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ananjing313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同许多普通教师一样,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既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回想起来,心里总觉得那么的坦荡和充实。特别是在寄宿制小学的每一天,面对着不满十岁的孩子由开始的哭哭啼啼想家到后来的生活主动自理,背负着农村家长的希望与重托,我丝毫不敢怠慢。每一天,我的心总是和学生的心贴得那么近,过得那样地忙碌和充实。每一天,我都为“当一个学生喜欢的班主任”的目标而努力着…… 。
  一、爱中有严、严而有度
  寄宿小学班主任最大的特点就是杂事多。面对着四个村子形形色色的孩子,我总能用师爱感化他们,引导他们,让每一个孩子在“小事”中健康成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我在平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总是能够关心、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对学生爱而不溺,严而有度,一视同仁。
  我善于发现顽皮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不挖苦、不讽刺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刘可心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为了不让他掉队,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习。刚开始他很不情愿。我就想出激励的办法,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他的进步。他听了很高兴,学习也有了点兴趣。我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坚持给他补习,并且每节课都能提问他,当然给他的问题是简单的,他的能力范围内能回答出来的。这样做大大树立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在我精心的照料下,爱学习的种子就这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生了根。在毕业前的几次考试中,他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们每周回一次家,五天的时间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每一次,我会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他们。有的孩子不爱吃饭了,我就主动把自家的饭菜拿来给他们;有的孩子高烧了,我带到自己家里让他们在温暖的炕上打点滴……。
  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为此,我用我的爱心感召着学生。
  二、自主活动、寓教于乐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学生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个体,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们是失败的教育。所以我十分注重每次主题班会与主题队会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指导以后的言行。
  我班每周定期举行两次跟教学有关的班队活动。如:周一的“快乐读书”活动,读名篇,记笔记,写心得 ;周五的读书交流展示活动,讲故事,说心得,诵经典,评习作;每两周让学生办一期“快乐读书”小报;并且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装入“个人成长记录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活动,优化班级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另外,我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娱表演等形式的主题队会,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
  三、实钻业务、投身课改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更加深切地知道:要让学生喜欢你,首先要喜欢你上的课。所以我对自己总是高标准严要求。在教学上我认真备课上课,开动脑筋实钻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老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因为有了爱,同学们总是喜欢上我的课,我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
  在教学中,我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形成了“趣、活、新”的教学风格,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掌握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把教学具体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样,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我所带班级学生成绩一直高居全镇之首。 我还多次参加过各类县、市级学科、班主任大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虽然没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但是,我有一颗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心,对每一个学生高度负责的爱心,有难能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开拓进取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有了这些,我相信自己会砺练得更高、更强。明天,我依旧会为“当一名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而继续努力着、奉献着……。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代数知识的起始单元。学生的思维从熟悉的算术思维转向多变的代数思维,这是学生思维的一大跨越,这一过程看似容易实则艰难。在对单元内容整体思考的基础上,确定在教学实践中补充分析型、对比型、梳理反思型的探究性作业,能帮助学生体会“化归”方法,领悟“建模”思想,实现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跨越。  【关键词】简易方程;代数思维;探究作业  人教版
期刊
【摘 要】教学中发现,由于选取的单位“1”不同,用分数表示教材中同样的一幅图时,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这让学生感到困惑。在对分数相关内容进行数学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认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先用集合圈加标示的方式标明单位“1”,再用分数进行表征的教学微改进。调查显示,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有效地识别单位“1”所指的区分,深入理解真假分数不同的表征方式。  【关键词】分数再认识;单位“1”;表征;微改进  用
期刊
“深度”一词随着“深度学习”概念的普及,已成为数学教师使用的高频词。“深度”在词典中的释义一般有以下几种:①深浅的程度;向下或向里的距离。②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③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人们在不同情境中对“深度”有不同的理解。  本期郑毓信教授的《“深度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一文,深度辨析了“数学深度教学”的内涵所在,并期望广大教师要做好“理论的实践性解读”和“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这两方面的探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教材内容和课后常见作业的分析,基于单元整体思考,对教材中的原有习题进行改编,设计了充分展现学生主体性的更开放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主动联结知识与经验,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进而把握知识本质,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探究性作业;面积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收获、获得发展的有意义
期刊
【摘 要】草稿纸是小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帮手。对草稿纸使用现状进行观察,教师发现部分学生不喜欢、不善于使用草稿纸。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打草稿的意识、规范学生打草稿的方法、重视学生打草稿的习惯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草稿纸使用习惯的策略。实践证明,根据学生对草稿纸的使用需求,可以对草稿纸的设计进行微改进,并通过分区安排、加方格纸底色等方式,提升学生使用草稿纸的频率与效率。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可能性是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有利载体。教师应精准定位学生立场、切实分析单元视角,对可能性单元的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带领学生从散点到结构、从割裂到关联、从封闭到开放来感悟数据,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清晰、深刻、全面、合理。  【关键词】学生立场;单元视角;整合教学;可能性  整合教学因其关注结构化的教和有关联的学,受到了一线教师的大力推崇。然而近年
期刊
2009年10月9日,我有幸来到宁波市镇海区外语实验学校挂职学习、锻炼,在为期两个月的学习时间里感悟很深,受益匪浅。这要感谢各级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梦寐以求的好机会。在此期间,我采取了“看、听、问、学、做”等方式,参加了该校的各种活动,时间虽短,但我对学校有了较深的认识,他们超前的办学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方法,彰显个性化的育人特色,无不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起到示范导向作用,值得
期刊
花色冷拼的起源,可以追朔到遥远的宋代,尼姑梵正擅制冷盘,首开花拼之先河,以构思巧妙,用料匠心独具,造型形态逼真, 所制作品既有一定的欣赏性,更具备一定的食用价值。千百年来,经过无数从厨者的花样翻新,花拼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  从广义的角度讲,花拼应涵盖什锦拼盘和九色攒盒等系列。但是从狭义的角度,花拼仅指象形拼盘,要么拼成虫、鱼、鸟、兽,要么拼成花、草、树、亭、阁、台、轩、江、海、湖等。 
期刊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也越来越受到科技和教育界的重视。知识管理这个新名词学校管理者对于它却不陌生,如:引导教师总结经验和交流心得体会,组织各个教研组进行教学研究等都是开展知识管理的体现。  在新疆,尤其是我们和田虽然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有知识管理的成份,但大多数是很被动的,成效不大。这就是说我们大多数的基层管理人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因而没有结合实际把人、知识
期刊
一个人的行为好坏,关键在于这个人的指导思想。对于成年人 来说,一般是这样。但对于正在接受教育与培养的青少年来说,我们要认真研究他们的未定型思维与他们行为的随意性、偶发性。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一是要努力地、认真地、耐心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与帮助工作,让他们从思想土增强对人的行为的认识,怎么做对,怎么做不对,形成思想上的正确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理念。但就仅仅思想认识明确,能够明理还远远不够。因为正在成长
期刊