘处理。
⑷接线盒
接线盒的位置,从轴伸端看,位于电机的右侧。接线盒用钢板焊接而成,并用耐热橡胶密封,以保证它的防爆性及防尘性。接线盒盖焊有护套,避免产生火花飞溅。
⑸空-空冷却器
空-空冷却器采用箱体结构,由钢板和钢管焊接而成。钢管装入两端端板后,在管口进行挤涨,使其与端板紧密配合并卡位。空-空冷却器用耐热橡胶带密封,用螺栓固定在机座上。
⑹风扇全部采用钢板焊接,它与转轴采用轻度过盈配合。为防止风扇与转轴产生相对旋转,故采用键固定。用键固定还可以保证风扇拆卸和重装后,转子仍能平衡。为防止风扇发生轴向串动,因此将风扇与转子辐板用螺栓联接,中间垫以止动垫圈防止螺栓松动。外风扇由于外径大,故采用风扇座,风扇支架与风扇叶装配,风扇座与轴过盈配合,并用键和卡圈固定。
⑺通风系统
⑻空间加热器
五、总结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该电站磨煤机用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YTM630-8 1250kW 6kV满足国家及行业标准,实现了运行安全可靠、维修方便、结构合理、重量较轻、提高材料利用率等目标,各项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机械电子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中国电机标准宣贯资料》。
[2]湘潭电机厂:《交流电机设计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77。
[3]许实章:《电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4]陈世坤:《电机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张卫平(1980-),工程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 磨煤机用异步电动机 高起动转矩 结构设计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高速发展,电厂电站对各种电动机的需求越来越大。电站磨煤机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使用环境恶劣,启动频繁,起动转矩要求较高,国内过去一直选用JS老系列产品相配套,电机事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磨煤机制造技术的引进和发展,电机行业正逐步开发相适应的磨煤机专用电机。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我公司开发研制了YTM630-8 1250kW 6kV筒式磨煤机用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用于拖动磨煤机。该电机的研制成功既解决了国家重点工程的配套急需,同时也为开发YTM系列电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此研发出来YTM系列6KV磨煤机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是按照机械部标准JB/T7128-93开发设计的产品,专门用于电站、矿山、冶金等行业的各种磨煤机配套,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堵转转矩大、运行可靠、安装维修方便。
⑻ 电机的定子绕组应能承受为时1min的耐电压试验而不发生击穿,试验电压的频率为50Hz,电压波形尽可能为正弦波形,电压的有效值为两倍额定电压加1000V。
⑼ 电机能在额定电压下直接起动。
⑽电机在环境温度下可连续起动两次,在第二次起动之间自然停机。
⑾电机温度不超过其额定负载运行温度时,起动一次。
三、结构设计
⑴定子
定子铁芯使用DW470-50硅钢片叠压而成,冲片叠压系数不低于0.95。芯内外径公差应保证外压装定子铁芯同轴度的工艺要求。采用径向通风道结构。定子采用外压装,即以冲片的内圆定位,利用外压装的涨胎工具,将冲片在压床上压紧后用扣片将其扣紧,经过嵌线、浸漆后,铁芯与筋配合焊接,再与机座以过盈配合压入。
定子绕组用环氧玻璃布板槽楔固定,绕组相邻端部用玻璃丝箍绳定距固定,端部接线采用银铜焊接。定子引线与接头采用强力冷挤压而成,线圈按标准规定进行耐压及防电晕试验后,整个定子铁芯采用VPI真空加压浸漆工艺,这样整浸后,绕组端部和直线部位固化成整体,从而减小匝间短路的可能,同时,浸渍漆充分占满槽内空间,提高散热性能。
⑵转子
a)转轴
轴采用35#碳素钢,焊接性能较好,焊有六条支撑转子铁芯的矩形辐板。辐板是低碳素钢,它与轴用双边连续深层充填焊,焊后进行热处理,以便消除内应力。辐板结构焊接轴刚性好,轴的挠度小,每台电机节约钢材300kg左右。轴的辐板外径与转子铁芯内孔为过盈配合,在一块辐板的外表面铣出轴向键槽,通过轴向长键来固定铁芯。
b)转子铁芯
转子冲片同定子铁芯冲片一样,采用DW470-50硅钢片,采用径向通风道结构。转子铁芯通风道与定子铁芯通风道对齐,数量相同,宽度都为10mm。转子铁芯沿轴向分为十四段,每段间由径向通风道隔开,每个通风道由一片通风槽板与另一片焊有通风槽片的通风槽板组成。当迭压后,铁芯两端用转子齿压板固定,然后用压力将铁芯压紧,并用弧键与齿压板焊接固定。
c)转子与端环(铸铝转子)
笼形转子用符合GB/T1196标准的铝AL99.7浇铸而成,注意铸铝时不得有漏铝堵塞通風道。铸铝转子整体刚性好,运行可靠性高,并具有转速高、效率高等特点。
d)静平衡
将作过静平衡的内风扇装上并固定,同时将外风扇临时性地装上,然后对整个转子核静平衡。
⑶轴承与润滑
轴承采用滚动轴承,轴承牌号为:轴伸端NU238M/C3;非轴伸端NU238M/C3+6238M/C3。两个滚动轴承分别装在机座两端的端盖上。
为了防止产生轴电流,在非轴伸端进行绝缘处理。
⑷接线盒
接线盒的位置,从轴伸端看,位于电机的右侧。接线盒用钢板焊接而成,并用耐热橡胶密封,以保证它的防爆性及防尘性。接线盒盖焊有护套,避免产生火花飞溅。
⑸空-空冷却器
空-空冷却器采用箱体结构,由钢板和钢管焊接而成。钢管装入两端端板后,在管口进行挤涨,使其与端板紧密配合并卡位。空-空冷却器用耐热橡胶带密封,用螺栓固定在机座上。
⑹风扇全部采用钢板焊接,它与转轴采用轻度过盈配合。为防止风扇与转轴产生相对旋转,故采用键固定。用键固定还可以保证风扇拆卸和重装后,转子仍能平衡。为防止风扇发生轴向串动,因此将风扇与转子辐板用螺栓联接,中间垫以止动垫圈防止螺栓松动。外风扇由于外径大,故采用风扇座,风扇支架与风扇叶装配,风扇座与轴过盈配合,并用键和卡圈固定。
⑺通风系统
⑻空间加热器
五、总结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该电站磨煤机用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YTM630-8 1250kW 6kV满足国家及行业标准,实现了运行安全可靠、维修方便、结构合理、重量较轻、提高材料利用率等目标,各项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机械电子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中国电机标准宣贯资料》。
[2]湘潭电机厂:《交流电机设计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77。
[3]许实章:《电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4]陈世坤:《电机设计》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张卫平(1980-),工程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