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克:让数据中心布线系统更可靠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0807523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布线系统一方面意味着基本上不会出问题,即便出了问题也一定是应用系统软硬件的问题,但实际情形却并不乐观。
  如何避免开通应用时链路误码率高的问题
  一家网络即时通信公司租用电信机房作为数据中心,数十条万兆链路开通时工作不稳定,端口总有错误,且时常重启,由于光纤长度70~100米,损耗只有大约2.5dB,故怀疑是10G光模块问题,更换模块和交换机主机后问题依旧。后经过高解析度OTDR测试发现是中间误用了一段35米左右的OM1光纤。更换OM3光纤后系统回复正常。
  由于损耗测试合格,链路长度不超差,故传统的损耗测试(一级测试,Tier 1)在此不能发挥作用,必须引入二级测试(在一级测试的基础上增加OTDR测试),才能检测是否有异质光纤、连接点/熔接点损耗超标、连接点/气泡/裂纹/捆扎过紧是否有过强反射。为了识别1米跳线,OTDR最好使用事件分辨率指标短于1米的。
  电缆光缆混合系统,万兆采用电缆,少量40G采用高密度OM4光纤系统。设备开通时误码率很高,超过50%的链路不能正常工作。开通前对电缆链路进行过永久链路的验收检测,但由于高密度40G设备使用了预端接的MPO光缆进行连接,故没有进行检测,后来发现万兆问题是因为使用的Cat6A跳线有质量问题,串扰值非常高,MPO光纤因为安装时不便清洁就只用气囊吹了几下,造成插座内端面静电灰尘没有清理干净,部分光纤芯损耗超过3.5dB,加上MPO跳线安装前直接拆封没有进行清洁就插入设备,端面反射达到-17dB,误码率升高。
  电缆跳线是最容易忽略质量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处理好的地方。Cat6/6A一般不允许用户自制跳线,原因是成品率不高。永久链路(PL)在验收时一般会做检测,如果开通时只做通道测试(PC),则可能因为跳线水晶头不合格但通道检测合格致使链路误码率上升。数据中心中应该将准备投入使用的跳线都做预检(PC),以保障接入链路后完全能投入正常使用,这就是著名的不等式:PL PC>CH。
  由于跳线参数离散性很大,跳线测试需要居中性的Cat6A跳线适配器检测,确保任何合格的PL链路都能接入使用。
  由于长度一般很短,光纤跳线测试需要使用高解析度的OTDR来测试,以便区分跳线两端的反射(ORL)是否过高。测试时必须在跳线两端加上一段发射补偿光纤和接收补偿光纤,以避开测试死区和仿真端接情形。高速光纤跳线测试重点关注回波损耗参数(ORL),永远也不要认为刚开封的跳线就一定是清洁无污损的。这对保证整条链路的高可靠性重要。
  由于MPO光纤将12芯光纤预端接在一个MPO插头/插座之中,普通的光纤测试仪不能直接进行测试,致使部分用户放弃现场检测,这是严重降低高可靠性的不良行为。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实施此类一般需要使用扇形跳线与光源/光功率计或OTDR相连进行测试,或者直接使用MPO测试插座的测试仪进行测试。
  如何避免验收测试不合格比例高的问题
  验收时发现大批量不合格是一件令所有参与各方都很尴尬的事情,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产品选择不当,二是施工质量/工艺太差。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监测试、入库测试、进场测试等手段完美地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通过随工测试、监理测试等手段及早发现并即时解决。
  T2测试如何帮助保证高速链路的质量
  T2测试(Tier 2)就是光纤二级测试,是在损耗测试的基础上增加OTDR测试,并判断是否有影响链路性能的事件。
  低速链路不需要T2测试。这里1G速率是一个转折点,从1G开始特别是进入10G、40/100G高速链接后对光信号的色散和损耗都比较敏感。由于色散的测试现场存在实施困难和精确度问题,目前建议采用变通的方式来进行测试。TIA568C中增加了使用OTDR对连接点、熔接点的损耗进行检测,并提出了最低值极限要求。在通用光纤标准中要求中增加了光回波损耗测试的要求(分为-35/-40/-55dB三档,对应不同的连接器类型要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数据中心光纤使用较短,跳接较多,一般的OTDR不适用与这种测试场合,而要求使用事件死区短于1米的OTDR,这样才能检测可能被使用的1米跳线是否存在问题。如上所述,高密度MPO光纤的损耗测试需要使用扇形测试跳线(fan-out cord),或者直接使用具备MPO测试插座的测试仪进行测试。
  定期检测、视情检测、再认证与高可靠性
  高可靠性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不出或少出问题(防止问题),出了问题能即时解决(快速解决问题)。由于布线系统经常存在增删、扩容、拓扑结构改变、速度升级等必要活动,定期检测和视情检测向结合是防止信息化问题发生的最佳方法。一般建议1.5~2年需对布线系统进行轮测,而对于变动、开通、升级、扩容、故障后恢复等活动则进行再认证、视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检测。
其他文献
自2009年形成规模后,一体机市场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2012年4月,英特尔第三代智能酷睿处理器上市。仅仅两个月后,就有超过65款基于该处理器的智能一体机电脑上市了——越来越多的厂商意识到,一体机是台式机发展的新方向。作为PC产业的推动者,英特尔对2012年中国市场一体机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持有明确的观点。  消费者对计算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体机的改变也随之由里而外:处理器由Sandy Brid
