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爱三重特质的异化与复归

来源 :现代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爱作为教师的专业情感品性,在人工智能时代,其美善性、生命性和关怀性的三重特质愈发凸显。然而,智能机器的应用打破了师生之间原有的双向互动,教育爱也在“数据洞穴”“智慧课堂”“技术垄断”的驱使下异化成平庸之爱、空洞之爱和利己之爱。为此,教师亟待滋养信息素养中的美善之根,点燃虚拟环境中的生命之火,持守人文关怀中的正义之秤,以促使异化的教育爱得以复归。
其他文献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经历了孕育、试点、发展三个阶段的探索历程。根据前期
原子经济律是以提高目标转化效率为目的的绿色化学概念,将其融入人工智能教学平台,能够降低技术应用成本、提高教学干预效果。基于原子经济智能性的教学干预解决了三个问题:
现代伦理学的构型根源于现代性、现代哲学,伦理学面向“生活世界”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为在应用伦理学的发展状况中反思现代伦理学及现代人的存在提供了契机。然而,现代伦理学以认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与否,关系着应用型高校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效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内涵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方向、内容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