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讨论冠心病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80例健康的志愿者。两组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对检测的结果实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
在我国,随着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冠心病的患者也逐渐增多[1]。冠心病如果能够在早期检测出来,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预测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血管情况的功能,血脂能够预测患者出现冠心病的风险[2]。为了研究冠心病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本文中选取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80例健康的志愿者。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两组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对检测的结果实行比较,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80例健康的志愿者。两组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对检测的结果实行比较。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其中,实验组女性患者56人,男性患者64人,年龄在35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9.3±3.5)。对照组女性37人,男性43人,年龄在36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2±2.4)。排除标准:(1)患者有其他重大疾病,如严重肾衰竭等。(2)患者患有精神类的疾病,不能配合实验实行。(3)患者患有严重的肿瘤的情况。(4)患者不同意进行实验。两组实验人员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实验人员都需要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的检测。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时在进行实验的前需要禁食9到12个小时,在采取空腹静脉血前需要静坐5到20分钟,防止由于運动对检测的结果产生影响。在两个小时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脂使用酶法检测。
1.3观察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的检测的结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设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情况的比较实验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9.62±2.06)(mg/L)高于对照组(2.36±0.45)(mg/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两组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情况的比较实验组的总胆固醇(6.24±2.04)(mmol/L),甘油三酯(3.01±0.7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4±0.65)(mmol/L)均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4.19±0.98)(mmol/L),甘油三酯(1.21±0.4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3±0.36)(mmol/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1±0.14)(mmol/L)低于对照组(1.52±0.31)(mmol/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3 讨论
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脂质的代谢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在动脉内膜上沉着,在动脉的内膜上出现脂类的物质的堆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3]。在临床上,冠心病会引发其他心血管疾病,会出现冠心病猝死或者出现心肌梗死的情况。如果能够在早期将其检测出来,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根据学者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冠心病以及患病的程度[4]。血脂检测中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的含量越高,患者出现冠心病的风险越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可以将携带的胆固醇带出血液,通过逆向转运的方法将其运入肝脏,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低密度脂蛋白通常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增加冠心病发生的风险以及加重冠心病的病情。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提示体内出现炎症的指标,近年来,有些学者发现[5],冠心病患者体内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病变具有重要的关系。朱旭等[6]研究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本文中选取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80例健康的志愿者。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两组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对检测的结果实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9.62±2.06)(mg/L)高于对照组(2.36±0.45)(mg/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胆固醇(6.24±2.04)(mmol/L),甘油三酯(3.01±0.7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4±0.65)(mmol/L)均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4.19±0.98)(mmol/L),甘油三酯(1.21±0.4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3±0.36)(mmol/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1±0.14)(mmol/L)低于对照组(1.52±0.31)(mmol/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以通过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冠心病,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龙英,徐韫健,吴自强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血糖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9):1182-1183,1185.
[2] 王琦,吴赛珠,张帆等.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浆睾酮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889-891.
[3] 彭志芳,缪露露.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37-39.
[4] 赖永坤,吕伟标,李锦荣等.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的预测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6,16(3):336-339.
[5] 姚晓璐,涂燕平,戴国荣等.亚临床甲减与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小板活化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9):792-795.
[6] 朱旭,郑利平.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258-260.
关键词:冠心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
在我国,随着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冠心病的患者也逐渐增多[1]。冠心病如果能够在早期检测出来,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预测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血管情况的功能,血脂能够预测患者出现冠心病的风险[2]。为了研究冠心病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本文中选取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80例健康的志愿者。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两组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对检测的结果实行比较,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80例健康的志愿者。两组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对检测的结果实行比较。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其中,实验组女性患者56人,男性患者64人,年龄在35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9.3±3.5)。对照组女性37人,男性43人,年龄在36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2±2.4)。排除标准:(1)患者有其他重大疾病,如严重肾衰竭等。(2)患者患有精神类的疾病,不能配合实验实行。(3)患者患有严重的肿瘤的情况。(4)患者不同意进行实验。两组实验人员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实验人员都需要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的检测。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时在进行实验的前需要禁食9到12个小时,在采取空腹静脉血前需要静坐5到20分钟,防止由于運动对检测的结果产生影响。在两个小时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脂使用酶法检测。
1.3观察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的检测的结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设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情况的比较实验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9.62±2.06)(mg/L)高于对照组(2.36±0.45)(mg/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两组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情况的比较实验组的总胆固醇(6.24±2.04)(mmol/L),甘油三酯(3.01±0.7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4±0.65)(mmol/L)均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4.19±0.98)(mmol/L),甘油三酯(1.21±0.4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3±0.36)(mmol/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1±0.14)(mmol/L)低于对照组(1.52±0.31)(mmol/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3 讨论
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脂质的代谢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在动脉内膜上沉着,在动脉的内膜上出现脂类的物质的堆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3]。在临床上,冠心病会引发其他心血管疾病,会出现冠心病猝死或者出现心肌梗死的情况。如果能够在早期将其检测出来,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根据学者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冠心病以及患病的程度[4]。血脂检测中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的含量越高,患者出现冠心病的风险越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可以将携带的胆固醇带出血液,通过逆向转运的方法将其运入肝脏,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低密度脂蛋白通常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增加冠心病发生的风险以及加重冠心病的病情。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提示体内出现炎症的指标,近年来,有些学者发现[5],冠心病患者体内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病变具有重要的关系。朱旭等[6]研究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本文中选取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80例健康的志愿者。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两组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对检测的结果实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9.62±2.06)(mg/L)高于对照组(2.36±0.45)(mg/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胆固醇(6.24±2.04)(mmol/L),甘油三酯(3.01±0.7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4±0.65)(mmol/L)均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4.19±0.98)(mmol/L),甘油三酯(1.21±0.4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3±0.36)(mmol/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1±0.14)(mmol/L)低于对照组(1.52±0.31)(mmol/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以通过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冠心病,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龙英,徐韫健,吴自强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血糖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9):1182-1183,1185.
[2] 王琦,吴赛珠,张帆等.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浆睾酮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889-891.
[3] 彭志芳,缪露露.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37-39.
[4] 赖永坤,吕伟标,李锦荣等.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平均血小板体积的预测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6,16(3):336-339.
[5] 姚晓璐,涂燕平,戴国荣等.亚临床甲减与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小板活化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9):792-795.
[6] 朱旭,郑利平.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