厦门天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锐科技)总部位于厦门珍珠湾软件园,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双软认证企业。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适应市场需求的研发队伍,拥有多项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利,始终专注于研发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专业从事数据防泄密软件产品的研制、开发和销售。   公司多年来始终倾力为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数据防泄密提供一体化顾问式解决方案,并注重与专业权威的科研机构合作,先后攻克
之前,Eveready Industries依赖低效的人工系统进行库存量的预测,新员工对库存的预测错误率达到60%以上。而用新的自动系统,Eveready Industries 的CIO成功地将准确率提升到了75%以上。     作为印度第一大电池品牌,Eveready Industries在印度电池和闪光灯产品市场拥有很高份额,每年销售超过10亿节干电池和2500个万闪光灯。值得一提的是,Ev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多元化。面对实时更新的海量信息,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快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如何洞察和捕捉新商机、如何降低总体拥有成本以及强化管理等成为企业面临的问题。  在办公环境中,文件以纸张、电子文件、视频等各种形态存在,并记录着有形知识的思想和智慧,在促进沟通的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那什么叫创造有价值的沟通环境呢?近日,富士施乐在全国12个城市启动了文件解决方案
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的北京录制现场,气氛火热。现场时而爆发阵阵掌声,时而嘘声一片。在主持人胡一虎的“刺激”下,嘉宾与观众多次进行激烈辩论,并不时迸发思想闪光点,节目录制出现多次高潮。  这些参与节目录制、并与嘉宾进行互动的观众,不是栏目编导请来的“托儿”。他们大多数都是观众网的注册用户。  根据电视栏目组需求,为节目招募“精准”观众,这一领域至今很少人涉及。而观众网的创立者张拓,在创建网站之时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等更多带有Wi-Fi功能的设备涌入市场,Wi-Fi网络的承载能力开始备受考验。特别是公共场所的Wi-Fi网络,实现了无死角的覆盖,并不意味着可以支撑高密度的用户接入。在Wi-Fi网络的设计中,面对高密度应用的需求,单纯考虑覆盖能力还远远不够。  高密度环境下的Wi-Fi  在一些用户密度极高的场所,如体育馆、展览馆,人们在使用Wi-Fi网络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掉线、无法
( 仅公布获奖企业、人物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    人物类  2012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具影响力人物奖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严望佳  赛门铁克大中国区总裁吴锡源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康凯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宝安    品牌类  2012年度中国信息安全最具影响力企业奖(9家)  北京亿赛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杭州攀普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北信
2012年(哈尔滨)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层论坛将于5月16~18日在哈尔滨华旗饭店召开。会议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通信学会、中国信息协会、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大庆市人民政府、黑河市人民政府主办,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黑龙江省商务厅承办,中国云谷、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数码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作为支持单位。   大会以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兴起,正在颠覆原有的市场和产业格局。如何发现并抓住技术与应用热点,坚持创新,并完成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构建,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驱动经济良性发展,正是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全行业必须努力思考的问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罗文  产业总规模超过10万亿元,其中软件产业突破2万亿元,电信业务近万亿元。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
一提到高可用性,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一般的技术人员肯定会首先想到双机热备这种方式。但是,双机热备只能解决服务器或存储设备本身的可用性问题,而不能完全解决IT基础设施整体的高可用性问题。万国数据副总裁、专业服务部总经理张权表示:“如今,企业对IT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保证企业IT基础设施的高可用性,企业需要一套完备的IT高可用性管理方法论。”  经过三年的研究,万国数据终于在2012年7月推出了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